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回升明显!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来了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25岁女子罕见怀上九胞胎!专家分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到底哪些美国人在支持特朗普?别听美国主流媒体的!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7 17:50

正文

“美国!美国!”当地时间6日,数十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铁粉”高喊口号,出现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外。在刺骨寒冬中,他们拉开“欢迎特朗普时代”的白色旗帜,戴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红色帽子,呼吁民众“多给特朗普些机会”,但迅速遭到反特朗普人群的呛声。


自这位美国新总统1月20日就职以来,反对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上任第一天全球女性就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推出难民移民限制令后,他的“对手名单”越来越长:地方政府、联邦法官、大型科技企业……特朗普已成美国“公敌”了吗?他的支持者在哪里?


曾有不少美国主流媒体在大选前给特朗普支持者贴上“社会中下层”标签,并如此调侃:“如果有一个问题能帮助你确定某个陌生人是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那么这个问题或许是:您是一位没上过大学的中年白人男子吗?”情况真是如此?

以抗议特朗普女性言论为主题的示威将首都华盛顿挤个水泄不通。


特朗普的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在Twitter上感谢群众参加示威。


曾经失业的保安,未涨工资的电工,政治中间派……


与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合影是38岁美国人尼尔·希德罗脸谱个人主页的头像。这是去年10月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发表政策演讲时,希德罗拼命挤到前排才得到的“宝贵机会”。“他能够改变美国,一定能做到”,希德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已经把这张合影照片打印出来,挂在了自己的卧室。
    

尽管有13个小时的时差,但《环球时报》记者对希德罗的采访十分顺畅,因为他目前的工作是在其家乡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的一家公司做保安,每天晚上上班,清晨回家,与太平洋这端的北京生活节奏相同。希德罗的妹妹也是一名保安。希德罗一家总共四口人,当记者询问收入情况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足以养活他的两个孩子,但是“比在工厂时差远了”。

    

从高中毕业到2009年,希德罗一直在雷丁市的一个金属加工厂工作。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他失业了,他的家乡也“失业”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011年援引美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在人口超过6.5万的城市中,雷丁是美国最穷的城市。在这个有9万人口生活的地方,4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比例为全美第一。雷丁所在的宾州在经济全球化和“去工业化”浪潮中流失了大量制造业岗位。
    

“这次美国大选中有个特别明显的现象:五大湖周边的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和俄亥俄州过去都是蓝州(偏向民主党),但这次同时‘翻红’,其中,宾州是特朗普奠定胜局的关键摇摆州。”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学者冯钺对《环球时报》分析说,这三个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州。在过去二三十年里,美国传统制造业就业的剧烈流失,让很多美国中产阶级的地位和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这些人从中层下滑到贫困线边缘。特朗普的支持者,正是他们。毫无疑问,希德罗是该群体的一个代表。
    

罗伯特·尼尔高中学历,是家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名普通电工。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工资已经5年没有涨了,和妻子、两个女儿住在一间简陋的老房子里,不过我觉得我算幸运的,毕竟还没有丢掉工作”。

雷丁一位居民推车在街头收集废瓶废罐

    

特朗普亚太顾问团顾问、华裔助选团团长王湉接触过众多特朗普支持者。他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说,去年曾去相对贫穷、蓝领较多的内华达州亨德森逐门逐户拉票。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他敲开一家门,对开门的妇女说,“我来自加州,希望你们支持特朗普”时,这名白人妇女转头把全家人都叫了出来,一边轮流拥抱王湉一边兴奋地说:“他支持特朗普!”后来王湉了解到,这家人以前从来没有投过票,一直是中间派,不关心政治。但最近,他们就职的公司在欧洲开了分部,从那里雇用了一批人,减少了美国员工的比例。王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白人很现实,他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和赚钱。
       

王湉接触的这家人此前不关心政治,与他们情况有些相似的是,罗伯特虽然家住在距离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特区仅20分钟车程的地方,但他从未参加任何游行示威活动。据在纽约工作的青年学者邱稚博的观察,美国能听到的主流声音其实是被民主党和信奉“自由精神”者所占据,而美国中西部的许多人和大城市中特朗普的支持者并没有真正的发声。 


“我们想成为世界保姆,但却不能照顾自己”


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外举行集会活动的特朗普支持者。


男性、白人、穷人、受教育程度低、生活在“绣带”……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这些被许多美国主流媒体认为是他支持者的“特征”。《华盛顿邮报》曾以几组数据说明该问题:男性支持者的比例比女性高19%;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群体中,特朗普能获得50%的支持率,比收入更多的群体高18%。另外,“在25岁以上的选民群体中,大学毕业生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特朗普获得的支持就下降0.6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学家埃文·索尔塔斯分析新罕布什尔州的情况时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实情况真如《华盛顿邮报》分析的这样吗?
    

对于特朗普支持者的白人属性,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学者基本没有异议。在王湉看来,特朗普的基本盘是中产阶级和保守派,“大部分是白人,懂政治”。在加利福尼亚州,人口中38.4%为拉丁裔,38%为白人,希拉里在加州获得60%的支持率;但在加州城市罗克林,特朗普在部分社区获得59%的支持率。官方数据显示,该市的白人占75%、拉丁裔是11.5%、亚裔为7.2%。
    

在年龄方面,王湉对《环球时报》表示,西方有一句俗语,“25岁你不是自由派的话,你这个人没有心;35岁你不是保守派的话,你这个人没有脑子”。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特朗普支持者的年龄层,“35岁至65岁,特别老的、特别年轻的都没有”。

一名特朗普支持者把房屋漆成美国国旗三色,在庭院里竖起巨大的特朗普人像。

    

然而,仅以阶层、收入、职业、性别等来划分支持特朗普者和反对者,有些过于“简单粗暴”,用精英、中产阶层、蓝领等“经济标准”无法准确说明特朗普支持者的特征,因为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学者看来,他们几乎“横贯上中下”。邱稚博曾重点观察过特朗普的支持者,她在纽约遇到的有消防员、银行职员、在金融机构工作的高级白领、IT人员等,也就是说,不少人受到过良好教育,并且收入丰厚。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选举结果后公布的出口民调显示,支持特朗普的白人大学毕业者比例(48%)甚至高于支持希拉里的相同群体(45%),虽然他的未获得任何学位的白人支持者也远远多于希拉里。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人群里,支持希拉里的比例是53%,支持特朗普的是41%。高于5万美元的群体,特朗普支持率比希拉里高出1个百分点。有美媒报道称,特朗普的支持者有男有女,在工资、教育程度、宗教信仰、保守程度等方面“涵盖所有范围”。
    

冯钺认为,如今的美国选民已经无法用阶层来分类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观因素。特朗普被外界贴上许多标签:反移民、反全球化、反“政治正确”、“美国第一”等。这些价值观也能一一给他的支持者贴上。王湉告诉《环球时报》,美国有一种选民叫“Single issue voter”,即仅因为一件事决定投谁,许多特朗普的支持者就是这种情况。
    

28岁的白人杰森·奥雷利是芝加哥一家卡车公司的会计,他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达了对“拒绝接收难民”政策的支持,“所有的游行抗议标牌都写着‘欢迎难民’,为什么不能写‘欢迎无家可归的美国人来这里’。我们想成为世界保姆,但却不能照顾自己”。奥雷利的父亲是一名退伍海军军官,奥雷利称,他和他的父亲都喜欢特朗普的强硬。


“铁粉”的忧虑



“特朗普的很多演讲对于民主党而言都是胡说八道,但对于其支持来说,每一句都说到了点上。”邱稚博这样总结特朗普的“吸引力”。
    

在特朗普上台的这半个多月以来,宣布退出TPP、推出“限穆令”等重大举措让国际舆论“应接不暇”,其不支持率在就职8天后就超过50%创下了纪录,然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却更加信任他。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来自休斯敦的文斯·马丁内斯认为,“特朗普从上台第一天开始一直干得很棒!他说话算数。”女理疗师帕特里西娅·加拉多说,“他没有做任何他不曾说过要做的事情”。作为特朗普华裔支持者中的代表,王湉表示,“我对特朗普的100点期望,他已经做到了99点……我认为,过去30多年来,没有哪个美国总统能如此说到做到”。《波士顿环球报》评论说,在其支持者看来,特朗普总统“坚持到底”的行事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坚定拥护特朗普的同时,其支持者也有冷静的一面。《今日美国报》2月初与萨福克大学共同进行了一项民调。从19个州挑选的25名特朗普支持者表示,即便是美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活动也没有动摇他们对特朗普的信心。然而,许多人认为,特朗普正在进行某些没必要的“约架”且发推文过多,这位总统看上去尚未适应在新职位上面临的所有现实。“我希望他退出推特,因为他想到哪说到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31岁商业经理切尼·亨利说。来自肯塔基州60岁的采购经理维恩·摩尔表示,“我认为如果他不再滔滔不绝地说那么多,人们将改善对他的看法”,他的一些做法未免“看起来孩子气。”
    

“他的推文有利于你知道这个家伙在想什么,但也会稍显冒失、过于个人化且过于简单化。我个人认为他现在需要在宏观层面上行事。”来自佛罗里达州65岁的金融咨询师肯·考纳奇恩担心,特朗普机关枪似的言论正在继续加剧美国的分化。▲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唐 钰  本报记者  赵觉珵 ●王会聪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