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笔记是《共鸣》,这本书的作者是舒扬。曾在三只松鼠、土巴兔等公司任职首席运营官。这本书讲了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关于如何制造「共鸣」的内容运营方法论。
舒扬总结了让用户产生共鸣并自发传播的八个因素,分别是情绪,标签,角色,联系,压力,情结,落差和发酵剂。前面3个是引发共鸣的外部条件,影响着受众的传播行为。后面5个要素则是引起受众传播共鸣的内容核心。掌握了这5个要素的用法,内容就能轻易地引发共鸣。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一下各个因素。
本文约1800字。
情绪具有巨大感染力,很容易引发内容的传播。
很多时候,一旦被情绪感染,甚至连内容都不看,光是一个让他愤怒的标题或图片,就可以引起巨大的传播。
“视觉志”的成名作
"支持枪毙人贩子"
,就是在内容外加人了
“愤怒”
的因素,刷爆了整个互联网。
书中对情绪与传播的关系进行了
总结
:
敬佩增进分享行为,
愤怒具有更明显的传播效果
。
幽默有趣的内容
可以使人兴奋,也可以促进分享行为,尤其是各种 GIF 图。
而
抑郁和悲伤
则是让人产生共鸣并进行分享的大敌。另外,满足虽然是积极情绪,但也同样无法引发分享行为,因为它让人觉得过分安逸。
在
注意力缺失
的年代,人们越来越难有耐性地去关注长篇大论。所以很多媒体会热衷于做标题党,因为大家都喜欢泛泛而读的东西。
在这样的内容传播环境下,
标签化的传播特征
要求内容变得越来越精简,同时也要求越来越能抓住人的眼球。
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吸引用户打开,也能激发人们的分享欲望
。
书中将标题总结成了
4 类
:
一是勾引读者天然的好奇心,使人好奇。
二是打破读者固有的思维定式,使人怀疑。
三是符合读者需求的实用性,使人想学。
四是用最少的文字携带情绪,使读者产生共鸣。
指我们的内容
“对谁说”
,
“由谁来传播”
这两个问题。需要在进行内容生产之前就确定。
书中以火爆全球的“ 冰桶挑战 ”为例,总结了人际传播的
三种特点
。
1、附加值标签,给传播者一个理由。
冰桶挑战中,公益与微博话题完美结合,参与话题实际上就是参与公益,促进了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2、设定让更多的角色参与的推广规则。
冰桶挑战多点开花的裂变模式,让他能够迅速在中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同步流行。
3、关注超级传播者。
各路名人的积极参与,最终形成了一股全民公益潮。
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当人们面对海量信息与数据时,大脑会自发地形成相应的
筛选与屏蔽机制
。
人们最为关心的往往是和自己有关联的事物,所以,内容传播首先要明白,
如何生产出用户关心的内容
。
为什么父母热衷于转发人生感悟与养生保健的信息?一首歌曲之所以流行,其中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讨厌自说自话的人?
这当中的原理只有一点,就是
“联系”
。
人们更喜欢
"与我相关”
以及
“如何让我增进社交”
的内容,读懂联系才知道如何生产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从古代神话,到励志传奇,
为什么以弱胜强和白手起家的故事更容易流传和引起共鸣?
古往今来,精彩的故事、奇绝的神话、激烈的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对抗性的,当弱小的球队战胜蝉联历届的冠军对手时,
人们会是什么反应?
在美国空军界有一司格言
“因为有强大的敌人,我们才拥有强大的飞机”
。对抗产生压力,压力铸就卓越。
这里的压力是指在传播内容中设置对抗性的技巧,以及如何让受众蔘写到这种对抗当中,从而
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与传播
。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最不缺少的就是由某些企业家的励志故事所编织的鸡汤。
我们要做的就是
放大内容中的压力,引出个战胜强敌的好故事
。
人们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内容,所以很多时候,这种
一厢情愿的偏执是一种陷阱
。
这种陷阱
往往和一个人经历的教育、看过的书籍以及电影等文艺作品有关
。
比如,说到兄弟情义就会想到
桃园结义中的三兄弟
;说到铁面无私就会想到黑脸包大人。
情结是模板也是面具,
当然最重要的是
,情结还是一种传播和讲故事的套路一我们要记住,说故事,
套路很重要,但也不要忘记真诚
。
所有人都不会被平庸的内容所打动
,人们喜欢的故事,往往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超越平庸,形成具有巨大落差感的内容。
若干年之后,他们也许会忘记你的故事,忘记其中的细节,他们
不会忘记的是这个故事给他的感受
。
刻意营造的落差就是一种加强内容
,并加强用户感受的技术。
发酵剂决定了一条消息在网上持续传播的时间。这是做内容的最后一步:
加入更具有话题性和传播性的发酵剂
。
发酵剂它可能是具有某种
争议性的小段子
,或者是一段
具有悬念的内容
。
发酵剂对好内容来说是
锦上添花
的小技巧,但是它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
举个小例子,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要设置一个让观众意犹未尽的结局?
因为这能让你不断回味,内容能够不断发酵。
三大外部条件
和
五大内容要素
共同组成了共鸣法则。
每一种条件都给内容增添不同的能量,比如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可以让人关注,而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往往
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度落差
产生的故事张力才能引发共鸣。
在用户阅读结束之后,发酵剂和情绪完成了
激发用户传播行为
的任务。
作者:坤龙
来源:坤龙老师(ID:ikunlong)
《共鸣》
作者
舒扬
在鸟哥笔记开课啦!
▼▼▼
鸟哥学院 · 内容营销 2.0
3个月的内容营销成长计划,
是你死磕学习的第一步!
你的48个伙伴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