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明朝第一名臣不是张居正而是此人,如果没有他,明朝要早200年亡国!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27 18: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明朝从公元1368朱元璋称帝建国到公元1644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亡国,一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可惜这个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16个皇帝中大部分都很奇葩。 在明朝众多奇葩的皇帝中,有个皇帝曾两次当皇帝,他就是宣德皇帝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



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可惜英宗皇帝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以至于酿成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自己甚至被瓦剌抓去成了俘虏。 当时瓦剌直逼山西大同,当时年仅22岁的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带领一支由20多位明朝军方高级将领和一大批文官组成的50万大军去亲征。明英宗出征前指定他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摄政。 可惜这支大军准备不足,供应很差,最为关键的大太监王振为统帅。结果,在这位无能统帅的领导下,这次征讨成了明朝最大的一次军事惨败。



当大军行至土木堡时,遭到了瓦剌的伏击,明朝军队损失惨重,溃不成军,王振战死,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明朝首都北京后,大明朝廷乱成了一窝粥,当时的侍讲徐有贞极力鼓动朝廷南迁,结果遭到一个人的拒绝。这个人就是当时任职大明王朝兵部侍郎于谦。于谦此人主张坚守。 同时,于谦的主张也得到明王朝众多政府高级官僚的支持。 那么,这个于谦是谁?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今天浙江杭州钱塘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一首叫《咏石灰》的诗。 诗的全文是: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就是于谦的,而于谦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17岁。其实,于谦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 14岁那年,于谦到杭州应试。当时的主考官随口说出一句对子: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五个“无忌”,前三个指晋代大臣何无忌、战国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唐代元勋长孙无忌。后两个是一语双关。 没想到于谦脱口而出:“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的五个“相如”,前三个指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壁归赵的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



结果主考官十分佩服。这就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很像,据说当年文天祥一个人巧对五个人。 当然,也还真有个故事说于谦是文天祥转世。 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做一个梦, 梦见一个神仙对他说:“我感动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说完后神仙转眼消失的无影无踪。于谦的父亲醒来后,一直在沉思,不一会于谦就出生了。于是于谦的父亲就给孩子起名叫“谦”,意思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 而于谦自己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 所以,忠肝义胆的于谦面对瓦剌入侵,英宗被俘,大明岌岌可危时,视死如归的保卫大明王朝 ,并说:“提议南迁,斩首!” 随后郕王朱祁钰继位,号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稳定朝局后,于谦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当时瓦剌统帅也先挟英宗逼和,而明英宗当时已无实际价值,最后也先无隙可乘,居然释放了英宗。



回来后的明英宗隐忍七年,于景泰八年联合心腹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之后改元天顺。 英宗复辟,石亨、曹吉祥(曹公公)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结果一带英烈就这样惨死在了小人手里。 明朝成化初,于谦沉冤得雪,复官赐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因此,于谦才是明朝第一名臣,而不是张居正,如果没有于谦,明朝在土木堡之变时就可能亡国了。这就是于谦的功绩。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