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活动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开幕。首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晨致辞。她谈到,生物学社创立者之一、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先生(1932年-2023年)长期关注生物学社的发展,引导青年学生潜心生命科学研究,郑先生的为师之道和治学精神深深濡染了社员们。生物学社历届成员也始终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风范和“诚信修德,勤勉博学”的生科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她表示,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生物学社四十年来持续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
北京大学医学部绿色生命协会黄铭俊同学作为社团代表发言。他为我们展现了兄弟社团眼中的生物学社,表示希望生物学社能够继续引领兄弟社团协同发展,加强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同时表达了对生物学社美好未来的期许,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社社长黄煜娟同学发言。黄煜娟同学介绍了生物学社的历史沿革、工作理念、思路和主要做法。同时展示了生物学社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阶梯式观鸟、标本制作、物候观测、科研基地参观、校友系列讲座、科普活动等,帮助同学们在趣味与科学中发现生命的美。她表示生物学社将继续致力于讲好美丽中国故事,向更多人传递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与会成员共同聆听两场科普专家讲座。
由北京师范大学原生物系副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原副主任赵欣如老师带来《科普教育任重道远》主题讲座。赵老师以幽默而不失严谨的语言,分享了他的科普工作经验。赵老师首先分析了不同国家在科普实践方面的共性和多元差异,并强调,科普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科技工作者应勇担科普使命。同时基于黄腹角雉保护研究和北京雨燕环志等多个实际案例,讲解了公民科学的重要意义和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科普作家顾垒老师以“植物学科普的道与术”为主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事科普创作的切身体会。顾老师结合实际的科普创作案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科普工作的核心要点和实用技巧,并围绕科普的表达方式、科普文章的撰写技巧、信息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指出,科普教育不仅是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更是将探索自然的快乐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传递给大众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