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猪的思考笔记
一个阅读者、旅行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各系统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② ·  21 小时前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各系统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① ·  昨天  
中核集团  ·  今日开工,DeepSeek对核工业人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猪的思考笔记

教育创变者的心智变革 | 教育创变者深度研修营深圳站

安猪的思考笔记  · 公众号  ·  · 2019-12-07 09:18

正文

教育创变者深度研修营 | 深圳站


适合人群


  • 教育或公益创新团队的创业者或团队成员;
  • 课程设计师、教育产品设计师;
  • 教育公益组织成员;
  • 希望深入了解和参与教育创新的学习者等。

目标


  • 帮助教育创变者系统地掌握团队方法论、创新方法论和教育方法论;
  • 构建个人身份认知,探索个人教育观和世界观;
  • 评估并持续优化自己的教育创新项目。

形式


线下工作坊(三天)+线上社群学习(三个月)


线下工作坊时间及地点


深圳罗湖社会创新空间,12月13-15日


价格


4980 元(三天工作坊+三个月线上社群学习),10人成团,上限25人。


同行优惠:二人同行每人减100,三人同行每人减200,依此类推,五人为限,付费后以现金形式返还优惠。


公益组织优惠价: 2980 元/人,不参与其它优惠活动。


*以上价格不含税,开票另加6%。



为什么要做这个深度研修营?


我认识不少公益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创新者,他们有理想,希望做出不一样的产品或项目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现实往往是知易行难。


认识一位朋友A,希望做在线的美术教育。她认为,线下的美术课场景往往是培训班,孩子独自参加,而线上的场景变成了家庭,可以全家参与,更有意义。不过,她觉得自己缺钱、缺团队、缺经验,一直不敢快速推进。有了想法的一年多以来,她只设计了一两节课程,还没有真正接触过用户。


另有一位朋友B,热爱教育和课程设计,自己做了一个学校,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更完整地成长。但是,在创办学校后,她更多还是痴迷于课程的研发,一直不太重视经营和团队,学校一直不赚钱,和同事相处也不太愉快。


类似的案例,我在教育创新领域和公益创新领域都见了很多。我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挑战。


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普遍缺乏有效的创业方法论,思考求大求全,反而容易陷入行动瘫痪。


以生产摩托车为例。传统的思维会先生产轮子,再生产引擎,然后生产支架,最后生产控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直到完成了最后一步,用户才能使用产品。



而更敏捷的创业方法是,先生产一个滑板,能用了再生产一个复杂一点的滑轮车,然后再到自行车,最后才生产摩托车。



我们受到的教育和训练都是前一种思维,要进入到创业领域,就需要更新自己的思维习惯。


然而,是不是掌握了方法,是不是就能更快地推进自己的创新?


不完全是。


我发现,方法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 对自己、对团队、对创业的错误认知


例如,上面的朋友A,真正阻碍她行动的是对创业的错误认知:一定需要足够的钱、一个足够大的团队,并在一开始就做出足够大的事业。正是这样的错误认知,让她忽略了更简单更快速的方法。


又如,上面的朋友B,其实自己一直停留在课程设计师的身份当中,而在内心回避甚至恐惧于成为一个创业者和团队领导者。试问,这样的身份认同,即使了解了创业或团队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又怎么可能真正在工作中应用呢?


人的心智就如同一座冰山,可见的部分是行为,但在背后决定行为的,是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自我认知。



当一个人仅仅是“不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时候,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不知道”背后还有“不愿意”或者“不接受”,那么,单纯的技能学习就很难解决问题了。


如果一个创新中的项目持续陷于停滞状态,那么,几乎可能肯定:这位创新者对自己、对团队、对创业这件事,一定存在某些盲点或错误的认知。


要发现盲点或错误的认知并不容易,也不轻松。但不如此,无法真正走上这条变革世界的道路。



为什么是我?


我是安猪,一个终身学习者,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


2004年,我发起了 “多背一公斤” 公益活动,鼓励旅行者在乡村旅行的时候将图书和文具带给乡村学校,并通过互动开阔乡村学生的视野。因为简单易行,多背一公斤迅速得到了广大城市白领的支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公益活动。


随后,我和团队推出了 一公斤盒子 系列产品,把多元化的学习内容通过创新的游戏化方式带给乡村学校。由于其模式的创新性,一公斤盒子作为中国唯一的项目入围了2016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的创新项目奖决赛。


2017年,我创建了 慢学校 ,一个在线的终身学习社群,致力于帮助学习者从自我认知开始,由内而外地构建自己的终身学习体系。


我把自己看成一个创造者,我的目标是 创造出在20年后依然有价值的教育产品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经历,但更根本的是,我趟过许多坑,有过许多经历,既有血淋淋的教训,也有赤裸裸的反思。我相信这些经验和反思,能够帮助创新者 少走许多弯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面向教育创变者的深度研修营。



深度研修营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