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A股放量大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双双涨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心理学家:一句话提升你的执行力,我看行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18-09-26 16:48

正文


0.

我们原来办过一届为期一百天的听力训练营,每天的任务很简单:早上发布 1 分钟音频,大家听写,晚 10 点截止打卡,发布原文。任务不多,但百天全勤的同学少,只有 13%。

如鲁迅先生所言:不全的同学各有各的不全,但全勤的同学是相似的。确实,观察全勤同学的活动总结,他们都提到了同一点:

每天安排一个固定时间来练听力。

有的安排在上午上课前,有的是中午吃完饭,有的是晚上开始自习时,但不管哪一种,都暗含了一个格式:

如果到了某个时间点,我就开始练听力。

为什么这么个简单的式子,能强力促进执行呢?

1.

上世纪 90 年代,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和同事就「如何实现愿望」展开了研究。他们给受测大学生布置了一项棘手任务:

圣诞夜过后两天提交一份假期情况报告。

相当于让你大年初二交份报告给研究人员,感受一下。不过任务布置方式略有不同:他们要求一半学生详细说明 自己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写报告 ,另一半则不作要求。

结果如何?

设置了「何时何地何种方式」的学生中,71% 给研究人员寄回了报告;而没有设置的,寄回比例只有 32%。

背后的原因似乎就是这一个: 是否设置了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执行任务 。此后,戈尔维策做了更多试验并得出结论:

if then 形式制定计划,实现效果会大大提升。

比如你要完成今天的听写任务,你的计划不应该是:

今天要完成听写任务。

而是按 if then:

如果下课回到宿舍,就开始练听力。

2.

精听全勤的同学中很多就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这样的简单反应:

到点了,那该听写了。

专门预留出时间,设定触发条件,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上了个发条,条件触发时你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就会是事先设定好的那一个:

接下来要做某事了。

而不是还要再犹豫接下来我要做什么呢?学习?学什么呢?听力?还是背单词?还是先看一下微信好了?

犹豫是内耗,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也会在这时见缝插针,一旦某个下午或晚上的开场方式不对,往往不知不觉时间溜走了,该完成的任务却原封未动。

3.

不过有时,光有 if then 还不够。

心理学家 Gabriele Oettingen 在一项研究中,把有志减肥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想象减肥一路顺畅轻松,另一类则是认为她们会遭遇很多困难,比如要花大力气才能抵住甜食的诱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轻松组」,「困难组」平均多瘦下来近 22 斤。

他们发现,最终实现目标的人,都是既自信我能做到,又同等清醒的意识到「做到」一途是很困难的。基于此 Gabriele Oettingen 提出策略「心理对照」:首先想象你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其次细细思考,实现目标的路上都会遇到什么障碍。

后来,在 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一书中,Oettingen 归纳了出行动策略: WOOP ,全称 Wish, Outcome, Obstacle, Plan,包含四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