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刻talks
表达创见,分享新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DeepSeek刷屏之后:人机共创年代,还有 ... ·  3 天前  
上海书评  ·  何贝莉 ... ·  2 天前  
疯子与书  ·  //@栝-cheetahs-每天吃一个西红柿 ... ·  昨天  
悦读文摘  ·  7A抗菌+椰香味保暖背心你见过吗?自带br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刻talks

“安乐死胶囊舱”首次在瑞士使用!第一位使用者躺进去后5分钟离世,然后全员被捕

一刻talks  · 公众号  ·  · 2024-09-26 20:30

正文


作者 | Talk君



瑞士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允许安乐死的国家之一。但最近,一家致力于提供安乐死的机构,却因此摊上了事儿。


时间还要回到本月的23日,在瑞士北部的一片森林中,一场看上去十分古怪的仪式正在进行, 森林中摆放着一台类似睡眠舱的设备,一位64岁美国女性躺了进去,5分钟后,她被宣告死亡



这是一台名为Sarco的安乐死胶囊舱,Sarco是石棺(sarcophagus)的缩写,它的设计者之一菲利普·尼奇克(Philip Nitschke)出生于澳大利亚,如今75岁。


他被外媒称为“死亡博士”,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合法协助他人安乐死的医生。



安乐死 胶囊 舱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使用者在舱内躺下后,正前方会有一个按钮和一块屏幕,屏幕上会有操作提示:


“如果你想死,请按这个按钮
(If you want to die, press this button)。”



当然 为了避免部分使用者有生理缺陷或疾病,使用语音也可以操控设备。


当使用者按下按钮, 舱内会将空气替换为纯氮气,使舱内氧气浓度在不到30秒内从21%降至0.05%,使用者会逐渐觉得困倦并入睡,此时自杀就完成了,全程5分钟左右,没有痛苦也不存在失败的风险



而舱内的摄像机会记录使用者生前的最后一刻,并将录像交给验尸官检查,但要注意的是, 设备一旦被激活,在完成前是无法停止或者逆转


Sa rco 胶囊 舱本身对使用者免费, 但使用者需要承担自己的火化丧葬费、液氮成本(18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50元)等费用。


开头说到的那位64岁的美国女士,就是Sarco 胶囊 舱的首位使用者,据了解这位女士患了非常严重且不可治愈的疾病,剧烈的身体疼痛早已让她生无可恋,他和自己的家人协商,希望进行安乐死。



Sarco 胶囊 舱的首次运行十分顺利,就像开头说的,5分钟,这位女士就平静的离去了。


“她在2分钟内就失去了意识,5分钟后就死了。我们看到她手臂上的肌肉在抽搐,但那时她可能已经失去意识了。看起来和我们预料的完全一样。”


菲利普·尼奇克说到……


他通过视频远程连线,在德国目睹了这名64岁美国女性的死亡过程,并监视跟踪了她身上佩戴的氧气和心率监测仪的读数。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自杀仪式结束后没多久,当地警方就赶到现场,把多名与“安乐死胶囊舱”设备相关的销售和运营人员逮捕,包括一名董事,两名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以及一名拍摄使用过程的摄影师,并 指控他们涉嫌煽动、协助和教唆自杀


其实,Sarco 胶囊 舱最早于2019年亮相。后来一直争议不断,有报道称,被选为第一个使用Sarco 胶囊 舱的人原本是另一位美国女性,55岁的詹妮弗。


来自美国的詹妮弗


后来詹妮弗在一封信中说道,Sarco 胶囊 舱团队的人不仅一直PUA她,还强迫她花掉自己的存款,并告诉她:


“你死了以后就不需要这笔钱了”


最终詹妮弗因为无法忍受该团队的种种行为,另寻其他组织,但没想到Sarco 胶囊 舱团队反倒说是因为她的精神问题,才不允许她使用Sarco的。


除了詹妮弗这次的事件外,有外媒曝出Sarco 胶囊 舱并不符合瑞士产品安全法的要求,因此不能在市面上流通;而且设备内使用的氮气与化学品法中的目的条款也不相符。


Sarc o胶囊舱 与该组织负责人


但即便如此,想躺进 Sarco的人仍不在少数,作为支持者,他们认为对于那些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毫无痛地离开人世或许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能够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持尊严的方式。


反对者则担忧,这样的设备可能会被滥用,成为某些人逃避生活困境的借口,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于谋财害命,从而对社会伦理秩序造成冲击。


毫无疑问,生命是神圣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活着,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生命的消逝时,我们是否应该如此轻易地接受这种所谓的“解脱”呢?


对此,你怎么看 安乐死 胶囊 舱是否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迎评论区留 言互动 ~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