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电力说
能源电力新媒体。关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碳中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妻子去世1年后,丈夫偶然发现她藏在衣柜的惊人 ... ·  17 小时前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为什么这么多女CPA都是单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299入儿童版⌈大疆⌋!一键起飞、360°翻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亚朵酒店的控温被,是怎么火起来的? ·  昨天  
马靖昊说会计  ·  一个家其实就是一套财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电力说

工商业储能:六大增量应用场景

能源电力说  · 公众号  ·  · 2024-09-02 15:48

正文


工商业是我国最大电力市场,表现为电价高、波动强等特点,在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分布式能源转型大趋势之下,工商业储能将是不可或缺的表后中坚力量。

2024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持续高速发展。据CNESA数据,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规模13.67GW/33.41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同比均增长71%,其中用户侧储能新增投运规模超1GW,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650%。业内人士预计2024下半年或2025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级增长。

持续增长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哪些增量应用场景更值得关注?


六大增量应用场景

储能按照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其中电源侧、电网侧储能又称为表前储能,用户侧储能又称为表后储能。用户侧储能分为工商业储能与家庭储能,两者区别在于客户群体,而我国的用户侧储能基本为工商业储能。

工商业储能系统应用场景广阔而分散。当前工商业储能的应用场景主要有:

1.中型工商业场所 ,单独配置或光储(充)一体化配置,尤其是光储充一体化,光伏自发自用,储能以进行削峰填谷、需量管理,能够降低用电成本,并充当后备电源应急;

2.零碳园区/园 区微网 ,储能起到平衡发电供应与用电负荷的作用;

3.高载能企业, 钢铁厂、水泥厂、发电厂、石油炼化厂等高能耗大户,用电负荷较大,不受终端电价限制,项目需求体量大;

4.台区储能 属于电网侧,应用的产品一般是工商业储能一体柜系统,主要解决基础配电网接入能力不足,通常涉及到电网公司、发电央企,试点规模较大;

5.高速公路充电站/服务区, 光储充一体化重点应用场景之一, 2024年以来各省交通集团将其作为“交能融合”重点应用场景,以推动 实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也 将为光储充带来巨大需求。

6.新型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5G基站、换电重卡、港口岸电等高耗能场景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储能将在其中发挥灵活性调节作用, 也将 催生 一定的储能 量级需求。


中型工商业场所
工厂、商场等中型工商业场所,目前最常见且落地项目最多的应用场景。

该场景存在一定用电负荷, 用电习惯明显, 涉及行业众多 ,项目需求基本小于5MWh, 安装储能以进行削峰填谷、需量管理,能够降低用电成本,并充当后备电源。

此类应用场景又主要分为 单独配置、光储(充)一体化

单独配置是目前最基础应用场景。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 工商业储能400V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涉及行业众多, 在单独配置的应用场景上拓展了储能的经济空间,提高了配备光伏用户的发、用电灵活性,在拓展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方式的同时也降低了光伏并网对电网的冲击。但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尤其是超充站,对储能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长远来看,借助现有工商业光伏项目上量,光储(充)一体化将是未来工商业储能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重点应用场景。


零碳园区
随着“双碳”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园区,作为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化聚集地,已然成为推动“双碳”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零碳园区,是指在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多方主体协同产业生态链,依托绿色供电、零碳、数智运营等手段,实现区域内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在能源供应侧,考虑到各地在可再生资源能源种类及数量有着不均衡的现实情况,零碳园区也需因地制宜的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配合储能、分布式供能等手段 实现调峰填谷、源网荷储深度协同,整合形成园区微电网 ,持续增加可再生能源供能占比,使园区能源结构清洁化,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量。

园区对可靠、绿色供电有巨大需求,零碳园区单一项目大,项目基本为35kV及以上并网,工商业储能在零碳园区的应用,需要 从单一产品,上升到“系统化”理念 融入数智技术, “AI+源网荷储一体化” 的模式驱动园区进入“低碳新时代”,这对储能的精准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的耦合性更强。


高载能企业
钢铁厂、水泥厂、发电厂、石油炼化厂等高能耗大户, 用电负荷较大,不受终端电价限制,项目需求体量大,这类场景对 多元新型储能技术或混合储能技术的应用有更大潜力

除了锂电技术路线,也有更多大型工商储项目采用如铅碳电池、液流电池、二氧化碳储能等多元技术路线。 如位于浙江常山的 国家电投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42MW/284.884MWh项目,采用了 铅碳电池技术。

针对 建材、电解铝、钢铁等 高排碳、高耗能且有大量工业余热 的工厂及园区场景特点,既要满足用能需求,又需考虑余热利用、降碳等需求。

安徽 芜湖海螺水泥工厂应用了一套 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既满足水泥厂削峰填谷、需量管理等用能需求;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深度耦合海螺水泥的CCUS捕捉产线,将水泥产线上捕捉的二氧化碳用于储能系统,实现二氧化碳的暂态封存,既降低了储能系统成本,又减少了碳封存成本,实现了二氧化碳捕捉与循环利用;同时,结合水泥生产工艺特点,利用水泥窑废热提高储能效率,系统在放电过程中,利用50℃以上的低品位余热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效率。


台区储能
在电力系统中,“台区”就是变电站下游的一个配电网络范围,或是一个变压器所服务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居民区、工业园区或是商业区,其范围和大小取决于变压器的容量和设计用电需求。

台区储能 ,是指安装在配电台区低压侧的储能系统,主要用于动态扩容、平抑负荷波动和平滑台区内新能源发电输出。

这种储能设备通常安装在配电变压器所在的电力配电站或台区内,用于应对 配电网中的瞬时负荷波动和峰值负荷需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台区储能将在削峰填谷、顶峰保供、安全稳定、调频调压等方面助力电网平稳运行。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这意味着,我国分布式光伏至少还有一年半的红利期,若配置储能,则规模巨大。《“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级政策文件,均有提及在电网关键节点、电网末端配置储能,以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安徽、湖北、山东、河北、湖南等多地也已陆续下达政策文件,鼓励建设台区储能。

政策推动下,台区储能风口将逐渐打开。

台区储能属于电网侧,应用产品一般是工商业储能一体柜系统 。比如 今年4月投运的 陕西西安台区分布式储能项目,在 西安市七个区县的130个村中共部署 149套台区分布式储能设备,含 17台50kW/110kWh储能一体柜 ,132台100kW/213kWh储能一体柜,单个台区配储大约在50kW-100kW之间。

从功能来看, 台区储能主要解决基础配电网接入能力不足 通常涉及到电网公司、发电央企,试点规模较大 。此外, 当台区储能达到一定规模,未来有望实现“云储聚合”,也就是将大量分布式储能通过云平台控制,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类似虚拟电厂。

但目前 台区储能并网政策及标准仍有待完善, 台区储能并网仍存在较大困难,加之缺乏监管规定,企业在办理流程手续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电网的阻力。


高速公路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光储充一体化重点应用场景之一。

“十四五”以来,国家级、省级、地方级支持交通领域实施光储充一体化建设政策相继落地, 截至目前 已有超20省市(自治区)发布了光储充支持政策。

今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港区、码头、机场等交通运输场站安装光伏发电系统, 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要求全市新建超充站中 充储一体化站数量占比不低于30% ,并明确了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配置储能容量比例及时长不低于10%*2小时,且容量不小于200kWh。

2024年以来,各省交通/交投集团将其作为 交能融合 ”(交通+新能源)、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工程 落地的重要抓手。

河南交投集团启动新能源“百千万”工程,力争5年内建成投运绿色低碳服务区100对以上、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00MW以上(按20%*2h比例配储,储能规模约200MW/400MWh)、充电车位10000个以上,着力发展交能融合、助力绿色交通。今年7月,一期工程已启动,涉及115个收费站、44对服务区,总投资超7亿元,一期项目建成后, 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将新增充电车位2000个以上、光伏装机容量150MW以上,储能容量30MW/60MWh。

云南交投集团提出持续推进“交通+新能源”产业布局谋划、融合发展,链式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全面构建集“油、电、气、氢”“光、储、充、换”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能源体系。

今年3月,山东高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储能系统集采,采集规模为600MWh( 集中式储能 统400MWh、 分散 式储能系统 200MWh ); 5月,江西交投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高速服务区充换电网络,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系统,合力打造中短途“绿色走廊”。

政策支持,地方大型交通集团纷纷入场,势必带动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数量级的需求。


新型应用场景
工商业储能正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场景,目前已有数据中心、通信 基站、换电重卡、矿山、港口岸电等众多新型应用场景。

多份国家级、省级、地方级储能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储能融合应用场景。

今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围绕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合理配置用户侧储能 ,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探索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等用户侧储能设施建设 推动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换电模式等多种形式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促进新型储能与大数据中心、5G基站、数字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河北省发布的《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提出“在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场景因地制宜布局用户侧储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