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六写给你的第154篇文章
Music |《夜间独白
》
我还在隐瞒我生活中的遗憾
Weather
| sunny
day
明知道马上就要考试了,但就是没办法专心看书;
明知道高考对自己非常重要,但就是没有动力去学习;
明知道工作上要不断提升,但就是没有耐心去钻研;
……
这些情况,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我们每天都想着要改变自己,但每天到最后都向自己进行妥协。
改变自己难吗?
当然难!
因为”改变自己”其实是让你“走出舒适圈”!
只有真正让自己走出心里的那座象牙塔,才能够获得改变的开始。
在人的成长中有四个“圈”:
“舒适圈”、“恐惧圈”、“学习圈“、”成长圈“。
舒适圈就是你已有的习惯,你每次做出改变都会弹回来的习惯范围,都是你的舒适圈。
比如你平时下班回家都喜欢看剧,某天你想改变,于是看了一个小时的书。但是没过三天,你就觉得很痛苦,于是又开始了下班看剧的生活,这就是你的舒适圈。
”恐惧圈“是指你在跨出舒适圈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一个朋友,总是跟我立flag,但每次都坚持超不过一周。
我问他为什么,他总是有各种回答:
下班太累了、最近加班、朋友说这个证没什么必要考、我觉得我不会成功的......连今天下个雨都能成为他放弃的理由。
这是因为他正处在“恐惧圈”。
在这里,有你数不清的借口,有你的自卑、有他人的目光,每一个都如同一个触手,不断将他拉回舒适圈。
”学习圈“是指你在新的领域内进行专业上的探索。
这个阶段,你不会再因为自己坚持不了读书或背单词而苦恼,因为,在经过”恐惧圈“后,你已经形成了学习习惯。
而你所有的精力,会放在如何提升你的专业技能,去掌握新的技能。
随之而来的就是”成长圈“,拥有梦想,有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计划完成它。
当你达到这个阶段,学习成长就是你生活中最自然而然地事情了。
但是,大多数人都还是会停留在”舒适圈“,
“舒适圈”里是每天上下班打卡,回家刷剧的舒服日子,“舒适圈”外是上班耗体力,下班后还要看书背单词耗脑子的日子。
人的本能会让你回到舒服的位置。
一个人真正走出舒适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舒适圈不再舒适。
父母无法给自己依靠,你的生活没有退路,自己不踏出舒适圈就无法改变。
正是这种强烈的不舒适感,逼迫自己最终走出舒适圈,完成了自我成长。
然而大多数人的生活并还没有逼近到那一步,虽然知道一直不学习会被淘汰,但是眼前的生活还能过。
如同“温水煮青蛙”,温暖,危险而不自知。
这时候,就需要你有意识地主动往外走,跨越”恐惧圈“,这也是第二种情况。
当然,既然你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已经有这个意识了。
接下来,我会告诉你如何高效有策略地翻越”恐惧圈“。
“跋山涉水四步走”:
第一步:找山峰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里有一个技巧:
五年设想——通过情景化、具象化的场景来确定现在的目标。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只有找好山峰在哪,才能更快的登山。
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现在这个目标对五年后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就可以成为你的目标。
第二步:明路线
在我们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条路,有的可以快速到达山峰,有的却会让你绕弯路,一个好的爬山计划可以帮助你更高效的到达目的地。
第三步:走起来
啥都别想,啥也别说,走就是了。
Just do it!
这点真的很重要!
第四步:频回顾
别低着头一个劲儿爬坡啊!
偶尔回过头看看方向有没有走错?
有咩有身体悄咪咪偷懒了却没告诉脑子?
定期的复盘可以帮助你走的更远!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是不是想说这个你也会?
但是,就像我们都会跑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运动员。
因为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应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翻越“恐惧圈”的过程中,这七个拦路虎,一定要注意:
1、“贪”
我大学有点时间就犯了这个错误,看着别人好厉害,就什么都想要,健身、读书、背单词、比赛、考证......
给自己列了慢慢一大堆目标和计划,最后一个都没完成!
一定要杜绝”贪心“,我们一次能专注完成一件事就已经很厉害了!
2、“盲”
以前跟一个朋友聊天,聊起”目标“一事,
他说:“我很认可你的想法,确实人是需要目标才能进步的。”
我听完,这朋友跟我挺志同道合啊~
然后他来了一句:“你的目标是什么?借我参考参考?”
我一脸懵逼:参考目标是什么骚操作?
每个人走的路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人想出国,所以花更多时间学习英语,有人希望自己身材好,所以花更多时间健身,有人希望自己更包容,所以花更多时间看书,
最重要的是:你希望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方法、套路都可以参考,唯独目标,得是你自己思考的,不可盲目套用他人的。
3、“怕”
看过一句话:
改变一定会伴随着不接纳和不理解、离开和断裂。
高中有个同学,家里重男轻女极严重,都说她:读那么多书干嘛?早点去工作赚钱养家!
但她很清楚,她要走出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那段时间,有来自父母的压力、亲戚的舆论,但她还是坚持压力,读完大学并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有次聊天我问她,当时怎么面对他们的目光和舆论的,她说:
“不是所有人都盼着我好的,既然他们不是真正在乎我的幸福,我又何必在意他们的目光。”
你的改变,只与你自己有关。
4、“等”
我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完美主义者,一定要”等“万事俱备才愿意开始。
想练字:没找到顺手的钢笔,以后再练吧~
想看书:等我买了读书笔记本再开始看吧~
想考研:等我买了ipad再开始复习吧~
其实,开始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只有一边做才知道怎么一边完善,否则你永远不会开始。
还有一种人,喜欢“等”他人改变。
小汝有段时间就一直跟我吐槽:
我觉得我男朋友一点都不上进,不论我怎么督促他都没用!
我问她:你为什么想督促他?
我以为会收到”希望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之类的回答,
结果她说:他不改变,我也没动力改变啊!
两个人在一起,是相互影响的,
不要总想着”等“别人改变,你自己先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5、“急”
有在空谷喊话过吗?
你在这头喊一声,要隔几分钟,才会从另一端传来回声,山谷越深,回声时间越长。
生活也是这样的,有人觉得看书没用,是因为你看的还不够多。
有人觉得背单词对提升英语没用,是因为你背的还不够多。
有人觉得跑步瘦不下来,是因为你坚持的不够久。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跟自己的舒适圈妥协了。
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收获。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你答案。
多点耐心。
生活总会给你答案的,但绝对不会立刻把一切都告诉你。
就像大张伟说的那样:
努力是没有用的,要不懈努力才会有用。
6、“妒”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同样是优秀的人,离你的生活很远的,你会崇拜,比如明星,但是离你生活很近的,却容易嫉妒,比如朋友、同事。
这些优秀的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跟他们在一起,可以给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环境,潜移默化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
进入一个优秀的圈子和环境,是最高效的踏出”舒适圈“的办法。
所以不要放弃你周围优秀的人,更不要”嫉妒“,多多学习,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佛”
大学时我就是一个“佛”系青年,
我的口头禅就是:
算啦,以后再说
~
于是,一次一次放过他人,也放过了自己。
在生活上,”佛系“让我过的逍遥自在,但是在跳出”舒适圈“这件事上却让我吃了大亏!
因为一不小心我就被“舒适圈”拉回去了,
“随心所欲”最终就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所以,请好好定期复盘,对自己定下的目标好好执行!
以上,就是如何跳出“舒适圈”进而改变自己。
也许有人会觉得,改变自己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
只要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明确自己的界限,
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
放下对完美注意的追求,
适当调整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的差距,
就能得到改变自己的勇气。
最后分享张德芬《我心温柔,自有力量》的一段话:
当我们敢于跳出舒适圈,选择心中最渴望的道路;
当我们不怕在30岁换跑道,40岁也敢爱敢恨,60岁还会疯玩儿,80岁仍然发光的时候,同样的力量还在那里。
这力量无条件地支持每一个人。
事实上,它从来也不在外面,它是我们内心长出来的,你越信任它,它就越强大。
如果对于登山家来说,艰苦卓绝的理由是“因为山就在那里”,那么对于每一个世界之舞的参与者,一切的创造与绽放,也不过是因为“力量就在那里”。
希望你也能获得这力量!
今天的小福利依旧是:
我会选出一位留言最精彩的同学,
并直接加微信送你一二十元现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