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是电子产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电磁兼容的标准应用将是硬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参加由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主持的培训班,学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技术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节省研发经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配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实施,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技术,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针对产品电磁兼容国家标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运用EMC国内外标准的测试方法,帮助建立完善的EMC实验室流程,全面提高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电磁兼容专业水平
。
我中心
定于2017年7月份在北京举办“
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及干扰诊断、屏蔽与整改措施
”高级培训班,学习结束后,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电磁兼容测试》专业技能证书。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标准概述
A
、干扰三要素和设备的EMI、EMS、EMC特性
B
、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
IEC、EN、GB、GBJ、YY系列)
C
、三C认证
D
、标准内容与标准分类
E
、标准制定原则
F
、标准规定的频率划分
(二)骚扰的辐射发射测试(9KHz~18GHz)
1
、30MHz~1000MHz的辐射发射测试
A
、适用标准:(GB9254 信息技术设备;GB4824 工、科、医(ISM)射频设备;GB4343.1 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GB1383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YY0505医用电气设备;
YD/T1312.
无线通信设备
等等。)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开阔场,半电波暗室D、布置分析:转台、天线塔、高度、距离、被测物布置等,E、设备分析::测量接收机,天线F、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2
、1GHz~18GHz频率段的辐射发射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3
、30MHz~18GHz的辐射发射替代法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4
、9KHz~30MHz的磁场辐射发射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三)、骚扰的传导发射测试(0.15~30MHz)
1
、连续骚扰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2
、断续骚扰喀呖声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四)、连续骚扰的功率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五)、谐波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六)、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试
A
、适用标准:B、测试原理和方法,C、场地分析: D、布置分析:E、设备分析::
F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七)、设备的抗扰度测试(注:以下每一项试验的叙述都将包含1 适用标准:2 测试原理和方法,3 场地分析:4 布置分析:5 设备分析::6 影响测量精确度的因素分析。)
A
、辐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B、对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C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试验;D、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E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F、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D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八)、电磁兼容故障诊断和整改
1
、电磁兼容的故障分析与判断方法
A
、故障诊断的方法
B
、常用故障定位方法
(清除故障确认法、改变状态确认法、直接监测法、试探法)
2
、产品电磁兼容故障诊断与抑制方法
A
、辐射发射超标测试和抑制方法;
B
、传导发射超标测试和抑制方法;
C
、抗静电干扰不合格的诊断测试与整改方法
D
、抗射频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不合格
E
、抗脉冲群干扰抗扰度试验不合格测试和整改方法
F
、抗浪涌干扰试验不合格的整改方法
G
、由射频场感应所引起的传导干扰抗扰度试验不合格的整改方法
H
、设备的电压跌落、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不合格测试方法
I
、 设备在调试过程中的电磁兼容性故障定位
(九)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的比较分析。
二、主讲专家
沙老师:国内著名EMC专家,曾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电磁兼容技术分委会副主任,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分委会副主任,中北电磁兼容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IEEE/EMCNewsletter 文摘委员会中国委员,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主任,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93),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0),国家教委和人事部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1991)。自90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60篇,著作:《机电一体化中的电磁兼容》(电力出版社)、《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国防出版社)、《电气工程接地技术》(电子出版社)。
三、培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