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一定要涉及到具体产品才能具体分析。
就像我和霍建华的成分组成也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你懂这个意思就好了。
不过我想从这个问题引申开来,说一说我知道的一些行业基础常识,不是什么内幕,没有惊悚的消息,大家就当看看科普就好了。
护肤品—有效成分的载体
现代化的护肤品,已经不是手工自己调配的牛奶蜂蜜砂糖橄榄油,在现代精细化工的发展上,已经形成了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
古代美容教母
那么护肤品,对于皮肤也并不是简单的安慰剂,随着现代化学,制药工艺,生物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能够一定程度进入皮肤,或者影响着皮肤表面湿度和微环境,达到最终改善皮肤质量的效果。
这些成分,我们称之为—有效成分,它们开发之处,就是为了达到相应的保湿,美白,促进皮肤修复等等功效。
精细化工应用在护肤品中间的有效成分,有纯化工合成,也有从植物提取,还有特殊发酵工艺,更有通过基因技术编码这样的生物方式获得的,总共有效成分少说也有好几千种,而一款护肤品能用其中几十种有效成分就不错了。
例如植物干细胞培养的萃取液
那么就从有效成分的角度,你认为有没有差别呢?至于有效成分我已经写过很多很多,下面这些文章就是例子:
全面改善肤色和肤质,你绕不开的维生素C(1)
全面改善肤色和肤质,你绕不开的维生素C(2)
微商风格的“植物干细胞”究竟有什么作用?
美白基础知识(3)常见美白成分
这才刚刚说到有效成分,而另外一些是基础剂型成分,也就是让水和油混合在一起,有些则发挥成膜,快速挥发,防腐,提供珠光和色泽香味等等功能。
各种各样的成分添加在护肤品中,共同起到改善皮肤质量发挥功效,只有少数大公司拥有原料开发能力,剩下很多品牌都是需要向原料商采购各种成分,其中有按吨卖,也有按克卖甚至按照毫克或者微克卖,价格范围相差很大,这个可以简单粗暴的认为是护肤品的一大部分物料成本。
护肤品-精细化工皇冠上的明珠
化妆品行业属于精细化工,是多种合成或萃取的物质混合在一起的产物,但是它们并不是简单的混合,有时候需要分成很多不同的组分,按照不同的顺序下依次投入,然后反复的高速匀质,降温,升温,可以理解成高级现代化的“烹饪”技术。
所以说做护肤品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吃火锅,你想要什么成分直接往里面扔就好了,需要配方师在多年的经验和反复的摸索
,考虑到用起来舒服,考虑到刺激性,使用感,最终效果等多方因素,有可能失败很多次,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定下来的配方体系,再投入生产。某些公司有自己的研发的话,花在研发上面的费用会更高。
决策部门下达指令之后,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需要反复的沟通,商量,得出一款新产品的构思,然后配方师会选择不同的活性成分以及其他原料进行反复的调配,设定合理的比例,这个过程叫做打样,也就是产品的原型,会生产出小批量进行各种实验。
一旦这个原型定下来,各方面肤感,质感,稳定性达标,有效成分活性鉴定OK,以及进行人体实验后,觉得没有问题,才会进行大规模的投产。
一个纠结,精益求精的公司,开发一款之前没有理想参照物,彻底的新产品的时候,这个过程会拉得无比的长。
例如vichy 89精华就反反复复做了两三年的实验,找到了最适合稳定他家高浓度矿物质泉水的乳化增稠剂,但是同集团研发的成分LR2412失败了两千多次,终究雷声大雨点小。
我们最常说的成本
大一点原料公司因为提供的原料种类足够多,可以在同一家公司内满足大部分化妆品所需要的各类型成分组合的需求,就像一家大菜市,有鱼有虾有肉有菜,还有各式调料和大米杂粮,就不需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PS:各位小可爱们我知道你们会很友善的提醒,我知道“互文”是什么意思,只是随口举个例子。
所以只要稍微有一点规模的原料公司,在提供原料指导和说明文件的时候一并提供一些“指导配方”,指导独立实验室用最不会出错相对传统的方式,利用提供的原料生产出标准化的各种类型产品。
甚至贴心的公司会提供一些已经配置好的基质乳霜,或者是把多种防晒成分按照比例配好成一个大礼包按需添加,实验室在这些原型上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诉求,可以加入一些别的活性成分。
就像是超市里面帮你配好的净菜,又像是一包一包卖火锅底料,回家直接下锅炒一炒煮一煮即可。
这也是很多平价产品能够做到低价的原因,因为瓶器是公模,配方也算是成熟的公模,只要采购量达到一定程度,价格是可以压到很低。
有些情况是大集团旗下有很多不同定位的子品牌,同集团高端产品用剩的配方稍微更换一下,去掉一些比较占成本的因素,就可以给定位稍微低一些的“大众线”使用。
有些产品成本低是因为品牌本身不需要实验室,注册品牌之后,找成熟代工企业一条龙服务,从配方到生产到包装一个厂家里面完成,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就可以赚钱。
例如有钱的连锁型金主找大代工厂,使用贵价品牌没有专利注册的公模和类似配方生产,一次下个天量的订单,对于一个已经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老生产线和原料包材供应体系,就有可能把成本压到最低,有稳定的钱赚代工厂何乐而不为?
So,某四字店能做出平价但是能看到大品牌爆款身影的dupe,其实很容易理解原因了。
另外,不要小看那些瓶器的成本,独创的包装设计成本非常高,不同包材之间的价差甚至是数百倍。
所以说一旦要想要创新,在开发之初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有数,投入的一切,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精力,都会让成本Biubiubiu的往上升。
更何况一些要求高,产量大的公司,会反复的实验实验再实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造成大问题,毕竟一旦投产,就是几十万瓶的量。知名度高,售卖范围广,一旦出现任何开始意想不到的质量问题,就需要全部从四面八方回收销毁,要花掉多少钱其实大家想一想就能明白。
例如去年轰动一整年的大品牌回收事件~
除了成本以外
然后就是包装,营销,产品定位,品牌价值导致的溢价等各种因素,决定了最后产品的定位,就像快消潮牌和顶级的区别,品牌价值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接触了圈内很多资源以后,我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产品需要定价明显较高,有自主产权,做过正规全套实验,成本加上宣传费用和渠道费用,活动促销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那么,抛开这些外在价值不管,平价产品和贵价产品的区别是什么呢?
很早我就曾经说过,如果只说效果的话,大部分情况下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三分货,效果和价格并不是成比上升。
但是如果考虑到心理效应和使用感受,卖得好的贵妇品牌还是有他们的道理,安慰效应也是效应,香味和质地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至于每款产品具体差别,就要看使用的成分,还有这个成分是否适合你,最终产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感受,就能分辨出来。
如何选择产品是个大难题,写几十本书都写不完,你可以先确定自己的肤质和需求,然后选择一些想要体验的目标活性成分,然后对应去找符合这个条件的产品,如果价格预算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口碑也不错的话,通过试用一段时间后判断。
每个皮肤科医生自己的策略完全不一样,我接触到的基本上都做好防晒工作和基础的保湿清洁,有些有要求的医生会在相应的基础上,挑选适合自己的含有相应活性成分的医学护肤品比较多。
可以参考一下我写过的:美国皮肤科医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产品?
美国皮肤科医生喜欢什么药妆?
这次就先写到这里吧,你们想要的高性价比系列我也会陆续写的~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查看往期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