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包括睡眠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以及如何在寒冷冬季呵护睡眠。文章强调了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入睡时间长、清醒次数增加和睡眠效率降低。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相比,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3%,男性增加17%。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或超过10小时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关键观点2: 昼夜节律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维持规律的昼夜节律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区间。熬夜、倒班等导致的睡眠时间延后或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关键观点3: 打鼾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打鼾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有关,这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这种病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导致短暂觉醒和间歇性低氧血症。
关键观点4: 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风险增高。例如,睡眠障碍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成年患者中非常普遍,而糖尿病患者的失眠患病率也很高。
关键观点5: 如何呵护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都有助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保持卧室理想的温度、声音和光线,避免过量运动,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正文
春节假期热热闹闹过完,
相信有些人晚上睡不着,白天提不起精神
。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工作、学习状态低迷,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中明确,
睡眠障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心血管健康评估体系中也新增了睡眠健康这一重要指标。
关于睡眠,我们还有很多疑问,今天让我们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睡眠质量差
常表现为
入睡时间长,清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等
。
与睡眠质量良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和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
增加13%和17%
。
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对于成年人,睡眠时长为
7~8
小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区间。也就是说,睡眠过短或过长均不益于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与睡眠7~8小时相比,睡眠时长在
5小时及以下时
,
脑卒中和严重冠脉事件
的发生风险分别
增加
10%和3%
;而睡眠时长在
10小时及以上时
,上述风险分别
增加12%和22%
。
维持规律的昼夜节律,使机体适应昼夜周期变化,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熬夜、倒班等,使睡眠时间延后,或昼夜节律紊乱,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成年人晚上
10~11点
入睡是心血管疾病风险
较低
的区间,
11~12点
入睡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12%
、
12点以后
入睡者风险增加
25%
,而
10点前
入睡也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24%
。
打鼾现在被分为三个类型,由轻到重分别是:
★
轻度打鼾
声音很小、频率低,不影响自己,对伴侣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
原发性打鼾
声音较大、频率高(一周三天以上),对伴侣影响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相关的打鼾不仅声音大、频率高,对伴侣和自己都有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呼吸道反复狭窄或塌陷,导致短暂觉醒和间歇性低氧血症。其
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而且影响疾病预后。
睡眠障碍和心血管疾病存在
双向关系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
它们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风险增高
。睡眠障碍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成年患者中非常普遍,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失眠患病率为39%,是一般人群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