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顶尖名校毕业的生物医学博士们,明明白白地把健康和疾病讲给您听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肺癌筛查,谁该做?怎么做?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 公众号  ·  · 2019-04-16 13:47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订阅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健康君说


今天文末有一场讲座信息,届时会有大咖出场,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


文| 菠萝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菠萝一直强调, 面对任何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是最佳选择 。因此,从挽救生命来看,预防和筛查比治疗更重要。


肺癌也不例外。1期肺癌和4期肺癌的生存率差异巨大,因此筛查价值非常大。

什么样的人应该做肺癌筛查?


目前只推荐“ 高危人群筛查 ”。谁是高危人群呢?中国和美国的指南定义稍有不同。


在国内的定义是:


1.      年龄50~75岁。


2.      至少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⑴ 吸烟≥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20)。 比如每天吸两包烟,超过10年,或者每天一包烟,超过20年,这都是20包/年。 注意,这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⑵ 被动吸烟者;

⑶ 职业上接触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⑷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⑸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定义更简单一些:


55~ 80岁,吸烟量≥30包/年。 同样包括正在吸烟的,或曾经吸烟且戒烟不足15年。


如果不是这样的高危人群,比如不吸烟的30岁小伙,目前是不推荐做筛查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两个:


第一,在非高危人群里,筛查的假阳性率会特别高,可能99%筛查出问题的人其实都没事,这会给大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第二,有些筛查手段对身体有微小伤害,因此如果没必要,就最好不用。


肺癌到底怎么筛?


目前已经证明有效,并且被权威机构推荐的肺癌筛查方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 低剂量螺旋CT


在此之前,肺癌常规筛查手段包括 X 线胸片检查、痰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等,但这些筛查方式受敏感度及特异度限制,效果都不理想。


用CT检查很灵敏,但是常规 CT 的辐射较大,且费用昂贵,也不太适合普通人群大规模筛查。直到20 世纪 90 年代,低剂量螺旋CT (LDCT)应运而生,才真正带来了改变。


低剂量螺旋CT,顾名思义,就是让检查者少受到射线辐射的 CT。


它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肺部和其它组织器官结构不同,肺部含气量多、密度较低,因此低剂量的射线就能形成满意的图像。


低剂量 CT 较常规 CT 的辐射剂量降低了 75%~90%,检查费用也更低。同时,低剂量CT还克服了 X 光胸片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的缺点,能发现直径< 5 mm 的微小病症,因此它能在高危人群中能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


专家之所以推荐低剂量CT,是因为有客观证据说明这样的筛查有效。


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Lung Screening Trial)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拍X光胸片相比, 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另一组统计数据更说明问题:研究证明, 低剂量CT查出的癌症中,早期肺癌占到了85%,很多人是完全没有症状的 。同时,筛查出的肺癌病人总的10年生存率高达80%;若能及时手术,预期总10年生存率高达92%。


因此,低剂量CT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筛查手段,比如PET-CT,基因测序这类的。它们靠谱么?


这些东西主要的价值,是用于癌症患者。它们在确诊癌症,诊断基因突变,或者监控治疗效果等等的时候,确实是很不错的。但用于普通人群筛查则需要慎重。原因很多,包括过于昂贵,检测早期癌症准确性效果不佳,甚至对身体还有潜在伤害。比如像PET-CT,有非常显著的放射性,比低剂量CT高得多。


种种原因,这些手段用于筛查时性价比很低,不推荐。


展望未来的话,我个人希望能有用痰液,唾液或者血液筛查肺癌的好方法出现,这样会更方便,更安全。但目前数据不够,还无法推荐。


总之, 大家记住,目前做肺癌筛查,权威机构唯一推荐的是低剂量CT。

最后快速回答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 低剂量CT的辐射安全么?

目前认为一年一次是安全的。每次低剂量CT的平均辐射量在0.61~1.50 mSv(毫西弗),而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认为,只要影像学检查的单次剂量在50 mSv以下,都是安全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