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抗震救灾!中交集团驰援日喀则 ·  昨天  
中国城市规划  ·  学会动态 | ... ·  3 天前  
中国交建  ·  破解保坍保强双难题 ·  3 天前  
中国中铁  ·  2025年央企消费帮扶活动迎春行动启动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中交集团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1-09 21:12

正文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攻坚之年。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交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跟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坚决打赢高质量稳增长的主动仗,为稳定经济大盘当好中交“稳定器”和“压舱石”。


优化投资模式

构建“未来城市”新生态


“我家就在这附近,一直盼着这个项目开业,我们附近居民吃饭更方便了,石景山也更热闹了。”2024年12月28日,中交投资打造的北京首个商业项目——北京石景山和美汇在京西五里坨地区正式开业,现场人流交织、热闹非凡,家住翡翠山晓小区的梁女士特意带着女儿前来观赏巨型烟花秀。当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与绽放的焰火灯光秀相互辉映,点亮冬日夜空,连廊串灯闪烁如星芒,宁静的五里坨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梁女士和女儿沉醉于这绚烂焰火之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和美汇是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汇集了60余家品牌,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辐射人口近50万。中交投资在积极拓展消费市场的同时,也为区域创造了6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建筑、装修、零售、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以有效投资拉动区域消费和经济增长。对于梁女士等石景山居民来说,和美汇不仅是一座商场,更是北京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劲引擎,是未来品质生活的多样化的具体体现。

中交集团副总经理刘成云在开业致辞中表示,中交集团以践行国家战略为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依托石景山区的山水生态优势与地缘交通条件,与区政府共同打造北京石景山城市更新项目,促进区域城市更新项目的投-建-运-管全链条资源协同,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中交投资牵头统筹管理的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于2020年9月正式签约,目前已实施了包括和美汇、五里坨民俗陈列馆、中交营·天泰山自然营地、五里坨便民服务中心等20余个子项目。四年来,中交投资坚定“城市运营总承包商”理念,统筹推进六大业态有序实施,让项目“从不可能到可能”“由难实施向可实施”“由可实施到创标杆”,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蜕变。

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是中交集团紧跟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生动实践之一。

中交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卢耀军介绍,近年来,中交集团深度参与各地城市项目,创新优化投资模式,因城施策,构建“未来城市”新生态,以打造“大城市”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顶层指引巩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投资实施了上海新凤溪城中村改造、宁波奉化中交未来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国润电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等许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城市开发项目,探索形成了一套“规划、造城、注能、运营”的独特商业模式。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我们跑进春天里。”家住浙江宁波奉化区的张女士得知中交城投·2025奉化马拉松将于3月23日开跑,难掩激动的心情:“我就是这附近的居民,从2021年开始参加奉化马拉松,也见证了新城‘从无到有’的过程。这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特别适合做有氧运动。”

为了加速融入宁波市主城区发展,担起“桥头堡”作用,2013年,奉化区开始大力推进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建设。中交城投依靠中交集团全产业链优势,为奉化量身定制了“投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产业发展服务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中交未来城是中交城投布局长三角区域的首个项目,通过一二三四级联动开发,实现了真正的全生命周期城市开发。”中交城投董事长丁仁军说。

经过8年的开发建设,区域内已建成奉化区科普中心、滨江生态公园、奉心湖等40个精品工程。其中科普中心作为奉化“城市之眼”,已接待国家、省市区、海内外代表1万余人次,成为了奉化区的新名片。

8年来,中交未来城坚持产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走出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中交产城融合道路。中交未来城产业定位为“长三角远端科创企业成长基地”,导入了中交·壹里科创云廊、联东U谷·宁波中交科技产业园等5个土地类产业项目,宁波-上海技术转移中心等3个平台类项目,累计完成产业投资43亿元,落户人才200多人,预计新增岗位4000个。

截至目前,中交未来城投资建设了商业综合体、产业园、生态公园、学校等40个子项目,完成基础配套投资超120亿元,产业投资超40亿元,带动区域内房地产投资约145亿元,区域内累计投资额近300亿元,为奉化区新增财政收入约90亿元,重塑了区域地理与经济格局、提升了区域百姓的幸福指数。

葱葱郁郁的绿色景观、整齐划一的美丽乡村、生机勃勃的产业导入在新城逐步呈现。“以前在这里买房是为了出租,现在周边生活环境不断变好,正考虑自己回来住,还要把远在外地打工的亲戚都叫回来,因为在这里创业实在太多便利条件。”看着家乡的变化,市民夏海燕乐呵呵地说。


勇当行业标兵

延伸“大交通”产业链


巴音布鲁克没有海,只有热爱;中交人眼里没有难,只有打通天山的壮志和豪情。

祖国西北,白雪皑皑。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将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这里冰川广布,盆地与山脉交织错落,是阻隔新疆道路交通的最大天然屏障。

3000米海拔之上,在操作员的控制下,巨大的转盘带动数十把刀头一点点向前突进,岩石被挤压成碎渣,中交集团自主研制、为新疆天山胜利隧道量身打造的硬岩掘进机“天山号”和“胜利号”从天山山脉南北两侧同时向中间掘进,最多时以每天最高33.6米的速度前进……2024年12月30日,胜利的号角在巍巍雪山回响:历时四年,G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通,从此,穿越天山将从3小时缩短到约20分钟。中交人刷新了贯穿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纪录。

“‘一隧贯天山,天堑变通途’。隧道通了,乌尉高速通车就快了。”人声鼎沸中,中国交建新疆乌尉公路包项目党委书记崔景川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全长近320公里,是G0711乌鲁木齐至若羌高速公路主要组成部分,这条天山南北资源互通和国防大通道,也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通道。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尉犁较现状缩短里程约170公里,车程将从7个小时缩至3小时左右。

而天山胜利隧道,则是这条超级高速的“咽喉”。“天山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全长22.13公里的隧道要穿越16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及次生断裂带,砂岩、花岗岩、大理岩……岩层复杂、地质脆弱。”中国交建新疆乌尉项目5标项目经理王贺起说。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段还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一块手指盖大小的岩石就要承受200多公斤重量,是一般岩石承载力的50倍以上。稍有不慎,就会与岩爆、突泥、涌水及大规模坍塌等“拦路虎”狭路相逢。

中交团队在公路隧道领域使用新的组合工艺,实现“长隧短打”。为了应对强烈的挤压力,中交团队转变思路,通过“以柔克刚”,反复模拟受力,研发出70厘米厚的新型泡沫混凝土作为减震吸能结构,助力项目顺利穿越断层,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活跃地质运动的考验。”

中国交建新疆乌尉项目6标项目经理李亚隆说:“我们用四年时间打通了隧道,比计划施工时间提前了两年。在最繁忙的时候,3条隧道里,就会有7个作业面,同时有1000多人施工。”

一不怕苦,二不怕难,四年贯通天山,是中交精神的又一次生动诠释。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央企,近年来,中交集团坚持做强做专大交通主责主业,坚定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在“大交通”领域勇当行业标兵,投资建设了诸如乌尉高速在内的多个国家战略性、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交通项目。

“中交集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盯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大枢纽、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物流网络建设,全面聚焦‘十四五’中期规划调整后的项目库。分区域梳理穿城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繁忙路段提级扩容、干线通道、过江跨海等关键性工程,在重大交通战略工程承揽、高端项目经营、现汇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刘成云说。

2024年8月,中交路建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相继中标秦皇岛至沈阳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项目和G76厦蓉国家高速公路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与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秦沈项目路线全长239公里,估算总投资为282亿元,合作期为29年,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采用BOT+施工总承包+建设期政府投资支持模式。秦沈高速是全国“北粮南运”重要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入关”新通道,对全面振兴东北地区、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都扩容工程与榕融高速估算总投资约288亿元,合作期40年,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项目的实施,对推进贵州交通强国建设、巩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全省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中交集团在“大交通”领域巩固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彰显“大国重器”央企担当


中交集团的发展始终与重大装备密不可分。历经120多年的发展,中交集团已经成为港航疏浚、海洋重工、超级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近800艘各种类型水工船舶、6万台套陆上装备资源是中交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区别于其他建筑央企的显著特征。中交集团投资建造的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天鲲号”及亚洲最大的自航耙吸挖泥船“浚洋1”等疏浚船舶;自主研制的12000吨全回转起重船“振华30”,世界首艘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专用船舶“津安1”,200立方米斗容抓斗船“金广”等重大船舶装备,全面参与了远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彰显了“大国重器”的央企担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019年,天航局投资并联合设计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在中国建成投产。自诞生之日起,“天鲲号”即肩负着践行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这艘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被称为“地图编辑器”,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实现“国轮国造”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港口建设、河道疏浚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年间,从江苏连云港到阿联酋阿布扎比,“天鲲号”巨大的身影征服了半个地球的蔚蓝海洋。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中,将“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列为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的新跨越之一。在业内专家看来,“天鲲号”核心装备的建造难度不亚于国产航母。在疏浚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国家卓越工程师、天航局首席顾问顾明像打造艺术品一样对待“天鲲号”。“3年多时间里,‘天鲲号’建造团队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对每道工序、每个部件严格把关、追求至善,成功攻克了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油缸式柔性重型钢桩台车系统。”中交建造团队在吸收功勋船舶“天鲸号”远海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天鲲号”全球首创钢桩台车和三缆定位双定位系统,自主研发应用了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智能挖泥控制系统,开启了我国疏浚装备向智能化升级换代的新篇章。

“天鲲号”装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配置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不仅可以疏浚黏土,密实砂质土、砾石、珊瑚礁,还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度50兆帕以内的中弱风化岩石。泥泵输送功率达到1.7万千瓦,最大排泥距离达15公里,泥泵远程输送能力居世界首位。“天鲲号”还装配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具有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能力和装驳功能,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将极大提高作业效率,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港口航道疏浚等工程。

顾明感慨地说:“从‘仰人鼻息’到‘中国创造’,从‘受制于人’到‘世界领先’,‘天鲲号’改变了我国疏浚绞吸装备的前行航迹,标志着我国由‘疏浚大国’迈向了‘疏浚强国’。”

2024年,为推动重大工程装备有效投资,中交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中交集团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张千管介绍,中交集团联合中国船舶、清华大学等24家具有海洋学科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民营龙头企业,2024年成立了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中交集团加强“卡脖子”技术专项攻关,开展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等技术研究,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化“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系统;组织开展了大型打桩船超大超长油缸研发,突破世界最大超长油缸,世界最大宽系列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关键技术,实现超大超长油缸技术水平提升和国产化替代。

今年1月5日,二航局投资的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顺利交付。二航局董事长李宗平介绍,“二航长青”刷新了世界最大固定臂架打桩船、世界最大船用变幅油缸两项国产自主研制装备的世界纪录,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体现。

“二航长青”采用了由二航局牵头研发的全球最大液压油缸。油缸重385吨,直径近2米,总长28米,重量、直径、长度均全球第一,实现了超大超长油缸国产化替代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中交集团支持下,二航局联合国内6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4所高校形成了产学研用体系,分别开展油缸整机和关键部件研究。二航局副总工程师杨秀礼说:“项目团队从研究理论、仿真分析和实验,全方面攻关相继研发了国产密封圈、国产轴承润滑垫、激光熔覆耐腐蚀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实现了超大超长油缸国产化。”油缸的自主研制,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制造大型海工特种装备的创新能力。

此外,2024年,中交集团投资建造的全球最大、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鲟”、5500吨起重船“二航卓越”、5000吨起重船“三航翔安”等重大装备陆续建成使用。“后续还有3万立方米舱容的耙吸挖泥船等一系列重大装备建成。这些重大装备的建成使用,将有力推进中交集团装备更新行动落地,当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想国家所想、应人民所需、尽中交所能,在推动装备更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张千管说。


构建新发展格局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交集团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机会窗口,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主动作为探索新路径。中交集团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8个产业方向25个赛道扩大了中交战新产业规模。与此同时,中交集团通过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多措并举推动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由北京膜学会主办的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交集团所属碧水源科技成果“聚乙烯基薄层复合膜、膜元件及应用”经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评委会专家一致认为,碧水源聚乙烯基薄层复合膜及膜元件作为一项颠覆性成果,彰显了中国膜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无限潜力,标志着中国膜技术企业对解决技术瓶颈问题的坚定立场,有力推动了中国膜行业的全国产化进程,同时为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碧水源通过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优势,发展“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膜材料”“海水淡化”战新产业赛道,以碧水源为实施主体布局了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产业(提锂)、工业零排五大板块,参与了神定河流域治理,安徽宿州市流域治理、黄河流域治理等国家多个流域水系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新材料方面,碧水源所属膜科技公司和华特源公司作为专业化膜材料研发、制造和应用平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研发及生产全产业链,“膜+吸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西藏、青海等多个盐湖提锂工程项目。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向,中交集团将“IDC数据与算力中心”列为战新产业细分赛道之一,以中交投资为主体,投资实施了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致力于打造建筑类央企数智化转型标杆示范,为公司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算力保障;在清洁能源产业方向,中交集团聚焦公司内外部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大交通场景,创新“交能融合”业务模式,以中交光伏公司为主体,定位为新能源产业投资和研发的高科技平台,打造中交集团唯一光伏专业板块投资及运营平台,打造了一批具有中交特色的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示范工程,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品牌价值。

与此同时,中交集团高度重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多措并举,走出了推动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的中交实践。2024年10月30日,安江高速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发行规模49.56亿元,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首单高速公路类持有型不动产ABS,也是中交集团继央企首单高速公路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首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后通过金融创新盘活存量资产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交集团在创新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未来,中交集团将持续通过金融创新打通存量资产盘活通道,为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例。同时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探索更多中交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交力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交集团始终砥砺奋进、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中交贡献。


来源


交通建设报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中交力量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