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宣赴港上市计划一年后,安井食品终于又迈出了一步。
1月20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安井食品)
递表港交所,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合保荐人。
早在2017年,安井食品就已登陆上交所。倘若此次顺利登陆港交所,安井食品将形成“A+H”双上市平台。
作为速冻食品领域的“一哥”,安井食品也曾备受资本青睐,在预制菜概念大火的2021年,其A股市值一度达到约680亿元。但随着预制菜热度的回落,股价也随之下滑,总市值4年缩水超450亿元。
股价之外,公司近年来营收增速放缓,在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窘境。面对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市场,安井食品试图走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量市场。只是,“出海”真的是“万能药”吗?
如果想要在家中吃火锅,人们大多都绕不开安井的火锅丸子。
丸子虽小,但撑起了安井食品行业第一的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3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6.2%。
图 / 安井食品微博
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之后,安井食品又将目光瞄准了海外。
此次奔赴港交所,安井食品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此之前,安井食品就已经在为拓展境外市场做准备。据媒体报道,2024年7月,公司曾派出高管前往东南亚,目标是考察当地市场,寻找业务拓展、原料采购以及并购等合作机会。
在2024年12月在接受机构调研之时,安井食品明确,
公司“出海”首选就是东南亚市场
。
客观来看,食品企业出海面临不少挑战。与科技、工业等产品不同,食品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有显著的地域消费特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饮食习惯、消费意愿各有不同。
在安井食品,境外市场贡献的业绩也才迈过亿元门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来自境外市场的营收为1.22亿元,约占比总营收的1%。
图/ 安井食品公告(单位:万元)
而这已经是贡献比例最高的数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安井食品来自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不足1%。
为了更贴近当地市场,安井食品明确了两条国际化道路,一方面要把本土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企业、渠道,把品牌影响扩大。
不过,安井食品并没有打算完全从零起步,去打造品牌、产品知名度,而是对标雀巢,走收并购路线。
“雀巢有两百多个品牌,大部分是在消费市场所在地并购的,这些地方品牌、食品企业更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安井食品管理层直言,收并购是必然,“当地的主流产品、主流品牌也是我们考虑并购的一个方向。”
而收并购就意味着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此次赴港IPO,安井食品募资的用途,就包括收购或投资合适目标公司、发展全球供应链等。
新年伊始,安井食品就急切地奔赴港交所的背后,与业绩承压不无关系。
近年来,食品、零售赛道堪称“内卷王中王”,各品牌从口味到包装,再到营销全方位竞争,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而这种竞争带来的经营压力,安井食品深有体会。
在2024年中期财报中,安井食品坦言,从2023年年底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追求愈发强烈,导致餐饮行业诸多品牌进一步主动或者被动进行降价。
以小龙虾为例,随着行业走热成熟、资本的加速进入和供给端的快速扩容,虾尾及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而小龙虾不是个例。招股书显示,公司
主要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
于报告期内
(2022年至2024年9月)
,速冻调制食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从1.4万元/吨下滑到1.36万元/吨;速冻面米制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从1.07万元/吨下滑到1.01万元/吨。
而价格下滑最快的还是预制菜。
2022年时,速冻菜肴制品
(即预制菜)
的平均销售价格为2.03万元/吨,到了2024年前9月,这一价格下滑至1.79万元/吨。
图 / 安井食品招股书
而“以价换量”的结果就是增收不增利。
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实现营收110.77亿元,同比增长7.84%;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下滑6.65%。
这是自2018年以来,其利润首次出现下滑。
图 / 安井食品财报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井食品的营收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创下了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Wind数据显示,
2012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24年前三季度是首次滑落至个位数,“疲态”尽显
。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梳理发现,业绩增长显露颓势的背后,与预制菜增速放缓不无关系。
2020年以来,受疫情居家因素的影响,预制菜一度爆火。于2021年时,安井食品的菜肴制品营收增速高达112.41%,被公司寄予厚望。
时隔3年,预制菜的热度早已褪去。在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速冻菜肴制品的营收增速仅剩7.34%,增速大幅回落。
图 / 安井食品财报、公告
对于安井食品未来的业绩走向,资本市场也不无担忧,选择下调其业绩预期。
其中,华西证券将其2024年至2026年的营收预测157.50亿元、177.95亿元、195.80亿元下调至152.28亿元、169.03亿元、186.27亿元。
图 / 华西证券研报截图
重重压力裹挟之下,安井食品试图进军海外市场以寻求新增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条“出海”路上,安井食品并非没有压力。
除了面临行业环境、地域差异等因素之外,海欣食品、思念食品、千味央厨、得利斯等同行也在布局海外,一场激烈的海外市场争夺战已然拉开帷幕。
作为“速冻食品一哥”,安井食品也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在预制菜爆火之时,安井食品的股价在2021年2月涨到盘中最高值263.90元/股,总市值约680亿元。在这一年,公司的5位股东登上《胡润百富榜》,累计财富200亿元。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随着预制菜热度的消退、业绩转入“增收不增利”的状态,安井食品在资本市场也没有了昔日风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4日,公司股价报收75.76元/股,总市值仅剩222亿元。短短4年时间,安井食品的股价较2021年巅峰时期跌去约71%、总市值缩水超450亿元。
股价滑落背后,冲在减持第一线的正是安井食品的高管和控股股东。
2024年9月,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黄建联减持公司54万股股票,套现4137万元。同年7月至9月,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黄清松减持57万股,套现43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