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北师大曹玮教授/清华许华平教授 ... ·  18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江大学赵朋教授团队《IEEE TII》: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同济大学郑龙坡教授团队 Bioact.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团队Adv.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南开大学,最新Nature Catalysis,来自副校长团队!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2-08 09:20

正文

丙二烯是一类重要的不饱和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药物和材料科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它们具有两个正交 π 键,因此具有多个反应位点,这使得它们能够经历比烯烃和炔烃更丰富的化学转化。鉴于丙二烯的结构特点,亲核加成通常发生在丙二烯的缺电子中心碳原子上。

鉴于此, 南开大学 朱守非副校长团队 报道了 一种铁催化的末端丙二烯的烯基锌化反应,该反应表现出异常的区域选择性,其中有机锌试剂的亲电锌部分被掺入丙二烯的缺电子中心碳原子上 。这种烯基锌化反应表现出 广泛的官能团兼容性以及优异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 。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获得了 顺式-1,4-二烯基锌试剂及其相应的多取代1,4-二烯衍生物 ,众所周知,通过常规途径制备这些衍生物非常困难。机理研究表明, 丙二烯碳的亲电性的意外逆转是通过Fe(0)通过π反向键合将电子捐赠给丙二烯而实现的,从而导致观察到的异常区域选择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ron-catalysed alkenylzincation of allenes via electrophilicity reversal”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Catalysis》上。Jun-Jia Chen为本文一作。

【末端丙二烯的催化烯基锌化】

作者提供了传统碳锌化和新开发的铁催化烯基锌化的比较框架(图1)。联烯的一般碳金属化机理,其中金属物质(M)优先附着在末端碳上,如图1a所示。其次,还可以使用铑催化剂进行碳锌化的现有方法,产生常规区域选择性,亲核试剂附着在中心碳上(图1b)。作者展示了 本研究开发的铁催化烯基锌化反应,该反应通过促进中心碳的亲电附着而违背了传统的选择性规则 (图1c)。作者发现 铁催化剂促进了区域选择性逆转 。反应 以高效率(>80%产率)和选择性(>95:5区域异构体比率) 进行。可 耐受多种底物,确保适用于复杂的有机合成。

figure 1

图 1. 末端丙二烯的催化烯基锌化

【单取代和双取代的丙二烯的底物范围】

作者进一步单取代和双取代的丙二烯的底物范围(图2),证明了铁催化反应的稳定性。其中, 单取代的丙二烯: 反应在脂肪族和芳香族丙二烯中有效进行。醚、卤素、酯、氰基、羟基和磺酰基等功能基团不会阻碍反应。适应不同的立体环境,包括二级烷基。产量始终保持在80%以上,区域选择性比率超过95:5。其次, 对于双取代的丙二烯: 对称和不对称双取代的丙二烯都能有效反应。催化剂可区分小的空间差异,有利于单一区域和立体异构体。即使使用空间位阻底物,也能观察到高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通常>95:5比率)。

figure 2

图 2. 单取代和脱取代的Allenes的底物范围

【取代的烯基锌试剂的底物范围】

作者探讨了可参与反应的烯基锌试剂的多样性(图3)。 (1)β-单取代的烯基锌试剂: 一级和二级烷基取代的烯基锌试剂反应平稳。芳基取代的烯基锌试剂可提供出色的结果,π-π 相互作用可能稳定过渡态。 (2)β,β-二取代的烯基锌试剂: 这些试剂反应性较低,但仍可提供所需产品,立体选择性略低。总的来说, 具有不同电子环境的反应仍然表现出高区域和立体选择性。π-π堆积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芳基-烯基锌试剂的选择性。

figure 3

图 3. 取代烯基锌试剂的底物范围

【铁催化末端丙二烯乙烯基锌化的合成应用】

该方法的合成应用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强调了 大规模合成和产品转化 。首先,对于 克级反应,即使在大规模(高达6mmol)下,反应仍保持其高产率(94%)和选择性(>95:5区域异构体比) 。将 催化剂负载减少到0.1mol%仍可使反应有效进行 。对于 1,4-二烯基锌试剂的功能化:锌中间体的各种转化产生取代的1,4-二烯。 例子包括卤化、亲电取代和交叉偶联反应(例如,Negishi与芳基卤化物的偶联)。这些转化使得 能够获得结构复杂的二烯基序,这在制药和材料科学中很有价值。

figure 4

图 4. 铁催化末端丙二烯乙烯基锌化的合成应用

【机理研究】

作者进行了对反应途径和区域选择性起源的机理研究(图5)。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 反应不通过自由基中间体进行。 化学计量研究表明, Fe(0)物种负责催化 。然后利用DFT计算,计算研究证实, Fe(0)通过π反向键与丙二烯相互作用。电荷和键长分析表明,铁配位会反转丙二烯碳的亲电性,从而解释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 。最后,作者提出了可能的机制: Fe(II)还原为Fe(0)引发催化。Fe(0)物种与丙二烯配位,产生三元铁碳中间体。由于亲电性反转,烯基锌加成优先发生在中心碳上。配体交换释放产物,再生活性铁物种。

figure 5

图 5. 机理研究

【总结】

本文 实现了铁催化剂诱导的丙二烯亲电性逆转,以实现高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烯基锌化反应,从而生成具有异常区域选择性的1,4-二烯锌产物 。产物易于发生各种转化,促进C–C、C–卤素和C–S键的构建,最终生成一系列难以通过其他合成方法获得的功能化1,4-二烯。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 Fe(0)强大的电子给体能力通过π反向键合激活双键,并且配位原子的亲电性可以通过来自铁原子的不同电子给体来逆转 。这种创新方法对于1,4-二烯的合成很有价值,并且可作为选择性调控丙二烯亲核加成反应的一个例子。

【作者简介】

朱守非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现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兼)。2000年和2005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2005年至今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工作,2013年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催化有机合成化学研究,提出了“手性质子梭”概念,发现了催化硼氢键插入反应,发展了多种开壳层铁催化剂,实现了多种重要功能分子的高效合成。迄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第3完成人),科学探索奖(2022年),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22年)等学术奖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