专栏名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为己任,反映行业愿望与要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年仅48岁!他突遭意外离世 ·  昨天  
德州晚报  ·  乐陵影视城官宣:免费!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谷爱凌突发!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注意!你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站在40年的新起点上,上汽大众树立合资新范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24-12-19 16:00

正文

想要成就一段古往今来难能可贵的合作佳话,需要具备多少要素?
诚意、决心、远见、包容、信任……答案就在上汽大众走过的40年不凡岁月里。
从1984年,上海大众(现更名为“上汽大众”)成立,成为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合资合作的先河;到2002年,双方提前续约,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续签的汽车合资企业;再到2024年,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

上汽大众用40年的时间,谱写了一曲双向奔赴、共赢共生的中外合作华丽乐章,展望未来,中德双方还将强强联手、美美与共,通过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以先进技术为重点,共同赋能合资企业,携手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并为上汽大众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源和动能,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共创中国汽车产业的美好未来。

双向奔赴,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

早在筹备之初,上汽大众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美丽故事。 彼时的中国汽车产业百废待兴,发展的现实课题与市场需求无法满足的窘迫,使得“中外合资经营”迫在眉睫; 而对于德国大众来说,欧洲汽车消费市场陷入疲软,亟需在海外寻求充满潜力的新市场,而此时刚刚“张开怀抱”的中国无疑就成为了这一战略角色的最佳之选。 当然,由于彼时的中国工业与经济基础都距离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因此德国大众选择与中国开展汽车产业的合作,不仅拥有“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眼光”,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势头也保持着坚定的信心。
谈判之初,由于“合资”这一模式在国内并无先例,中德双方的很多工作都必须从头开始,上汽大众主动扮演了中国汽车进入合资时代的“拓荒人”与“先行者”,其做出的贡献与意义绝不止于汽车行业。

哈恩(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后来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说:“当时的中国虽然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既没有专利法,也没有保护投资的法律,更谈不上一个正常运转的银行系统。”因此,合作中每行进一步,都会触碰到新的法律盲点。例如中国当时没有严谨细致的合资法规,使得双方谈判陷入无法可依的瓶颈,又例如大众汽车一口气给了中方16个专利,请中方代表认可,但是等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得到反馈,原因竟是当时我国没有专利法、也没有专利保护的机构。
恰是在为上汽大众合作项目铺平道路的过程中,我国吸收了中德谈判代表的意见,快速起草并细化法条,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合资法》,同时在德方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专利法。可以说,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的落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丰富、技术的提高,更为中国轿车工业成功开辟了一块“试验田”,蹚出了一条先行道路。此后,克莱斯勒、福特、奔驰等相继到上汽大众考察取经,世界汽车纷纷涌进中国,中国汽车合资自此迎来了第一轮热潮。
物换星移,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崛起,日益强大,合资也走入了新的时代。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合资标杆的上汽大众,再次站在了浪潮的最前沿。11月26日,在上汽大众40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正式开启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提前续约,充分体现了中德双方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也意味股东双方合力赋能上汽大众的未来发展蓝图已经清晰、坚实。在上汽大众看来,作为中德合资企业,优势在于可以取德国大众、上汽集团双方之所长,拥有更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下,上汽集团在中国市场培育起来的创新技术能力,以及中国本土的行业领先的供应商伙伴,都可以为上汽大众所用。上汽大众坚持看到自己的美、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也张开怀抱,拥抱更多优秀合作伙伴,打造汽车新生态,为新合资时代提供范本。

一往情深,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上汽大众深知,只有先向下扎根,才能最终枝繁叶茂、馥郁幽香。 进入中国市场40年,“在中国,为中国”一直是大众汽车在不同场合提及率最高的第一战略,也是上汽大众始终不变的发展信念。
在上汽大众看来,想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本土化”一定是一项重要课题。早在90年代初,上汽大众就进入了自主研发的第二阶段,即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联合开发,以“本土化”为基础,设计、研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全新车型,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在实现“国产化”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自研水平。几十载持续投入与建设,让上汽大众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与之相伴也诞生了大量优秀的零部件合作伙伴,不仅为此后的本土化之路奠定了基石,也成为上汽大众不断推出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的“秘诀”。

40年来,从桑塔纳2000的联合开发,到帕萨特领驭的本土化改进,再到ID.系列电动车的推出,上汽大众始终遵循“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每一次技术创新都紧密贴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洞察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品势能,为中国市场打造出不少经典的“国民神车”:“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桑塔纳、“传世之美”的帕萨特、“信仰年轻”的Polo、“心之所向”的途观、“朗行天下”的朗逸、“畅享纯电生活”的ID系列……上汽大众的每一辆车都见证了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时刻。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代步工具转变为追求舒适、智能、环保等多元化的需求。对此,上汽大众将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多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持续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好产品。根据规划,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众将推出的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都将拥有智慧的车载“大脑”,搭载高效安全的新三电系统以及城市NOA功能;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将会提供焕然一新的互动体验;AI大语言模型也将助力智能座舱,更注重场景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直观、个性化的使用体验。

据悉,上汽大众目前已经将研发流程缩短到了24个月,这与不少造车新势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车型的推出时间也缩短了30%以上,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这些都足以证明上汽大众对中国市场动态始终抱有敏锐的洞察,也充分彰显出其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

美美与共,共塑汽车产业新未来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 众智所为,则无不成。 今天的汽车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机械工业品,而是正在移动的储能单元、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基于此,汽车产业的外延不断拓展和延伸,合作共赢成为大势所趋,携手并肩才能行稳致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鲁中晨报  ·  年仅48岁!他突遭意外离世
昨天
德州晚报  ·  乐陵影视城官宣:免费!
3 天前
鲁中晨报  ·  谷爱凌突发!
3 天前
鲁中晨报  ·  注意!你的工资或将多一笔钱
4 天前
手艺门  ·  新中式设计,满眼都是惊艳
7 年前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  人工智能商务服务领域应用前景演讲(附PPT)
7 年前
心情聊伤话  ·  你总不能这样过一辈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