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小米在智能时代的发展布局,包括其提出的智能生态战略,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文章也关注了小米的汽车制造业务、智能眼镜和智能机器人等创新业务,以及其在科技产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最后部分还提及了小米在其他新兴领域如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投资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的智能生态战略
小米提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整合智能硬件,提供无缝智能生活体验。涉及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深度布局。
关键观点2: 小米汽车业务
小米汽车业务发展迅速,交付量增长迅速,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新车型。同时,小米汽车的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也得到了介绍。
关键观点3: 智能眼镜和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小米在智能眼镜、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创新业务在智能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4: 小米在科技产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小米在中国科技产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观点5: 其他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
提及了小米在其他新兴领域如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投资机会。
正文
AI
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已至,AI将与互联网一样,带来新一轮范式革命,人类社会将进一步加速发展。我们精心准备,重磅推出【智能时代专题】,目前已规划106篇深度原创研报,将全方位梳理AI产业、技术、代表性公司等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展望智能时代未来图景,挖掘投资机会。
智能时代第二季,重磅升级,更前瞻,更硬核,支持专题/单篇付费解锁
一、小米提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提供一体化智能生活体验,开拓第三增长曲线。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以人为中心,将人车家全生态有机整合。
AI通过赋能汽车、手机、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将人的移动出行、家庭生活深度融合,打通人、车、家的数据、场景、服务,实现真正万物互联、数据共享,提供全方位无缝智能生活体验。
2024
年Q3业绩会,小米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已完成三条增长曲线布局。
第一条增长曲线,手机、平板、可穿戴为核心的个人设备,产业进入成熟期,增长空间大;第二条增长曲线,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家居为核心的家庭设备,产业传统,创新空间大;第三条增长曲线,汽车为核心的出行设备,产业变革孕育无限空间。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不单纯只是丰富产品组合,更是面向未来,全新科技生活方式构建。
小米打造全生态产品矩阵,在手机、汽车、IOT等领域持续发力,依托多设备统一融合操作系统澎湃OS,形成软硬件、内容服务一体化产品布局,发挥协同效应,强化品牌影响力。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将打破设备间壁垒,让科技更自然融入用户日常生活,最终提升用户生活品质。智能汽车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家庭与其他智能设备的移动枢纽。
雷军表示,当研究透人车家生态重要性,认为车不得不做,是生态闭环;小米是生态企业,生态企业是围绕核心用户展开,最好用户的家被小米产品包围,生态式展开,这是小米重要战略,战略间能互相促进,尤其是底层技术共享,包括销售网络共享。
智能时代,Al Agent带来智能手机价值重估,将成为超级入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主要作为工具,超级APP是超级入口;智能时代,AI Agent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变成用户贴身助手,理解用户需求,主动提供服务,帮助用户快速决策、执行,包括个性化情感交流,极大提升手机使用体验与服务价值,智能手机将成为智能时代超级入口。
苹果、小米等头部智能手机厂商,不仅能从硬件销售获益,更能从AI Agent打造智能服务生态中持续获得增值收入。AI Agent让手机入口价值得到重估,为整个产业带来新增长空间。
智能家居潜力巨大,智能家庭/全屋智能是未来全新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产业增长潜力,并非仅限传统家电智能化升级,更在全新场景革命、新型消费革命、智能产业革命,将催生新消费需求与产品品类,重塑整个产业链。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将打破传统家电行业竞争格局,科技巨头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将成为产业变革与创新核心参与者。
智能家庭/全屋智能核心在智能化控制,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舒适、安全居家体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家庭/全屋智能、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是小米进入智能时代核心切入点,带动整个人车家AI生态建设。
小米覆盖个人、家庭、出行3大重要生活场景,利用已有优势与市场基础,构建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生态系统。
二、小米在智能手机、AIoT等领域多年积累,为进军智能汽车,以及未来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提供得天独厚优势与想象空间。
小米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与三星在全球市场地位相似。
小米在手机领域垂直整合经验与芯片研发能力,可迁移到智能汽车、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类似三星在电子产业链垂直整合,有助于小米控制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
小米手机+AIOT基础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为汽车业务提供坚实基础与助力。
小米品牌形象与汽车业务目标用户群体高度契合,包括年轻、科技感、性价比等,降低市场推广成本,现有庞大用户群体是潜在汽车用户。
小米品牌知名度、营销经验、线上线下渠道、生态链体系优势,可帮助小米汽车快速打开市场,手机领域供应链管理经验可复用到汽车领域,帮助小米汽车更好控制成本与质量。
小米庞大线下门店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小米之家、小米专卖店深入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与车企4S店模式高度契合,将极大丰富小米在智能时代线上、线下更加丰富、立体的销售网络,可以更好进行交叉销售,提升覆盖用户/家庭的广度与深度。
小米可将手机先进芯片,用在小米汽车智能座舱,以及未来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可以更好分摊研发费用,从而支持更高研发投入强度;能够更好深度挖掘手机与汽车,未来眼镜、机器人的互联场景,为用户打造更加智能、便捷、顺畅使用体验,积累、沉淀用户/家庭数据,增加用户粘性与切换成本。
小米选择自主造车路线,选择垂直一体化造车模式。
垂直一体化造车模式,对业务掌控力更强,从技术研发与设计、供应链整合、整车制造、线上线下销售,小米可全面掌控整个流程,更好保证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一致性,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垂直整合可减少中间环节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在竞争中具备优势。
雷军有可能借汽车一战,将小米打造成顶级企业,实现自己成为顶级企业家的目标。
1969年出生的雷军,年过半百,仍以创业者姿态活跃在第一线,勤勤恳恳,追求更高挑战与成长,在同辈企业家中已不多见。
硅谷现在流行探讨创始人文化与经理人文化,科技投资角度,更看好创始人模式。
智能汽车代表未来出行与生活方式重大变革,雷军若能抓住历史性机遇,将小米打造成贯通人车家的顶级科技公司,将奠定在中国商业与科技史上重要地位。
小米人车家生态布局,与理想车和家战略有较高重合度与竞争关系,双方未来将成为彼此更加看重的竞争对手。
理想,专注家庭用车市场,强调空间、舒适度、实用性,适合家庭出行。小米生态,深入家庭场景,不仅关注车辆本身,更注重将车辆与智能家庭设备无缝连接。理想生态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车辆使用场景,未来有机会通过人形机器人,向用户/家庭生活延伸与布局。小米拥有更广阔智能生态系统,涵盖从个人设备到家庭设备的全面智能化生活解决方案。
中国硬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势头崛起,代表中国科技产业由大到强转变。
相较传统硬件厂商,小米、理想代表新一代消费品牌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硬科技实力,同时建立品牌、有用户、有科研实力、有规模化生产能力、有供应链管理能力、有全球化视野,能沿着科技树发展,不断拓展自身能力与业务市场发展,未来成长空间与想象空间都非常大。
三、小米汽车,后发先至,将成为改变智能汽车产业格局重要参与者。
小米汽车SU7交付量超10万,计划2024年底发布端到端大模型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
2024年11月20日,雷军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表示,短短230天,小米汽车成功下线、交付10万辆车,创造汽车行业历史;10月,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成为中国中大型纯电轿车、20万以上轿车销冠;智驾方面,小米10月发布全国可用城市导航功能,无需高精地图即可实现精准导航,12月底将正式发布端到端大模型全场景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从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体验。
小米SU7需求旺盛,2024年2次提高交付目标,计划2024年冲刺交付13万辆。小米SU7 2024年10月新增订单量超过月交付量,交付周期保持约20周。
小米汽车2025年销量预计大幅增长,内部2025年排产交付预期30万~40万辆。爆料称,小米2026年目标100万辆,若小米达到100万辆年销量,相对2023年收入2,710亿元,几乎相当于再造1个小米。
小米汽车计划未来2年推出3款新车型,包括纯电SUV、增程SUV。
根据路线图,2025年,小米将推出首款纯电SUV,代号MX11,预计售价比SU7高3~5万元;同年,小米将推出小米SU7 Ultra量产版;2026年,将推出首款增程式SUV,代号N3,采用博世IPB 2.0制动方案。
小米纯电SUV车型MX11,具有法拉利Purosangue神韵,定位特斯拉Model Y竞争对手。新车前脸设计与小米SU7相似,可能沿用小米SU7家族设计语言。
小米增程SUV将承担低价走量任务,用户可按需组装车辆。
小米计划2026年推出面向家庭用户增程SUV,初步规划价格约15万元,内部遵循严格成本导向。
四、人车家生态下,小米眼镜/头显、机器人等创新业务,将迎来更广阔应用场景与发展空间。
智能眼镜/头显,将成为连接人与车、家重要界面,乘客可通过头显享受沉浸式娱乐、办公、社交体验。眼镜/头显还可与智能家居设备协同,实现室内外信息流转与远程控制。
智能机器人产品,可覆盖广泛家庭服务场景,包括料理家务、陪伴老人、照看儿童等。
雷军推崇顺势而为,致力找准时机,在新兴领域爆发前夜进场。
雷军表示,进场时机很微妙,有时赶得太早,需要教育用户,用户不会轻易被教育,教育成本很高;如果太晚,竞争白热化,没有机会,要在爆发前夜进场。
小米从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到汽车,后面将继续等待新的供应链成熟、市场成熟,再进去摘桃子,小米在手机、智能电动汽车都是这种模式,不排除后面在消费级家用机器人、头显/AI眼镜、无人机/低空经济等领域,也是这种模式。
小米如果在上述新领域都能取得成功,将具有非常广阔想象空间与发展空间,市值将有机会提升至少一个数量级。
小米计划推出AI眼镜,全面对标Meta
Ray-Ban AI眼镜。
小米积极布局通用人形机器人,率先尝试足式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六合年度报告全库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时代专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时代专题第二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时代专题第一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元宇宙专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二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