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史评话
有趣!有料!生动活泼!抛弃一本正经课堂说教。 通俗的评书单口相声风格,传播科学精神,讲解科学技术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史评话

航母简史:56.机降作战

科学史评话  · 公众号  ·  · 2023-09-24 08:35

正文

上次说到,英法两国伙同以色列,准备对埃及下手了。但是以色列和英法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英法是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两岸的运河区。保障这条黄金水道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色列的目标是打破对蒂朗海海峡的封锁,获得红海的出海口。

西奈半岛

我们要大概知道一下苏伊士运河周围的地理环境,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地中海这边的出口是在塞得港,红海里边就是苏伊士港。所以苏伊士运河的西边就是埃及本土,东边就是西奈半岛,西奈半岛你可以认为就是硬塞在这里的一个三角形的塞子。堵在红海的顶端,导致硬生生把红海的顶端分成了两个非常狭窄的海湾,西边的就是苏伊士湾,也就是苏伊士港外边的那片海域。

亚喀巴湾

西奈半岛的另外一边也有一个非常狭窄的海湾,叫做亚喀巴湾。亚喀巴湾的西岸属于西奈半岛,也就是埃及,东岸属于沙特,南边就是出口帝朗海峡,这个海湾非常狭窄,宽度只有17公里,最北端更加狭窄,大概只有7公里左右的宽度,顶端哪一点点海岸线,被以色列和约旦两家瓜分。以色列那边大概是8公里宽。有一座港口叫埃拉特港,对面就是约旦的亚喀巴港,约旦在这里有20公里宽的海岸线。

埃拉特和亚喀巴是邻居,但是分属两个国家

整体来看,红海就像个胡萝卜一样,是个长条的,顶端的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就像是胡萝卜残存的叶根,就是这么个地形。在当年,埃拉特港对以色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亚洲这边的贸易主要是靠埃拉特港。海法和阿什杜德是在地中海这一边,主要负责对欧美的贸易。现在埃及掌握了整个西奈半岛,蒂朗海峡两边都是阿拉伯国家,以色列怎么可能睡得着觉呢?
有人会有疑问啊。亚洲这边的船就不能去海法港或者阿什杜德港吗?多新鲜啊,阿拉伯国家联合封锁以色列,所以以色列船舶不得通过苏伊士运河。现在人家埃及借着地理便利,一伸手就把南边的蒂朗海峡给封了。也就是说,船只要想从亚洲开向以色列,麻烦您绕过非洲的好望角,然后通过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然后再慢慢开到以色列的港口。你不嫌绕路麻烦,您就这么走。这得多绕半个地球,以色列人能受得了吗?
所以啊,蒂朗海峡被封锁,就等于是以色列半条命掐在人家手里,以色列人能不急眼吗?要不然以色列怎么这么蠢蠢欲动非要跟埃及打一仗呢?法国人和以色列当时是有军事合作关系的,以色列伞兵得到法国人的真传。有些法国飞机就驻扎在以色列境内的机场。当初,隔壁的叙利亚和黎巴嫩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法国人对这里也很熟悉。
英法和以色列合计好了,准备充分了,下一步就该动手了。首先由以色列动手,先把战争挑起来再说。1956年的10月29日以色列派出精锐的伞兵深入到了西奈半岛,开始了入侵埃及的军事行动。埃及马上把大批部队运过了苏伊士运河,往西奈半岛调动。这一下,西奈半岛就成了世界新闻关注的焦点。

以色列士兵在蒂朗海峡边,看着埃及人留下的岸防炮

就在以色列和埃及打起来之后25小时,英国和法国发出最后通牒,要双方立刻停战,双方都把部队撤到距离苏伊士运河16公里的地方,脱离接触。埃及人一看,这是啥意思?那就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呗,这不就等于让以色列白白控制力西奈半岛吗?西奈半岛明明是埃及领土,苏伊士运河明明是埃及的内河,怎么就成了楚河汉界啦?英法明显是在拉偏架嘛。
别急啊,英法还有后半段呢,人家要求为了保证任何国家的船只都可以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且也为了把埃以双方隔开,埃及政府必须接受英法“临时占领”塞德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港。这倒好,塞德港是头,伊斯梅利亚是腰,苏伊士港是脚,这不是等于把整条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又还给英法了吗?
以色列人倒是没意见,4个小时以后就接受了。多新鲜啊,这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嘛,埃及当然不能接受,9小时以后就直接拒绝了英法的最后通牒。31号晚上7点钟,英法发动了代号为“火枪手行动”的军事入侵。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以东经32度为界线,东边的归航母舰载机负责,西边的由塞浦路斯起飞的空军轰炸机负责。说实话,埃及根本没组织起像样的空中拦截,防空炮火也显得稀稀拉拉。本来英法还担心埃及购买的米格战机呢,因为米格战机的性能比英法的战机强多了。但是,埃及人根本没完成基本的训练科目,他们甚至没来得及把停在机场上的飞机转移,就被英法的轰炸给摧毁了。大部分米格战机都被炸毁在了地面上。

英国的海鹰舰载机轰炸苏伊士运河区

英法的飞机就这么轰炸了一夜,他们倒是没舍得用重磅炸弹,都是用的125公斤的小炸弹。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别把事情做绝,这也是老牌殖民帝国的传统艺能了。第二天白天,他们又把尼罗河三角洲的军用机场都炸了一遍。当时的英法航母都在东地中海靠近埃及的位置上。头顶上都有舰载机护航,前方还有带着雷达的预警机提供警戒。就是为了防止埃及的飞机超低空飞行,偷袭英法的航母,但是,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埃及根本就没有能力起飞战斗机迎战。地面防空炮火击落一架鹰号航母上的海毒液舰载机,另外一架海毒液是降落到航母的时候坠毁了,这是事故损失,不是直接的战损。总体上讲,英法联军的损失很轻微,他们彻底掌控了埃及上空的制空权。
那么好了,制空权拿到手以后,制海权就唾手可得,埃及也没有多少海军力量,后来英法的飞机闲得无聊,在苏伊士运河上空追着人家鱼雷艇不放,非要打沉了才算完,人家那么小的船,真的是没啥战斗力啊。等等,前面那艘船在干啥?像是要开到苏伊士运河里自沉啊,不行,赶快提前把它打沉。英法的舰载机拼命对这艘船发起攻击,但是没有奏效,人家还是沉在了苏伊士运河里。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后面的麻烦还多着呢。
在英法开始发动军事行动以后,美国驻扎在地中海的第6舰队马上开到了冲突地点。第六舰队司令布朗上将对外宣称他们的任务是撤侨。但是在11月4号的早晨,美国海军珊瑚海号航空母舰却给英国人制造了一个小麻烦。珊瑚海号直接从英国人的特混舰队中间穿行而过,大摇大摆,根本就没把英国人放在眼里。英国人要求珊瑚海号撤离,但是遭到了拒绝。

F9F-6

米格-15

与此同时,美国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时不时就做出攻击姿态,虽然他们并没有真的攻击,但是他们总在英法的航母附近晃来晃去。美国当时装备的F9F舰载机也是后掠翼的,所以距离远的话,外形跟米格15还真的有点相似,距离远的话根本分辨不出来谁是谁。所以英法总是提心吊胆,这来的到底是谁的飞机?美国人你能不能不要在我们头顶上乱晃了?
不仅人的眼睛会花,就连雷达的眼睛都花了,正因为美国海军的飞机一天到晚在冲突附近空域飞来飞去。所以让英国的预警雷达也形同虚设,因为他们分不出哪个是埃及飞机,哪个是美国飞机。英法两国心里就纳闷,这美国老大哥到底想干什么?说白了,华盛顿还是不想看到这场军事行动,艾森豪威尔为此事火冒三丈,这两个小弟居然敢背着自己搞事情。但是英法两国又是盟友,又是自己的小弟。说白了,美国人那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下手是该轻点还是该重点儿,分寸很难拿捏,所以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给第六舰队下的命令也很含糊。
现在好了,制空权制海权都到手了,下一步英法就可以大规模的往埃及投送地面部队了。但是,英法联军的运兵船和航空兵之间出现了脱节,航空兵干净利落脆,一上手就获得了制空权,但是,运兵船却还在几百公里之外呢,因为运兵船的速度太慢了,前方又出乎意料的顺手,于是造成了这么一个时间差。

苏伊士运河战争之中的法国空降兵

那么,他们该怎么办呢?空降部队倒是快,但是英国手头的空降兵只有一个营,这点人根本不够用。法国倒是有大量的空降兵,但是英国也不愿意法国人拔得头筹。干脆,等等吧,还是等海运的部队到来再说。一直到11月5号,英法的伞兵才空投到了塞德港和佛劳港,他们是先头部队,因为明天海运部队就到了。你不把港口先占了,海军部队上不了岸。
 这时候,航母的指挥官鲍尔中将等不及了,海洋号和忒修斯号上不是还有600海军陆战队员吗?应该快速用直升机把他们送到岸上。但是领导还是拒绝了他的建议,因为第二天海运部队就到了,也不急于一时。航母上的直升机机降部队不是训练还不足嘛,他们也是新手,万一玩儿砸了,那怎么能行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事情起了变化。以色列那边已经心满意足,达成目标,他们打破对蒂朗海峡封锁的目标已经达到,现在可以见好就收了,于是他们停止了进攻。同时,埃及看到英法的占领运河区,等于是抄了自己的后路。自己的大部队全在西奈半岛,前头有以色列人堵着,后边运河沿岸如果被英法完全占领,大部队就回不到本土了,等于是被人家前后包夹,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埃及放弃了西奈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和以色列军队脱离了接触。全部收缩到了运河区。这一下,英法的压力就大了。地面部队打起来,可就没有那么悬殊的实力差距了。

埃及人在塞德港沉船堵塞苏伊士运河航道

与此同时,世界上的主要舆论也对英法不利。而且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对英法搞石油禁运。所以说啊,战争是全方位的,在军事以外的这个战场上,英法两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他们是一点都不占优势。埃及人用47艘装满水泥的船,在苏伊士运河里面凿沉,彻底堵塞了这条世界上最关键的黄金水道。伊拉克石油公司通往地中海的石油管道穿过叙利亚境内,人家叙利亚直接炸毁了石油管道上的三个泵站,这条管道彻底停运,这下事情闹大。英国首相艾登都快撑不住了。英国民意是属猫眼的,一天三变。开战之前,大家还都挺支持,现在怎么一个个都反对啊,尤其是蒙巴顿勋爵居然也反对,还要辞职。艾登气的不接他的电话。
苏联这时候也过来凑热闹。给英法和以色列的领导写了信,其实就是威胁,你们要敢欺负埃及,我们不会坐视不管,我们“决心使用武力粉碎侵略,恢复中东和平……”,苏联写给以色列总理的信更夸张,威胁灭了以色列这个国家。
以色列目标低啊,他们已经达到了全部目的,现在正是见好就收的时候,他们很想接受联合国主导的停火协议。英法就很头疼啊,以色列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啊。最后给提了很多附加条件,让停火协议无法马上生效,这才留出一点登陆的时间。

尽管压力大,尽管以色列开始出工不出力。英法还是得咬牙坚持下去。登陆计划还得执行。英法的飞机一直在为前线的伞兵送补给,伞兵是没有重武器的。他们非常需要重火力的支援,可是他们又没有重炮。重炮的任务就只能由舰载机去承担。地上的伞兵用报话机一顿喊,天上的舰载机马上就来了,奔着前方敌军阵地就是一顿火箭弹。阿尔比翁号上的直升机还给前线的伞兵们运来了香烟盒啤酒,顺便把伤员运走。直升机的运输量毕竟太小了,拿下敌军的机场,然后直接用大型运输机空运才是正道。所以,英法一直在和埃及人争夺机场的控制权,跑道已经被占领了,埃及人已经还在坚守候机楼,即便如此,法国人的C-47还是冒着枪林弹雨,降落在跑道上了。你们打你们的,不耽误我起降就行。
好不容易,海运的部队终于在11月6号到达埃及附近海域。海军的扫雷艇已经清理了赛德港附近的所有水雷。指挥官们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采取传统的登陆方式,就像诺曼底登陆那样。等第一批登陆艇上了岸,航母上的舰载直升机再出动,舰载直升机算是第二批。
登陆前,海军要进行炮击,轰平滩头阵地。联军指挥官们请示了唐宁街10号,首相下令,不许用重炮,火炮口径不得超过114毫米,时间不超过1小时,要尽量压低老百姓的伤亡数量。海军的将军们一次又一次感到无奈,军人屁股后边拖着一根电话线是非常不爽的,特别是电话线那头是政治家的时候。每次唐宁街来电话,舰队的指挥官们就心烦意乱。想想艾登首相也不容易,也难啊,算了吧,只能服从领导的指示。

英国登陆舰在塞德港卸下坦克

海军没辙啊,法国的战列舰让·巴尔号超标啦,炮太大。英国巡洋舰牙买加号和锡兰号也超标啊。最后只能拿驱逐舰上的小炮打几炮意思意思。好在英法在登陆的时候,遭到的抵抗也不算太激烈。一个小时以后,舰载直升机出动了。第一架起飞的大旋风直升机搭载着指挥官和无线电报务员先走,他们呼呼啦啦的飞到预定地点上空,发现下面全是浓烟,不好降落。这是战场啊,硝烟弥漫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那就只能换个地方降落,前边有个体育场倒是不错,大旋风直升机就降落在了一个体育场里。
结果等这些海军陆战队员下来了,往周围一看,发现不妙,这个体育场有大量的埃及军队,这是掉进人家包围圈里了吗?我滴妈呀……
埃及军人也傻眼了,这是怎么个意思?这直升机哪儿来的?等他们明白过来,这是敌人,他们马上就乒乒乓乓开了火。一时间,这座体育场里是子弹横飞,枪声大作。英国人刚从直升机上下来,现在是一转身,又回直升机了。直升机是玩命跑啊,这才找到一个港口西侧防波堤附近的一个地方降落。数了数直升机上的大窟窿小眼儿,一共是22个。这几个人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啊,这命都是捡回来的。所以啊,世界上第一次航母直升机机降作战就是以这种灰头土脸的方式开始的。当然,从这个案例也能说明直升机机降的优越性啊,下得去,还能上得来,不行咱可以飞走啊。要是降落伞伞降,掉在敌人包围圈里,那您就自求多福吧。所以伞兵有一句名言:“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但是,直升机机降打破了这种宿命。
他们这几个人用无线电呼叫要后续部队,后续的直升机一架又一架停在了旁边。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第1次直升机机降突袭行动。第一批22架直升机成功的运送100名士兵登陆。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员在着陆的时候受伤了。他马上又被直升机运回了航空母舰,送进了船上的医务室接受治疗。从他踏上直升飞机出发,到受了伤被运回来,前后只花了19分钟时间。直升飞机就是这么快,这么方便。

陆战队员准备登上直升机

在89分钟的时间内,英法就运送了415名海军陆战队员和23吨弹药以及设备。这次任务仅仅损失了一架直升机。这架大旋风直升机因为燃料耗尽,掉在了航空母舰附近的海里。落海的人员都被航母上的直升机给救起来了。所以这次机降作战行动除了开头,其他部分还是比较顺利的。最大的损失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人的误伤,舰载机飞行员拿的地图和直升机飞行员拿着地图居然不是同一个版本,有个地方标错了,结果舰载战斗机就向自家的陆战队士兵发动了攻击,由此造成一人死亡,将近20人受伤。所以联合作战从来都是个麻烦,但凡有点小疏忽,在战场上就可能造成大麻烦。

11月7号,海上刮起了大风,舰载机的运作受到严重影响,鹰号的弹射器也出了故障。所以,联军登陆的窗口就是这么小,晚一天登陆行动就够呛。
在后面的几天里,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每天要起飞几百架次,主要是向海军陆战队和伞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航空母舰又一次展示了它的价值。要想往一个地方迅速投送自己的军事力量,那就只有靠航空母舰。而且航空母舰也第一次展示出了直升机垂直登陆作战优势,这是一次突破和创新,而且为日后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当然,英法在军事方面显然干得很漂亮,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在其他方面,英法两国可以说输得一塌糊涂。现在的局面是,英法占领了运河区的一部分,但是没能完全占领,赛德港拿下一半,还有一半没控制。更要命的是,运河堵了,石油管道断了,这事儿闹大了,艾登是焦头烂额,最麻烦的是,美国人不想理他。

英国首相艾登

欧洲73%的油依赖中东,现在运河断了,油管炸了。欧洲只能从中东获得总需求量的9%,剩下那么大的缺口谁来填啊?现在欧洲的石油存底,也只够用几个礼拜的了。冬天啦,欧洲人怎么过啊。艾登想啊,美国老大哥是产油国啊,现在中东的石油供应出麻烦了,老大哥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石油来弥补这个缺口吧。但是没想到美国人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当时国务卿杜勒斯住院了,真正管事儿的是副手胡佛。这个胡佛仇视英国,而且他本身还和美国石油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油价涨了,好啊。他巴不得油价涨呢。偏偏他对艾森豪威尔总统影响很大,这事儿当然办不成。
苏联人提交给美国一份照会,建议美苏联合行动,强行制止在埃及的战争。苏联人刚刚收拾了自己的小弟匈牙利。我们美国也有样学样,收拾自己小弟英法?不能够啊。艾森豪威尔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
那苏联会不会单干,比如说……往以色列扔原子弹?艾森豪威尔想想就怕,美国赶快加强戒备,核轰炸机也出动了。上边一紧张,很快传导到了金融界,华尔街闻风而动开始抛售英镑。英国的美元储备在不断的外流,冬天了,买石油的钱还得用美元支付,预计需要4亿美元。现在英国手里的钱不够了,能不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提取出美元或者黄金来应急呢。想得美,美国人不干。美国人说,只有英国人接受停火协议以后,才能拿钱。
英国人实在是没有办法。艾登打电话给法国总理,他几乎快要崩溃了。他跟法国人说要停止这场战争,撤军。法国人还劝呢,就差最后一哆嗦了,但是艾登是真的撑不下去了,最后法国也只好同意。
美国人没有动一兵一卒,只是在石油问题上和货币问题上施加了一点压力,英国人就承受不住了。到此为止,大英帝国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大英帝国,他现在如果没有美国人点头,什么事也办不成。英国只能彻彻底底的给美国当小弟,附庸。
1957年的1月9日,英国财政大臣麦克米伦被紧急叫到首相府。首相艾登找他有什么事呢?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