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五种心态,成就更好的自己 ·  昨天  
新华社  ·  哪吒,凭啥这么火? ·  昨天  
新华社  ·  官宣!旗手是他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面对面 | 陈数:中年危机?我不太喜欢这种制造焦虑的话题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11-08 16:38

正文


陈数是公认的知性、优雅型美女,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样子。但此前接受的采访中陈数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生不逢时”,她的面孔和属性并不符合当今娱乐与流量的需求。以至她从舞蹈演员转型做专业演员后很久都接不到戏,凭一套旗袍照才敲开了演员的大门。近日,陈数带着电影《长安道》来南京,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面对面采访。她笑意盈盈,声音温和,笔直的坐姿让桌子对面的记者不由得赶紧挺直了背。采访中她的每一句回答都非常有条理且精准,不仅直面演员“高产”、演员中年危机等话题,而且有自己的思考,短短半小时给记者的直观感受是,她是一个剔透的女子。


演员陈数 赋予每个角色丰富的层次


陈数感慨道,她在《长安道》里饰演的林白玉是她第一次挑战反派角色,对她来说,不仅是走出了舒适圈,甚至还走出了安全区。因为一直以来,她遇到的人物角色都以正面为主,充满了善与爱。


陈数如何把一个反派演得很像,这对观众来说挺难想象的。陈数告诉记者,《长安道》毕竟是电影,与电视剧相比,它的篇幅有限,所以几乎每一场林白玉的戏都呈现一种对抗性,和满满的负面情绪。这确实蛮考验她的,“因为我不能只演出一个单一的坏人形象,不能朝着某种功能性人物来表演。”

为此,开拍前她做了很多案头工作,为林白玉写了很丰富的人物小传。她说,电影里呈现的关于林白玉的画面都是一种结果,其实每段戏之前都应该发生了很多事情。她研究透彻后表示,虽然林白玉最终的结局不值得推崇,但她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反面角色,“甚至她在我们这个时代挺多见——美丽、知性,有学识、独立,还能辅佐先生成为更有名望的人,同时还要为家庭挣钱。”她因为才情才与万教授(范伟饰)在一起的,但最后万教授报复林白玉的手段极其出人意料。她顿了顿说,其实想想,林白玉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悲剧人物。

听完她的描述,记者也顿时觉得林白玉这个人物鲜活了起来,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陈数无论对待主角还是配角的人物,都会赋予她丰富的层次,就算是配角也能夺得不一样的风采。比如年初陈数参演了电视剧《幕后之王》,她演出了职场女boss那种霸气却不凌厉,温柔中写满底气和硬气的样子,虽然这部剧被网友各种吐槽,但是一到陈数饰演的女boss郁海伦出场,弹幕就画风突变,成了清一水儿的“表白”,观众爱称她为“仙女大佬”,多个剧中动图至今还在网上流传。


《幕后之王》剧照


这些年,陈数也堪称“演技派男演员的收割机”,她与黄磊、孙淳、雷佳音、范伟等都产生了令人信服的CP感,在《暗算》中饰演的数学家黄依依与安在天(柳云龙饰),《倾城之恋》与黄觉,在《铁梨花》里与巍子饰演的赵旅长,还有《和平饭店》里与雷佳音等。为什么能这么“百搭”?陈数认为,这是来自好演员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给予,以及随顺的配合,是除了表演能力之外,需要具备的一种无法言喻的能力。这需要时间,她也是不知不觉中做到了这个层面。当记者连连感慨“好难”时,陈数欣慰地只是笑笑说:“能做到,真是太好了。”

角色陈数 人如果不过日子,怎么有内容来丰富不同的角色



回溯陈数的作品,其实并不高产。聊到这个话题时,陈数说,影视剧拍摄是一个非常高压的工作,她不喜欢“高产”,“我一直是在我可以选择的,能力可以承受的节奏内去拍戏,这个能力是指我能奉献出好的专业表演结果的能力。”


陈数坦言,事实上,创作不可能只靠体力,“一部戏接着一部戏拍,是很劳模,虽然这很令人尊敬,但恕我直言,劳模与创作是没有关系的。几乎很难有劳模的每一部作品都能有丰富的变化,都能在不断拓展,以及深度挖掘,这很难。所以有些时候,希望媒体能跟观众和读者分享这样一个观点:创作类型的东西,是不可以用高产来鼓励的。有些人很低产,但一出手就很有水准,这是令人尊敬的。”

她拿长篇电视剧来举例,演主角的话,一年两部就已经不轻松了,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和后期工作,“其实你想想,人如果不过日子,也挺吓人的。你怎么会有内容奉献给这一个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呢。”

以前在媒体采访中记者发现陈数最爱的角色是《暗算》里的黄依依,但这次她哈哈笑着跟记者甚至有些俏皮地说,如果从近两年作品里选的话,一定是《和平饭店》里的陈佳影喽。

“我真的发现,随着时代和审美的进步,我们把一个故事化的偏商业感的谍战类电视剧,带入了国际表达方式。很多观众反馈说,《和平饭店》有英剧和美剧的质感。”陈数说起时眼神亮亮得很欣慰,连连表示,中国观众的眼界日益开阔,诉求和审美都有了,也许我们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求变陈数 今年是我从舞蹈演员转型成为影视演员第20个年头


聊着聊着,陈数突然仰头算了一下,今年是她从专业舞蹈演员转型成为专业演员的第20年。


新华报业全媒体视觉中心 范俊彦 摄


陈数年仅11岁时就独自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舞蹈。提起舞蹈,陈数的语气有那么一会是嗲嗲的,“毕业时我就想当舞蹈家,啊呀,我真的好热爱它啊。”1992年,15岁的陈数进了东方歌舞团,此后6年一直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21岁时她已经成了团里的“老人”,就等着再熬两年单位分房子了。

那期间不断有人跟陈数说你可以去演戏,陈数都是摇着头“emmm,我不喜欢(演戏)”,有人甚至给她介绍拍戏机会时,陈数依然摇着头:“emmm,我不是很喜欢他们(指演员)很浮夸的样子。哈哈哈哈当时,我就觉得演员好像不是我的审美。哈哈哈。”

然而1998年,音乐剧《音乐之声》把她推到了人生的岔路口。剧中有个大女儿的角色,是全剧当中唯一需要唱、跳、演的,就到她们舞蹈演员中去选角。陈数一时心血来潮,毛遂自荐,演上了。

就此遇到了钮心慈导演,一次聊天中,钮心慈导演一句“如果你喜欢表演的话,你可以上中戏”,勾起了她心底的“不安分”。但如果要去考中戏,就得从舞蹈团辞职,也就意味着自动放弃快到手的房子。可上学也不等人的,何况她已经21岁。她一咬牙打定了主意,房子可以自己努力买,再不上学就晚了。于是她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复习文化课,最终以高出录取分数170分的成绩入学中戏。

回忆起这段,陈数说,是钮心慈导演他们的专业、敬业,给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之前自己的各种“不喜欢”都是泛泛又外围的。不过上中戏做演员,对她来说“太难了”,毕竟做了这么多年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整个思维都是舞蹈的。如何变成演员,对她来说,意味着要把自己的很多过往都“扔掉”。

而且毕业后,陈数的演艺之路并不顺利,扑腾了好久都没有水花。甚至她拿出了自己半年的收入去拍了一组旗袍写真,把照片发给各种剧组为自己争取机会,这才有了为观众所熟知的《新上海滩》里风情万种的交际花方艳芸,《倾城之恋》里“永远的白月光”白流苏,《铁梨花》里的传奇女子铁梨花……

此时坐在记者面前的她很是淡然,她总结说,人的各种经历一定会在身上留下点什么。“我有大量国内外舞种的学习和积累,有丰富的演出经验,我对形体的把握能力,对身体细微的处理和控制,以及不同的形态、体态和节奏可以表现不同的信息,等等,这些都为我之后的表演生涯提供了很多的基础。”

说到这里,陈数自信地说到:“你看我很多作品,我之所以能拉开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是因为很多时候我连形体都变了,可不止是我穿了不同的衣服,甚至这部《长安道》,林白玉应该怎么走路?她作为知名主持人如何表达情绪?如何让观众相信她之前是射击运动员?这个角色也需要风情和性感,她在丈夫面前如何散发魅力这些,都需要我去要思考。”


陈数善于学以致用,她从演戏开始,就一直在注重这样的“转化”,“其实想一想,演员就是这样的职业,你所有的吸收,包括一些技能、生活经历、思考和理解,都要转化成为你扮演的角色。”


中年危机? 很多观众都在鼓励中生代姐姐们好好演戏了



面对中年危机,陈数相当坦然。首先,她觉得每个人到了中年都会有危机,跟职业无关,这个危机包括社会层面上的,以及个人的生命到了中场等,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仿佛是一个关口。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煽动性或者制造焦虑的话题,我更希望在探讨和交流中纾解,更希望切入到积极的一面。”陈数表示,社会对女演员的第一要求,似乎就是你要美丽、好看,似乎比男演员要更多地承担肉身之美的第一属性。“但是我特别高兴的是,现在的观众并不都只会欣赏青春之美,他们已经可以欣赏熟女之美,成熟的姐姐们不仅有表演才华的积累,还有个人良好状态的保持,很多观众都在鼓励中生代姐姐们继续好好演戏,能够遇到好戏和机会。”


而身在其中的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这个阶段面对一个又一个新角色,不论主角或配角,都能让它有光芒,有不同的解读,“因为这样的呈现和综合的表达,能让观众认可角色,同时也就是在认可我本人。而在这其中,我还能引领一些思想或者审美的话,我觉得这是我要去做的,也希望大家携手同伴。”

新华报业全媒体视觉中心 范俊彦 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