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读史
备用号:国人观阅。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台新闻910  ·  短视频“刷”成2300度近视?这些习惯需要改 ·  昨天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筹备组征集公告 ·  昨天  
Z Finance  ·  速来火山引擎白嫖满血版DeepSeek,邀请 ... ·  3 天前  
Z Finance  ·  速来火山引擎白嫖满血版DeepSeek,邀请 ... ·  3 天前  
一口老井  ·  董小姐的棋局,是妙招还是险棋? ·  3 天前  
一口老井  ·  董小姐的棋局,是妙招还是险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读史

卢森堡的奥运旗手,为什么是一个61岁的上海阿姨?

今读史  · 公众号  ·  · 2024-07-31 19:57

正文

推荐阅读▼

🔗东风导弹泄密案,国安追查6年无果,却被一个卖菜老汉揪出真凶

🔗发“国难财”?疫情期间他狂赚222.8亿,荣获富豪,扬言活到120岁

🔗私生活混乱?被传10年换5任妻子,从央视离职后的他,现在怎样了

🔗体制内“人脉最广”的十个单位:话语权大、认识人多、关系网深!

🔗新婚之夜,他为一丝不挂的妻子画了一幅画,26年后,这幅画卖了3450万……



最华人(微信ID:wcweekly)

作者:拿铁




一个华人运动员,竟然成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奥运旗手?


61岁了,竟然还在打比赛?


这不是童话。


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如期开幕。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特别的一幕—— 从欧洲到来的卢森堡代表队,旗手是一位个子较小、年龄偏大的华人面孔,她站在一众身材高大的外国运动员前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就是乒乓球选手倪夏莲,今年已经61岁了,在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大的乒乓球选手。


曾经,她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现在,她是卢森堡队的骄傲。


7月28日的首轮比赛,她刚刚力克土耳其选手阿尔廷卡亚,昂首挺进32强。


而她的故事,还要比她的赛场表现更加传奇。



东京的“祖孙大战”


“哎哟,听讲伊老凶喽 (听说申裕斌打球特别凶) ?不过对付年轻选手的办法,我也不是没有。”倪夏莲在赛前采访时说道。


2021年7月25日,58岁的倪夏莲站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对阵17岁韩国选手申裕斌,这场年龄相差41岁的比赛,被观众们戏称为“祖孙大战”。


倪夏莲和申裕斌


比赛一开始,倪夏莲就用她独门的“直板长胶攻拉推结合倒拍打法”,打得申裕斌措手不及,整个过程中裕斌几次想掀起反扑,都被倪夏莲狠狠摁了下去,纯纯有劲儿使不出。 一来二去,第一局倪夏莲以11:2大获全胜。狠狠地给年轻人上了一课,也打得全场观众欢呼喝彩。


有球迷直呼:“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宝刀未老,看了倪奶奶打比赛就明白了。”


打完第一局的倪夏莲,士气高昂,眼神里透出股股“杀气”,要不说谁能知道眼前之人已年近花甲,总觉下一秒她就要往万军丛中去取上将首级。



不过,随着比赛推进,倪夏莲的体力劣势逐渐显露,但她始终以丰富的经验紧咬比分。


你可以赢我,但我不会让你赢得那么轻松。


最终,在经过7局长达66分钟的比赛后,倪夏莲才以3:4惜败对方。


比赛结束后,倪夏莲笑着说:“毕竟年龄摆在这里,打到最后我都有点不集中了,唉,不能和年龄斗啊。”


这笑容温暖纯真,却已然让对手感到恐惧。


“我希望中国队能夺冠。”已经代表卢森堡征战多年的她补充道。


38年前,同样在日本,倪夏莲代表中国队参加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了她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38年后的她,再次站在同样的土地上,却带着截然不同的心境。


三大主力选手之一


“我从小就是吃着苦、受着伤、掉着泪长大的,身体上的苦根本不算什么,最苦的,是精神上的。”


1979年,倪夏莲入选国家乒乓球队,因为身材矮小,在强手如云的国家队她机会不多。常常是坐在板凳上看着队友在场上奋战,久而久之,倪夏莲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她甚至有些后悔走了乒乓球这条路,担心自己永远没有上场打球的机会。


但天性好强的她,不甘心就这样给别人当绿叶。为了在技术上有突破,她从直板正胶打法,改成了一面正胶一面长胶的“直拍长胶倒板全攻型”打法。


改打法对一个技术已基本趋于定型的高水准运动员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开始,倪夏莲在队内的成绩直线下降,很多时候还不如之前。


好在倪夏莲并没有气馁,而是加大运动量,从每天训练五小时增加到八小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解决问题。 终于,倪夏莲找到了窍门,她摸索出正手的8种接球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打法。


那段时间,虽然没有比赛机会,但国家队并没有将她遣返。后来教练告诉她原因:“一直没有把你退回去,是因为你太刻苦了,你捡球都是小跑步,打扫卫生和文化课都是第一名,我们不忍心开除你。”


年轻时期的倪夏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期的训练下,倪夏莲不仅具备了优秀的发球能力,球路的变化和防守也都有了进步。


1982年,倪夏莲终于在全国比赛中拿下了第二名,国家队发现了她的实力,同意她参加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 作为中国队“黑马选手”,倪夏莲搭档郭跃华拿到了混双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到1985年,倪夏莲和戴丽丽、耿丽娟成为中国队三大主力选手。


1983年,倪夏莲与郭跃华在第37届世乒赛混双决赛中


但在强手如云的中国队,竞争压力巨大。到第38届世乒赛时,倪夏莲没有被选上团体赛。


知道结果后的她走在黑漆漆的操场,不断地流眼泪。


1986年,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消化后,她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退出国家队。


这个决定,10年后回忆起来,她依旧语带不舍。


卢森堡的骄傲

离开国家队后,倪夏莲选择去上海交大深造,可那些与乒乓球相关的往事却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

有时,她做梦都还梦到自己在队里训练、比赛。那时的她才意识到,乒乓球早已成为她血肉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于是深思熟虑后,1989年,她决定奔赴欧洲,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一开始,倪夏莲是和德国的一家俱乐部签了合同,但卢森堡国家队的教练听说后力邀她加入。在37届世乒赛时,卢森堡教练曾目睹过倪夏莲和欧洲冠军打比赛时的场面,对倪夏莲印象深刻。听到倪夏莲来了欧洲后,他决心一定要邀请她。

卢森堡国家队对倪夏莲没有什么硬性要求: 不需要获得什么名次,只需要参加国际比赛即可。这也成了倪夏莲选择卢森堡的理由。 之前的运动员生涯她觉得很累,现在,她想要纯粹地享受比赛。

1990年,倪夏莲加入卢森堡国家队。一开始,卢森堡让倪夏莲做教练兼职运动员,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倪夏莲宝刀不老,在场上依旧可以大杀四方,很多年轻人都没打过她。立马让她转为全职运动员。

倪夏莲和卢森堡大公(国王)

在卢森堡,倪夏莲也享受到了极好的优待。

刚下飞机,卢森堡市长就在边境关口迎接她,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地的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她的消息。她走在街上,认出她的人都跟她打招呼,有一次她去商场买护膝,老板都不要她的钱,说她为卢森堡做出了贡献,所以免单!

倪夏莲在卢森堡的家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很多爱和力量,当然,她也没有辜负卢森堡的期待。

倪夏莲初到卢森堡时,卢森堡的乒乓球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这里没有职业运动员,很多球员都是兼职,也没有规范的训练体系。

但倪夏莲每一次都认真准备,每次重要比赛之 前,她都会给自己安排几次集中训练,在这期间,全身心投入,谁也不能打扰。

这样的训练,使得她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她的精神,也感染着其他年轻球员。看着乒乓球桌前不停歇的倪夏莲,很多年轻人也变得斗志昂扬。

在卢森堡,倪夏莲书写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1996年,她击败匈牙利选手,拿到欧洲十二强的冠军,这是卢森堡第一个乒乓球国际大赛的冠军。之后,她在1998年获得了欧洲女单冠军,并连续三年进入世界排名前五;2000年她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圆了奥运之梦。

倪夏莲第三次蝉联欧洲女子单打冠军

功成名就的倪夏莲早已成为卢森堡无可替代的力量。但她并不执着名利,相反,她不止一次有过“不想打球”的念头。

2003年,在倪夏莲的女儿出生后,她本想以照顾孩子为由辞去运动选手的职位,可当国家队的领导听说后,亲自登门来劝她说:“生了孩子会打得更好的。”

就这样,倪夏莲一打就打了30多年。很多人跟她探讨坚持下来的原因。她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热爱。


硬碰硬的童年

乒乓球进入倪夏莲的生命是1970年,那年,她正在上海市控江二村上小学,学校里有一支乒乓球校队。为了选拔队员,老师们会从各个班里挑选一些学生,让三四十个人去打擂台赛。

每个人都拿一个小板凳坐在乒乓球桌前,输的人就要坐回凳子,赢的人可以一直在球场打。

那时的倪夏莲也不懂什么技术,只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多在赛场上打一会,就必须赢。

她卯着一股劲,全神贯注地打着每一球,那一天,她一直在嬴,从来没有坐下来过。那次比赛后,她就被选入了校队,并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或街道的比赛。

从那时起,倪夏莲的目标只有一个——赢。


她的父亲也非常关注她比赛的结果,不管她比完赛回来多晚,父亲总是在家里等她,见到她第一句话便是问比赛结果。听到赢了的消息,父亲就会高高兴兴去睡觉;如果输了,父亲就会一直问输了的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