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建议,将防癌体检纳入医保。“我常呼吁常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把肿瘤消灭在萌芽状态。”
罗永章
防癌体检是一种专业的体检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健康查体。
普通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泌尿科、妇科等以及血常规、血脂等化验项目,主要是为受检者对体内的主要肝、胆、肾、心脑血管的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常见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
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是专业的肿瘤防治人员利用专业的手段和方法为受检者进行专业的肿瘤筛查,确诊其体内有没有癌前病变或者早期肿瘤,从而对肿瘤采取进行更好的防治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委员会曾明确指出,2/3的癌症可以预防和治愈,关键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
目前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严峻。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2013年初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达312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每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一人因癌症而死。
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肿瘤防治专家认为,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超过80%的癌症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而癌症发展到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
多年致力于抗肿瘤研究的罗永章说,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诊早治已是国际公认的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很多发达国家从中受益。
例如,过去二十多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25%,214万人免死于癌症。取得上述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普及防癌体检。美国早期癌症占到70%,其5年生存率超60%。
1975-2014年美国患癌人群避免死亡人数图(以性别区分) 来源:医学界
癌症死亡率最低的日本,80%癌症发现于早初期,80%的人可以得到治愈,这依然得益于防癌体检。日本地方政府提供针对特定人群的免费防癌筛查,还会提前邮件通知,体检者可前往附近任何一家具备资质的医院检查。
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都不是最高,但与发达国家的癌症病死率已经下降到40%左右对比,我国70%以上的癌症病死率是很残酷的。
癌症的早期筛查和体检对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非常重要,然而在我国普及率并不高。正因为从国家到个人,防控癌症的机制、意识都不够健全、强烈,给癌症死亡率上升提供了机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检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防癌体检对不少人而言仍然陌生。
“检,总比不检好”,这是一般人对于体检的朴素观念。体检产业发展的商业逻辑恰恰迎合了这一观念。中国体检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的确塑造了国人的体检意识。
2015年中国体检行业以超过25%的增速增长至940亿元,相对2010年的295亿元有了2倍多的增长。2011-2015这五年的行业复合增速达21%,行业增速高于整个医疗服务行业。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然而,随着体检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发展,体检行业正呈现出不规范、缺监督、乱象生等问题。
调查显示,体检七成属于医疗行为,三成商业营销。商业体检推出各种“套餐”模式,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商业体检网站为赚点击量,靠吹牛忽悠消费者;同一检查项目在不同的体检机构中价格千差万别;一些公立体检机构虽然信誉度好、体检手段先进,但是价格却高得惊人,往往“主推”豪华套餐,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由此给体检者带来的就是“年年做体检,从来不治病”的切身感受。在很多员工看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脉搏、拍心电图、抽血组成的体检套餐已经成了走过场的形式,无法真实反映疾病隐患。
在这种氛围下,国内很多体检机构或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或以高昂的费用将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挡在检查门外。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明对此解读说,防癌体检难以普及的根源在于制度。
我国体检未被纳入医保体系,带有商业性质,作为第三方机构的体检中心也不了解体检者的个人情况,因而产生了“套餐”等种种商业体检形式。
然而,防癌体检是需要个性化定制的,是“量身定做”而不是“统一打包”。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防癌体检都要求做一样的项目,得根据一个人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国内流行的“套餐”体检与防癌体检的个性化要求不相符合。
除了受这些体检行业通病影响外,中国防癌体检还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国民对防癌体检的需求很大,但国内专业的防癌体检机构很少。
另外,我国未实行全民体检。加之国家对于民营体检机构缺乏政策上的标准,部分防癌体检机构医生的编制、医疗水平和资质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与一般体检不同,防癌体检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进行操作,他们的职业敏感与丰富经验是及时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保证。
在国内医疗行业备受诟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富裕群体已加入海外体检等医疗旅游。
日前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6年在线医疗旅游报告》显示:2016年参加海外体检等医疗旅游人数是前一年的5倍。
从医疗项目看,去海外体检最为热门,占比50%以上。包括全身健康检查、早期防癌检查、心脏检查、全基因检测等。
高昂的费用也是防癌体检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媒体从南京的三甲医院和专业体检中心了解到,普通体检一般几百元到上千元,而“防癌体检”的套餐价格则高出不少,最贵的达上万元。
这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人认为,健康人检查出癌症的概率很低,花上千块钱做个体检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另一家医院推出的高端体检套餐,价格则达到11000元,检查项目约50个。该套餐的检查项目与其他医院的套餐大致相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其中包含PET-CT检查,仅此一项的费用就要约8000元。
PET-CT是一种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能达到早期发现身体的一些功能改变以及诊断疾病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已成为防癌体检的“新宠”,尤其受到高收入阶层的青睐。
尽管价格昂贵,但仍有不少人将其视为查癌“神器”,一定要“扫一扫”。目前,在高端体检套餐中,PET-CT是炙手可热的推荐选项。
不过近年来,已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用昂贵的PET-CT给正常人筛查肿瘤,不仅是资源浪费,而且检查可能存在辐射等风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必要在防癌体检中选择这个项目。
体检的效果好坏并不是跟着价格走的。
像磁共振、CT这类价格高的检查项目,除了有相关指征的,一般人没必要做。而那些体检项目比较全的套餐,主要针对上年纪的人群,因为这个阶段疾病风险高,可以各方面做个检查,如果是年轻人就没必要了。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李槐认为,在技术上,中国防癌体检与国外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当地居民免费享受防癌体检。
数据显示,防癌普查每人每年花费大约2000元,国家应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尤其是HPV、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等病因明确的高危人群。
在罗永章之前,已有多个专家建议将居民防癌体检筛查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如果实现,虽然会增加普查费,但普查费跟治疗癌症的昂贵治疗费相比简直是冰山一角,反而能降低医疗成本。
目前,我国已在国家层面推行了许多防癌普查的公益性项目,还需在更多居民预防体检项目中明确加入防癌筛查;根据本地区高发癌症制定早期筛查项目;另外,企事业单位每年组织职工预防体检并将防癌筛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等一系列措施也十分有必要。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兰州晨报、医学界肿瘤频道、齐鲁晚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武商网、科学网、中国新闻周刊、工人日报、搜狐户外、澎湃新闻网、北京晚报、现代快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