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我在前天,撰写博文介绍了现在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妥协,共同堕落”的现象,读来让人感觉寒心、品格低劣而又圆滑,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看不到希望。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出路在哪里呢?或者说,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理想状态是如何呢?今天专门来论述这个问题。
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过程中,师生应该是良性互动的、相互较劲、追求卓越的一个过程,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鲜活的个人,是不会受到外力束缚的、能遵从自己原则和底线,有自己学术品质要求的理性人。大学是培养独立、健全人格的地方,是培养民主、自由思想的地方,而不能成为大染缸、厚黑文化初育基地。
教师从讲授的这门课程理论体系自身要求,需要具有良好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并随着学科发展是动态的、具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体系是从学科要求、现实行业需求和科学研究所处的水平综合而决定的,是与学生经过几次相互动态反馈,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理论体系模式。教师只需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标准,认真投入地授课,理性灵活的多种方式的考核,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学生挂科的问题。
学生是独立,他们有选择专业与课程的自由。但,选择专业需要一定的程序,选定之后需要遵守契约精神,需要执行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学校会给学生后悔的机会,但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但不至于让学生换专业、调方向机会渺茫、几乎绝望。学生对所学课程是热爱的,是有职业精神对待自己所学课程的,并且对自己和教师都有标准与期待。关于挂科,学生有理性认识,不会因挂科而失去理性,走向沉沦、极端。
高校大学四年毕业率,理应不能都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的。大学四年应该是有良性竞争的,是有淘汰率的。但是,这个淘汰率不是人为而定的,理应是由每位任课教师学术标准、学院大学学术标准,综合多次考核累积的效果。没有淘汰的大学,不能成为一个好大学。有淘汰率,但是也不能是赶尽杀绝的,需要给予其他配套的,比如,延迟毕业、校际学分互认转学、降格毕业等。
教师并不是吃完就可以点评的厨子。任由学生点评,也是存在缺陷的,尤其是低分、不及格的学生,心态会失衡的、并常表现为失去理性。教书育人是个漫长的过程,建议等学生毕业三五年后,再进行跟踪评估。只有等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从现有环境剥离的时候,才能相对客观的评估所学习的课程。读书期间,教师与学生存在利益相关,评估具有相当主观性,有失客观性。现在的教学评估,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要挟教师的一个工具。
①现在高校习惯于每个学期开展听课周,对重点课程或者教师进行观摩,或者穿插听课。每个学年,也都会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比赛。这些活动的确能不同程度上推进教学质量与水平,应该长期坚持推行下去,但毕竟是片面的、不综合的。
②理应从教研室、院系等层次,经过多位教师的讨论和商议,确定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要从课程发生之初,确定课程的系统性、深度,不能随意任由教师草率而定。
③授课之前系统备课。教师需要将讲授课程教案、课件系统完成后,在教研室层面上进行系统试讲,并听取意见进行调整。不能只是试讲一节,就开课授课。
④教学过程监督。大学所讲授的知识,大多不属于保密内容,建议对每门课程进行录像,导入高校教学系统。依此评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公众下载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从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难度。
大学要引导理性的文化。要让不同程度的淘汰率成为大学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学生转专业、转大学、延迟毕业也是平常事儿。要保持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和教师的学术独立性,教学过程中不能受到各种非学术干扰,避免教师教学过程中学术独立受到干扰,摒除各种潜规则。教学要理论知识与思辨能力兼顾,让教学成为新知识、新思维汇融的前线,形成良好的学术思维与世界观。
高校教师是一群收入尚可,活的有尊严,很体面的精英群体。他们让世人尊重、景仰,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良知与底线。教师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奉献,自我成就感很高的职业。大学的校园里,课堂上,随处见到的是一个活生生、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他们活泼自由、他们独立理性,是成熟的青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02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