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国务院任免!浙江大学校长,进京履新 ·  18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痛心消息传来!母女双双遇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CD30学院 | CD30免疫组化染色真的阴性吗?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4-27 00:00

正文



引言

CD30也被称为ki -1或TNFRSF8,于1982年首次使用源自霍奇金淋巴瘤(HL)细胞系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为120kD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存在于细胞内、跨膜和细胞外域 1 。CD30在一小部分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各种淋巴样肿瘤上表达,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ALCL)近乎100%的肿瘤细胞表达CD30,因此CD30成为cHL和ALCL诊断的常规标志物,此外CD30在其他淋巴瘤亚型中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除了是重要的诊断标志物,CD30目前已经成为靶向治疗的重要靶标 3 。因此CD30的检测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的重视。

CD30的检测通常有三种方法:免疫组化染色(IHC),流式细胞术(FCM)或可溶性CD30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2

石蜡包埋福尔马林固定切片免疫组化检测CD30是最常用的方法 3


CD30免疫组化流程


获取检测标本 ➝ 标本前期处理 ➝ 免疫组化染色 ➝ 染色过程的质控 ➝ 结果判读


接下来介绍CD30免疫组化流程的各个步骤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一、获取检测标本

1、标本组织坏死

坏死组织中几乎所有的细胞细节都会丢失了,大多数免疫染色要么失败,要么给出误导性的、非特异性的阳性结果 4




2、组织细胞挤压破碎

挤压破碎的组织细胞常表现出非特异性染色 3


3、获取标本的异质性

淋巴瘤CD30的表达可能还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问题,单次、单病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5


【时云飞教授:CD30定量判读推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格局改变】中提及的这一病例,在会诊切片中,可以看到视野中确实是肿瘤性病变,淋巴结大部分区域的CD30为阴性;但是,仔细寻找发现, 有一块小灶(下图红框所示)为CD30的热点区域,在该区域CD30的阳性表达约为20% 6 。证明同一组织可能存在空间异质性。


【薛学敏教授:CD30在淋巴瘤病例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中提到的这一病例CD30的表达则从最初的10%淋巴细胞阳性逐渐增强,第二次治疗时达到55%淋巴细胞阳性,最终肿瘤细胞中几乎全部阳性(整体淋巴细胞阳性率为20%)。这一病例从DLBCL逐渐演变为cHL,治疗过程中CD20丢失和CD30表达增强,提示我们 对于难治性或不缩小的肿瘤病例,再次活检是必要的 7 。也提示我们CD30的表达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存在时间异质性。


二、标本前期处理

固定是从获取样品到成片染色之间的步骤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因此样本固定产生的错误是永久性的 2

使用正确的固定液及时固定非常重要。

1、固定延迟 8 :固定延迟导致蛋白质降解增加。根据抗原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弱染色或无染色。

2、固定不足或组织脱水不彻底 2 :固定不足常导致组织中心区域染色减少,外周区域染色更强烈。在处理、固定良好的标本中,细胞不应收缩,细胞质保存完好,单个细胞之间不应存在人为的空隙;如果固定不完全,细胞核可能变得浑浊或模糊,组织形态也不能很好地保持。

3、固定时间过长 8 :福尔马林固定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染色微弱或缺失。后续延长抗原修复时间、提高抗体浓度、延长试剂孵育时间、使用信号放大/强化等检测系统等可能会有帮助,但往往会增加背景染色,所以最好避免福尔马林固定超过48小时。

4、固定液的种类 9

① 酒精:可能会导致大多数分化簇(CD)标记物和生长因子肽类的抗原丧失其抗原性。② 含汞的固定剂(B5、Zenkers固定剂):会导致CD4, CD5, CD10, CD23,CD30失去免疫反应性。

5、脱钙 6 :骨骼和骨髓样品的强酸脱钙对大多数抗原的检测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分化簇(CD)标记物

6、免疫组化切片制备:

① 切片厚度:切片太厚,会导致细胞重叠,无法判读;切片太薄,又会导致部分抗原的丢失

② 切片保存:切片未及时进行染色而保存时间太长,抗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减弱

③ 捞片位置:部分自动化免疫组化染色机对于捞片位置有要求,捞片位置不恰当,可能导致“阴阳脸”或假阴性

④ 切片质量:切片有皱褶、气泡等,或未使用防脱玻片引起脱片掉片等均会影响结果判读


正确的标本前期处理——专家共识 5

标本固定

  • 淋巴结或体积较大的组织标本应在新鲜状态下及时切开(<30min)、固定并石蜡包埋

  • 建议使用4%的甲醛溶液作为固定液,固定时间6~48h。

  • 溶液体积应为标本体积的15~20倍。

  • 固定操作可在15~25 ℃的室温下完成。

组织切片

  • 组织切片的厚度要求为2~4 μm,并将组织贴于带有正电荷的载玻片上。

  • 制片后应尽快染色(白片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0d),以免组织的抗原性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不恰当的抗原修复方式可能导致假阴性的结果 10


2、不恰当的抗原修复时间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的染色 11


3、环境温度变化导致不同实验室的染色结果存在差异 12


4、一抗浓度太低导致染色过弱或假阴性 13


5、检测系统灵敏度低导致染色过弱或完全假阴性 14


6、不成功的染色方案导致染色过弱或完全假阴性 15

单克隆CON6D/5抗体需要在改良的低pH缓冲液中使用HIER以获得最佳性能。

不充分的CD30染色可能是由于pH不适宜、检测系统灵敏度低以及一抗浓度过低的综合原因。


7、其他无法解释的技术问题导致染色强度较弱 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专家共识 5


四、染色过程的质控

免疫组织化学的质量控制贯穿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全流程,其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 16

NordiQC在免疫组化质控方面已有丰富的经验,该机构定期对相关的病理实验室进行CD30-IHC的染色评估,2022年对365家实验室的CD30染色评估显示,75%的实验室获得了充分染色(最佳或良好) ,与之前2017年的评估结果(83%)相比通过率略有下降,但染色不足的普遍问题依然是细胞染色反应太弱或完全假阴性;染色反应不足的常见原因包括抗原修复不足(加热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一抗浓度过低或孵育时间过短、检测系统灵敏度低或其他技术问题 17


染色过程的质控——专家共识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