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禅茶一味
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爱的反面不是恨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世纪经典,普通人逆袭必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禅茶一味

第一筷子菜夹给谁?(好文推荐)

禅茶一味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30 06:29

正文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免费订阅


在你们家,每天吃饭时,

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


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很多妈妈往往将第一筷子菜夹给孩子,说:“宝贝快吃!这是妈妈特意给你做的。”


爷爷奶奶也不示弱,纷纷夹菜到孙儿碗里,“这个菜也有营养,宝宝得多吃。”


这样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第一口菜不见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营养更多,却让孩子学会了自私,认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


于是吃饭时,父母都还没有坐到桌前,孩子已经扑上来,把喜欢的菜吃了一大半。



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总有一天会碰壁。 因此,过度宠爱孩子,是一种“非慈之慈”,“爱之足以害之”。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父母若只顾疼爱孩子,而忽略了长辈,孩子学到了,长大后他也会只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不会孝敬父母。


所以,家庭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其实都不是小节。



在如今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里,人们戏言:“有了儿子做儿子,有了孙子做孙子。”


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 要将第一筷子菜夹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这样,孩子从小学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长辈,将来走上社会,也会时时尊重、关心、礼让他人,就很容易惹人喜爱,得到欣赏和重用。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解释的: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


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应当是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善的熏陶。不妨向过去良好的社会风气学习:

吃饭一定要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先上桌;

哪怕很饿,也要等在厨房里的妈妈忙完坐上了桌才吃饭;

父母动筷子了,孩子才可以开吃……


真正懂得爱的次序,才能营造一个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围,也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文章来源于: 广州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禅茶一味(chchayiwe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