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中这十三张照片
这里有十三个照片背后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新西兰小镇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是
瓦纳卡 (Wanaka)。
即使我早已在心里认定了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如今翻看彼时的照片,仍会觉得她美得如此不可思议。而这一切的灵魂,便是一条略有些虐的徒步路线,
罗伊峰步道 (Roys Peak Track)
。虽然,其在长度和路线复杂程度上,和新西兰的九大徒步路线 (Great Walks) 完全没法比,但只要你登上罗伊峰顶,史诗级的山峦湖景在眼前展开,无与伦比的震撼。
第一次走完罗伊峰步道后,累到瘫倒,一周后才完全恢复,即使是这样,当下便决定要再走一次。从深秋到初冬,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我们第二次回到那里,惊喜地发现山顶已是白雪皑皑,绸缎般的湖水在雪山的映衬下愈发梦幻。重度恐高症患者如我,即使怕得要死,还是拽着 Jerry 一步步沿着山脊挪向那一隅山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完全是那一刻的真实写照。当然,这张经典的照片是 Jerry 的纵情一跃,此处应有掌声,给镜头前勇气可嘉的 Jerry,也给镜头后抓拍下这一刻的我自己。
想了解更多关于罗伊峰步道 (Roys Peak Track) 以及瓦纳卡其他徒步路线的内容,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新西兰 | 用脚步丈量,绝美瓦纳卡
。
很高兴在去年初冬遇见了加拿大,遇见了银装素裹的落基山脉,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属于那里的一切,至今仍怀念那冰天雪地的一个多月,哪怕是在深及膝盖的雪地里徒步,都是美好的回忆。为了在深夜追逐极光,或是日出日落时分的极致光影,我们几乎走过了班夫国家公园 (Banff National Park) 和贾斯珀国家公园 (Jasper National Park) 一带的所有湖泊,有些甚至是反复多次前往,班夫的
朱砂湖 (Vermilion Lakes)
便是其一。这雪后初融的湖景,是适合一月的吧。
记得在湖水还未结冰时,阳光明媚的午后,有灵魂歌者在那湖畔对着美景歌唱,天地是他的舞台;记得在湖水结冰后,天地之舞台化身为当地人嬉戏的冰球场,人与自然是那般和谐;记得某一天深夜,我们没等到极光开着车失望而归时,在湖畔的那条小路上遇见了一大群鹿挡道,在我们的车前闲庭信步。
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在加拿大一个多月的旅行生活,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是旅行,也是生活 | 加拿大篇:很高兴在初冬遇见你
。
二月是农历新年,不如就用加拿大冰泡湖里的梦幻泡泡来庆贺吧。
冰泡湖 (Abraham Lake)
位于班夫国家公园 (Banff National Park) 附近,冬日里,湖底水草等植物释放出的气体在湖水结冰的过程中冻住,因此形成了冰面下形态各异的一串串冰泡。
因难以把握湖水结冰的最佳时机,我们前后去了三次。第一次,估摸是湖水初结冰没多久,从岸边踏上冰面的时候,偶尔还能听到冰面断裂的响声,时近时远,怪瘆人的,冰裂缝也是冰泡湖的奇景之一。后两次再去时,下过大雪了,整个湖面都覆盖着一层厚约两公分的雪,拍冰泡的难度系数大增,找冰泡像是在寻宝。为了拍到这梦幻般的冰泡,我们趴在冰面上扫雪,扫完之后,还要用水将冰面擦拭光滑,一整天下来,感觉手都要断了。过程虽辛酸,但也不乏欢乐,尤其是看到拍出来的照片美美哒。
阳春三月,是踏青的时节。新西兰南岛神秘的卡特林斯区域 (The Catlins),公路会渐渐远离崎岖的海岸线,在森林中穿行。在新西兰,山川湖海很常见,瀑布却并不多见,有名气的更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卡特林斯区域,有这么一些隐匿在丛林中的小瀑布,远离城市小镇的喧嚣,或许事后我可能都记不住它们那绕口的名字,但时不时仍会想起那段行走在空气清新林道中的小时光。
麦克林瀑布 (McLean Falls)
是其中之一,由阶梯状的好几层瀑布组成,前后错落,丛林中的步道沿着茶色的瀑布溪水渐深入,由下游开始一层层揭开瀑布的真面目。作为新西兰极小众的景点,这里游客并不多,因此,大多数时候能独享这一份清静,耳边是清脆水流声伴奏下的鸟叫虫鸣。
这一瀑布是我们在新西兰小众路线 “南部景观线” (Southern Scenic Route, SSR) 的意外发现,想了解更多关于 “南部景观线” 的内容,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新西兰 | 这可能是新西兰最 “傲娇” 的景点
。
四月生机盎然,因此选了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的这张极具生命力的照片。黄石是北美最大的火山系统,被称为“超级火山”,拥有约 300 个间歇泉及超过 1 万个地热点,全世界 2/3 的间歇泉及一半的地热点都集中在黄石。就在这看似生存环境很恶劣的区域,却生活着很多野生动物群,绝对是黄石国家公园秒变黄石野生动物园的节奏,或偶遇或寻觅野生动物成了探访奇特地热景观外的另一趣味活动。在黄石,最常见的是美洲野牛 (Bison),除此之外,我们两次到访黄石曾看到过的野生动物,包括黑熊,鹿,大角羊,狼,狐狸,秃鹰 (Bald Eagle,美国的国鸟) 以及随处可见的松鼠等。
照片拍摄于西拇指间歇泉盆地 (West Thumb Geyser Basin),或许在黄石国家公园的众多地热景观中,这一区域并不十分出名,但其仍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这是一片位于黄石湖畔的地热区,湖景和地热,水火交融。第一天到黄石,便偶遇了这一对踱步到地热池畔野餐的小鹿,我们的运气还真是不错呢。
当然,运气更好的是后一天,清晨拍日出时,在黄石河畔遇见一只黑熊。那时,它在满是雾气的河对岸溜达,而我们和它之间隔着一条河,这才可以气定神闲地对着它拍拍拍。
想了解更多关于黄石国家公园的内容,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美国国家公园不完全手册 | 黄石国家公园
。
我们在黄石十余天的经验总结都囊括在这一篇攻略中,
别的不敢说,如果是没去过黄石,准备计划第一次去的朋友们,看这一篇就足够了。
这张照片正是拍摄于五月,新西兰南岛最北端的海滩
Wharariki Beach
。说那里是人迹罕至,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在南半球的五月,已经算是深秋初冬的季节。海滩附近仅有的营地 Wharariki Holiday Park 设施简陋,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连冲水的厕所都没有,是我们在新西兰住过的条件最艰苦的营地之一,自然是很少游客光顾。
傍晚的海滩,基本上没人,可以尽情撒欢。只是天气条件很恶劣,狂风肆虐,大风不仅吹起了阵阵浮沙,打在身上疼得厉害,就连海浪也被凝固成了大片白色的泡沫残留在沙滩上。我们找到这个小山洞其实是为了避风的,倒是无意中被眼光独到的 Jerry 觅到了一个好角度。事后,才从朋友那得知,类似的角度曾作为 win10 的桌面,我看那桌面还不如我们拍的这张有创意呢。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波浪谷 (The Wave)
,每天仅发放 20 张进入许可证,其中 10 张是提前四个月在网上抽出,剩余 10 张则是提前一天在小镇 Kanab 现场抽。我们的出行几乎没什么计划性,所以只能去现场拼人品,因此,在那个若不是抽签根本就不会逗留的小镇,我们一待就待了四天。原本只打算至多抽三天的,后来因为计划要去的大峡谷北缘山火封路,就多逗留了一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两个名额抽中了我们。
波浪谷,大自然鬼斧神工数百万年雕琢出的神奇波纹,值得四天的等待,值得往返约十三公里的徒步。穿越荒漠,翻山越岭,没有明确的步道,只能按图索骥徒步近两小时,才能抵达隐匿在山谷中的绝美谷地,而大多数时候,在荒漠中相伴的只有你我,这样的地方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秘境吧。
进入夏天,不如把目光投向夏威夷吧。你想像中的夏威夷是什么样的?热辣的阳光海滩?那我们带你看一点不一样的,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
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博物馆 (Jaggar Museum) 的观景台,能看到一个锅状火山口,哈雷茂茂火山口 (Halema'uma'u Crater),传说那里便是火山女神 Pele 的家。画面中这个巨大的火山口大小约为 770m X 900m,深约 83m。白天时,哈雷茂茂火山口虽有白色烟雾不断冒出,但因其形态只是巨大的基拉韦厄破火山口 (Kīlauea Caldera) 中的一个坑,并不是一座锥形的火山,可以说其貌不扬。但到日暮时分,山鸡变凤凰,冒出的白色烟雾渐渐被火山口中的岩浆湖 (Lava Lake) 映红,隐约甚至能看见火山口边岩浆溅起的火星火光,神奇又美妙。随着天色渐晚,银河渐显,一道拱形银河悬在火光边,仿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经历,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夏威夷 | 火山岩浆从脚边流过,是怎样一番体验?
。
在我们将要离开夏威夷大岛的某一天晚上,Jerry 无意中打开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的网站
,发现夏威夷当局根据 Puʻu ʻŌʻō 火山岩浆 (active lava flow) 的最新流动情况,于每天下午三点至九点开放位于卡拉帕纳 (Kalapana) 的紧急公路作为岩浆观看区域。一个偶然,成就了我们在夏威夷最难忘的经历,踏足大片的火山熔岩,亲眼目睹岩浆从脚边流过,亲身感受那股扑面而来的炙热。创造与毁灭,地狱般的场景却如此迷人,让人无法自拔,久久沉浸其中。
往返徒步十六公里,其中一半是在已经凝固的火山熔岩上,等我们返回时,天已经全黑,甚至很难辨清方向,这一段路程并不轻松,但却很值得。看着脚下的火山熔岩,感觉时间仿佛从岩浆流下那时起凝固,大片的黑色,隐约泛着古铜色的表面,高低起伏,一个个隆起的小山丘,隆起后又断裂,断层中偶尔显现出的暗红色,粗犷着,扭曲着,纠结着,记录下灾难性的毁灭。一路上,曾遇到观看岩浆的直升机就在我们的头顶盘旋,我自嘲说徒步的都是屌丝,直到看到流动的岩浆就在我们眼前一两米处,亲身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炙热,发现自己才是赢家。
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经历,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夏威夷 | 火山岩浆从脚边流过,是怎样一番体验?
。
九月,落叶缤纷的秋季从北美最后的疆土阿拉斯加开启。在阿拉斯加的旅行很特别,真正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公路旅行 (Road Trip),在租车店里随手拿了一本旅行指南,对照着上面每一条公路的 mile by mile log (按照公路上的英里数指示牌标出周边景点等信息),一路开一路玩。
穿行于秋日里无比绚烂的高山苔原间,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Dalton Highway, Richardson Highway, Glenn Highway, Parks Highway...,一条条高速公路,就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
我们将租来的车后排座位放平改造成了房车,想停下休息时,就找公路边的营地,睡车比睡帐篷更舒适。
镜湖 (Mirror Lake)
并不是什么知名的景点,是我们根据 mile by mile log 公路旅行时,在 Parks Highway 上的意外收获,想像一下要是能在这里偶遇一场极光应该会很惊艳,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想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在阿拉斯加的旅行生活,可查看我们之前的推送 ☞
是旅行,也是生活 | 美国篇 (三):阿拉斯加
。
论起秋色,怎么能少得了新西兰呢,虽然在南半球,四季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们所说的金秋十月,对应的是新西兰的人间四月天。
很难定义我们去年的新西兰之行,出发在初秋,却又不是单纯的追秋,太多的因素干扰着我们的行程,有时是在追光,我们会因为一日的极光指数突高而长途奔袭数百公里追逐极光,我们也会因为几日的天气预报动态而迫不及待地逃离雨区追逐阳光;有时只是随性,我们会因为喜欢某一地方而额外停留或再次折返,也会因此而错过一些可能会喜欢上的地方。
喜欢秋天,更多是因为眼前所见的绚烂,即使秋风萧瑟,绚烂如此短暂。要说新西兰最绚烂的秋景,还真是非
箭镇 (Arrowtown)
莫属,这个背靠着皇冠山脉 (Crown Range) 的旧时淘金小镇,每每到秋日时节,便被漫山遍野的五彩林包围。在这里有个未完的心愿,那就是要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在箭镇郊外的营地里露营,想像着把帐篷搭在落叶缤纷的童话世界里,会很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