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荣新江:悼念项楚先生——中国敦煌 ... ·  2 天前  
六神磊磊读金庸  ·  欧阳锋和左冷禅到底谁更坏?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刚刚解放,上海一公安局的处长强奸一国民党军官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为了部落:东汉羌人的首次起义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6-07 11:03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汉朝人的急功近利?



汉朝是古典中国的一个高峰,在它的前半生中,一直有匈奴扮演着宿敌的角色。但当宿敌暂时被彻底压制后,一个不起眼的敌人将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 那便是西北地区的部落民—— 羌人。 这支古老的部落集团,虽然松散弱小,却在东汉强权之下爆发了惊人的能量,两者的冲突甚至持续了百年之久。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呢?


古老的部落

羌人在商朝时就是中原地区的一大对手


羌人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的记载源于商代的甲骨文。 在当时,羌这个字也是商人对西部邻居的蔑称。随后,在西周征服中原的战争中,羌人参加了周人的反抗军,成为了灭商的功臣。


那些与周交好的部落摆脱了羌的蔑称并与周人世代通婚,逐渐融入了朝贡体系。而那些关系疏远甚至敌对的羌人部落,则以新的名字戎来代称,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 秦厉公时,一个名叫的无弋爰剑的羌人被秦人奴役。他在逃脱后成为河湟之地羌人部落的酋长。当他死后,子孙世代成为酋长,还发展出新的部落。延续至汉代时,已有150余种。他们广泛的分布于新疆、西藏、河湟等地,是汉代羌人的主体。


打死周幽王的西戎就有羌人成分的部落国家


羌人是典型半游牧民族。《后汉书》说他们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原始的生活环境和习俗使得羌族民风彪悍。 汉人称赞他们坚强勇猛、吃苦耐寒,好勇斗狠的天性就像野兽一般。不仅如此,由于羌人奉行实力至上的信条,崇拜强大的战士,因此把战死看作是吉利的事情。悍不畏死的风气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战士。


除此之外,作为游牧民族的羌人还拥有高大的河曲战马。 这种马平均肩高约140cm,体格强壮,适合突击或者拉挽重物。当彪悍的羌人战士跨上他们高大战马,一支优秀的突击骑兵就应运而生了。汉军对于羌人的作战特点印象深刻,称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正是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汉、羌战争的局势发展。


河曲马是古代中原能获得的较好战马


冲突与征服

保存至今的古代羌人村落


在秦汉交接之际,羌人大量为匈奴所征服。 他们随后作为匈奴的附属,被卷入了汉匈战争之中。战争和匈奴的奴役一起摧残着羌人,迫使生活于湟水流域的研种羌上书汉廷,请求内附陇西郡。自此,羌人与汉朝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元前118年,羌人集结万人起兵,并与匈奴相约攻汉。 七年后,汉武帝为报复而派遣10万大军出征。 他们扫荡了整个河湟地区,将作乱的羌人驱赶至青海湖一带。随后汉军在河湟地区修筑要塞,迁徙郡民。建立了一条隔绝羌人的防线,还设立了护羌校尉一职予以维持。


汉武帝对于周边势力通常采取零容忍


武帝的策略并不明智,后续的汉帝却继承了这种战略,挤压羌人的生存空间,这导致了羌人的不断反抗。 公元前88年,羌人再度与匈奴相约攻汉。到了公元前61年的3月,连早就归附汉朝的归义羌也开始起义。他们攻破城邑,诛杀汉吏。


汉宣帝接到羌人进攻的消息后,立刻征发各郡驻军和中央的直属军队共6万人。 于金城集结。老将赵充国也作为总负责人随后赶到。在赵充国剿抚并行的策略下,羌人叛乱被敉平。汉宣帝设金城属国,允许羌人一定程度的自治。此后几十年,羌人在汉帝国的强权下享受着脆弱的和平。


汉朝老家 赵充国


再起反抗

王莽引发的混乱 给了羌人又一次机会


王莽代汉后,脆弱的和平被瞬间打破。 羌人汇同各路起义军一起,再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叛乱。但好景不长,东汉建立者刘秀在消灭了各路起义军后,又用3年时间平定了羌乱。


此后,汉朝为压制羌人而在他们居住的陇右地区推行郡县制改革,并大量迁徙羌人进入内地定居。不止如此, 为方便武力威慑,汉朝使护羌校尉,专领一营兵力随时待命。


既然朝廷的政策是强硬,那么下属官员自然更是变本加厉。 汉人地主和官吏们要么奴役羌人做苦力,要么敲诈勒索他们,让羌人苦不堪言。双方时而爆发冲突甚至引发战争,积攒了大量怨恨。


郡县化的改土归流 让羌人压力更大


这一切积怨在公元107年迎来了首轮高潮。 当时汉朝准备放弃西域,为接应西域将士归国,朝廷征发羌人骑兵随边军前往西域。羌人本就苦于汉朝的徭役,现在更是害怕客死他乡,因而在行军时纷纷逃跑。汉军见此不但不予体恤,反而肆意攻击,致使凉州各部羌人纷纷起兵。虽说事发突然,羌人亦缺乏武备,但他们仅靠竹竿、木矛为武器、木板为盾、铜镜为甲,就将战火蔓延至整个陇右地区。


羌人的叛乱规模使得朝野震惊,各地的兵力也竟无一部可以遏制叛乱。于是朝廷立刻征集中央军和郡国的地方兵共5万余人集结于汉阳,准备增援陇右。


第二年春天,郡县的兵力还未及时赶来,按耐不住的主将邓鹭和任尚,就先行率领五营北军赶赴冀县以西。 很快,他们立刻遭到了数千羌人的突袭,这支精锐的中央军被击溃,阵亡者达千余人。


精锐的汉军在山地环境下屡遭挫败


然而,东部战线的失利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因为此刻率西域军队回程的梁慬趁羌人不备,突袭了凉州河西四郡的羌人联军,取得大胜。而东线的失利仅仅是一次前哨战级别的损失,大军尚在集结,汉军仍有极大胜算。


时至冬日,郡县兵相继抵达汉阳,不甘失败的邓鹭便下令任尚和司马钧率郡县兵赶赴平襄,去和数万羌人决战。 结果汉军不敌耐得严寒的羌人,大败亏输。士卒丢盔弃甲争先恐后的逃命,阵亡者达8000余人。


这次正面交锋的失败改变了整体局势。 战胜的羌人趁机向东边的北地郡挺进,在富平建立起政权,首领号为天子。随后召集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等羌人部落,指挥他们向东进犯并州,向南攻入益州,一度威胁到汉朝的核心三辅地区。


汉朝的长安 就直接暴露在羌人攻击范围内


面对如此危局,汉朝调整战略,下诏邓鹭班师。随后又召回屯驻汉阳的任尚所部到长安屯驻,并安排西域归来的梁慬屯驻金城,以备增援。 汉朝的战略安排并没有遏制住羌人的攻势。梁慬军增援三辅的过程中数战数胜,但率领各郡县兵增援的任仁却屡屡战败,羌军攻破陇西临洮县和金城破羌县,还趁势劫掠了汉中郡的褒中县。汉中太守郑勤得知后率军赶赴当地,谁知敌军早已离去。很快,羌人再次入侵,郑勤认为时机已到,率军出战。结果又遭到大败,阵亡3000余人。


公元111年的春天,羌军进一步入寇河东、上党和河内三郡。 凌厉的攻势逼迫汉朝转入被动防御,勒令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等地修筑坞堡616座严防死守。此后战局陷入僵持,除了3月时任尚率军于上党羊头山取得小胜外,再无大规模军事行动。


东汉的坞堡泥塑模型


擒贼先擒王

汉朝只能不断调兵镇压羌人


公元113年,僵持的局势终于被打破。 汉朝的骑都尉马贤与侯霸,率军袭击了位于安定的牢羌部族,斩俘千人,掠夺牲畜2万头。这一行动再次掀起了双方的大战。


羌人为报复汉朝的进攻,于第二年派兵向东进攻扶风县。 随后又令陇西的号多、当煎、勒姐等部落首领率部向南进攻益州的武都、汉中。面对羌人的攻势,汉中五官掾程信,率壮士与板楯蛮击退号多等部。随后侯霸、马贤率军于枹罕再度击败羌军,斩首200余人。


相比汉军的小胜,羌人的胜利则要大了不少。 为策应东南的战局,凉州刺史皮杨率军于狄道攻击羌军,却被羌军击溃,损失800人。眼看大动干戈只能换来小小的战果,新任护羌校尉庞参只能改变策略,从内部击垮敌人。他恩威利诱号多,致使其率7000余人投降,削弱了羌人在西线的实力。


正在冲击汉军步兵的羌人贵族骑兵


得知号多投降后的羌人首领,为扭转被动局面,立刻安排了吕叔都率一支军队南下益州。结果南征行动因统帅吕叔都被刺杀而失败。 连续挫败敌人的汉军,终于看准机会展开攻势。


公元115年秋,汉军集结8000余人北上,又命陇西的庞参率投降的羌胡士兵7000余人东进与之汇合并击羌人根据地富平。面对汉朝的斩首行动,羌人以汉人杜季贡为将军,率兵先行向西击退庞参所部。但就在羌军把注意力放在西边的时候,东路的汉军攻破了丁奚城,夺得了大量财物。后方遭到攻击的杜季贡为吸引汉军出城,便佯装逃跑,伺机于周围设伏。 此时的汉军为了扩大战果、抢收粮食,便不顾主将命令四散开来、孤军深入。结果遭到羌军伏击,主将司马钧因气恼下属不听节制怒而不救,结果导致汉军阵亡3000余人。残军于当年10月狼狈退回三辅地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