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新茶饮第三股”的角逐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先后更新了招股书,加快推进港股上市进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的上市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在2022年9月和2024年1月,它曾分别申请A股和港股上市,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它离港交所更近一步了。1月7日,中国证监会通过了其港股上市的备案,意味着它可以继续推进后续的聆讯、公开招股等环节。
这家以低价策略著称的新茶饮巨头,为何对上市如此执着?
如果是为了筹钱,现阶段显然并非好时机——在它之前,已上市的两家新茶饮企业,早已经撞得“头破血流”了。更何况,蜜雪冰城并不缺钱。
那么,它上市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不差钱的蜜雪冰城,为何冒险冲刺IPO?
蜜雪冰城选择的上市时机并不好。
近几年,
新茶饮品牌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大。据FBIF不完全统计,2024年新茶饮赛道共发生18起投融资事件,而2023年为34起,2022年为31起。
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也一言难尽。2021年6月,“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02150.HK)上市首日股价便大跌23%。截至本文发稿,其股价已经从当初的19港元/股跌至1.13港元/股,市值蒸发超过93%,仅剩19.30亿港元。
茶百道(02555.HK)也没好到哪去,上市首日即大跌30%。截至本文发稿,茶百道的股价跌至9.52港元/股,市值为140亿港元,蒸发超过37%。
此时上市风险较大。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提出,
新茶饮品牌一旦上市,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期望值过高的问题
,从而影响股价。
多数新茶饮品牌是迫于资金压力才不得不上市。例如沪上阿姨,截至2024年6月30日,沪上阿姨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4亿元。其业绩增速也大幅放缓,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收入同比增幅仅为6%。
可蜜雪冰城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其经营情况非常健康,并不差钱。
从营收和利润来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个季度,蜜雪冰城的营收分别为136亿元人民币、203亿元人民币和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49.6%、21.2%;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32亿元、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58.3%、42.3%。
▲
冲击IPO的三家新茶饮品牌经营数据对比,镁经小组制图。
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古茗和沪上阿姨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的现金流很健康,账上还躺着接近60亿
。2021年至2024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分别为17亿元、24亿元、38亿元和51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从2023年的37.6亿元增长到了59.8亿元。
在现金流充沛的情况下卷上市,背后透露出的是蜜雪冰城对未来增长的焦虑。
内卷加剧,上市已经是必答题
对头部茶饮品牌来说,上市已是必答题。
近一两年,新茶饮市场增速明显放缓。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24年,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为3547.2亿元,同比增速仅为6.4%,相较此前几年的双位数增速大幅回落。
新茶饮品牌之间也变得越来越卷,其中最明显的趋势是“卷低价”。
2024年,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等都打响了“9.9元一杯”的价格战,更下沉的甜啦啦则是在更低的价格带站稳脚跟,沪上阿姨还在2024年推出子品牌“茶瀑布”,主打2元-12元价格区间产品。
这冲击了蜜雪冰城的低价优势
。
在加盟政策方面也很卷。为了抢占加盟商,各大品牌抛出各种诱人的优惠政策,尽力降低加盟门槛。
▲
各大新茶饮品牌的加盟优惠政策,镁经小组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新茶饮品牌“抢人”的主战场已经转向下沉市场。
如今,不少县城的街道上也开始出现各种品牌的茶饮店。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门店数量前六的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甜啦啦、书亦烧仙草)均有超过40%的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豫北的一个小县城,此前最常见到的是蜜雪冰城这种本土品牌,如今一条街上有十几家奶茶店,包括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喜茶、甜啦啦等等。在地广人稀、人口仅有10余万的黑龙江饶河县,也有超过50家饮品商户。
在这种趋势下,57.2%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蜜雪冰城,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
其单店经营数据已经出现下滑
。2023年,蜜雪冰城的平均单店终端零售额为144万元,但在2024年前9个月,该数字下降到了108万元,每单平均终端零售额也从11.8元下降到11.4元。
蜜雪冰城已经感到压力,它在招股书中坦言,“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占据我们新门店的理想店址。”还提示风险称,它应对竞争而采取的措施,可能存在局限性。
事实上,不管是卷低价,还是卷加盟政策,本质上都是品牌方在自掏腰包应对竞争,代价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被挤压,大量的流动资金也将被占用,最终“卷”的是谁的钱包更厚。
所以,资金实力是关键一环,这也是茶饮品牌积极寻求上市的重要原因。
上市募资也在“卷”,在资本市场不看好新茶饮的情况下,资金池的容量更为有限,谁先上市就能优先获取投资者的青睐与资金注入,可以避免在后续的竞争中因为资金不足而落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中国的新茶饮步入了空窗期关闭、内卷加速以及淘汰赛的最后阶段,
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都在加紧IPO
。IPO能够让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强、护城河拓宽加深,整体资金会更加充裕,这也是未来行业马太效应将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最终目标。
即便蜜雪冰城暂时不差钱,也要为日后的激烈竞争储备好“弹药”。
“雪王”的弹药,将用在什么地方?
蜜雪冰城上市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产能。
招股书提到,蜜雪冰城将会继续提升在中国其他生产基地的产能,比如在海南生产基地新建8万吨专门生产冷冻水果、咖啡、糖浆等产品的新设施,该项目预计在2025年完工。同时为了出海,公司计划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多功能供应链中心。
目前蜜雪冰城在供应链上已经有先发优势。在中国市场,蜜雪冰城九成原材料来自自产基地,其在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为156万吨。
另外,蜜雪冰城已在东南亚4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的仓储体系,包括共计约6.9万平方米的7个自主运营的仓库,采购网络已覆盖六大洲、38个国家。
得益于庞大的采购规模,
蜜雪冰城能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价格采购核心原材料
。以同类型、同质量的奶粉和柠檬为例,蜜雪冰城的采购成本较同行业平均分别低约10%及20%。
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也是蜜雪冰城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的秘密。蜜雪冰城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28.3%提升到2024年前9个月的32.4%。
继续扩大产能够巩固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优势,在支撑门店数量继续扩张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
同时,扩产也是为了进军新市场。蜜雪冰城并不满足于当下的规模,正朝着更下沉的乡镇市场和海外市场继续扩张。
据媒体报道,2024年蜜雪冰城在乡镇新增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几乎相当于过去二十余年蜜雪冰城乡镇门店总数的40%。
海外市场方面,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总数已超过4800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仅印度尼西亚就有2600多家门店。2024年它还在加快东南亚的扩张,新增门店总数超过800家。
这两个市场的竞争也不小。在乡镇市场,蜜雪冰城不仅要跟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头部品牌竞争,还要跟一些乡镇的“本土品牌”竞争,例如已经拥有8000多家门店的甜啦啦。
海外市场也是国内新茶饮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喜茶已在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地区开设超70家门店;截至2024年6月底,茶百道在韩国、泰国及澳大利亚开设门店。奈雪的茶也已触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供应链被认为是新茶饮品牌出海的头号难题
。蜜雪冰城在进入东南亚市场前期,便曾因供应链跟不上扩张速度而出现缺货、断货的问题;霸王茶姬在新加坡的加盟商也曾因为成本过高而退出。
业内人士认为,利用资金优势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供应链,是新茶饮品牌破局的关键点。所以,在资金的争夺上,蜜雪冰城不能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