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展示云
学习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展示云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展示云  · 公众号  ·  · 2024-04-27 18:23

正文

清尚建筑装饰 白凯项目部

项目概况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总建筑面积39562平方米,本次博物馆主题展陈项目主要利用建筑的负一层、一层、二层的有效建筑空间,建筑面积为:17147㎡,规划主要使用面积为:11316㎡。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重点展示贵州的“六个世界之最”,即“全球最壮观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前沿景观”;“全球最好的早三叠纪水生生物遗迹化石群”;“全球最早、最大的管壳石生物礁”;“全球最系统、最完好的三叠纪海陆变迁和浅海一次深海‘拉锯战’遗迹景观”;“全球最好、最壮观的海生爬行类:海百合化石群”;“全球最完整的三叠纪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贵州滩”。

展厅平面图

设计理念

一、在重大历史事件展区,以厚重的展陈空间氛围、逼真的场景还原形式,用空间形式讲好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故事。通过空间设计形成的视觉差异,将展示内容的逻辑顺序加以表达。

二、秉承智慧展示的理念,在空间的核心区域设置有大型多媒体智慧互动沙盘、展台和多媒体异形拼接屏,以及抠像合成技术,让观众参与的同时,还可与景观合影。

三、应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手段,研制了地学知识查询系统和多媒体播放系统,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地质学科普知识。

博物馆序厅

多彩贵州

“多彩贵州”展厅通过空间设计形成的视觉差异,形成只有一个出入口的散点式闭合空间布局,将展示内容的逻辑顺序加以表达。走进展厅,天地之间的贵州半景画磨砂玻璃背板上,镶嵌的红色亚克力雕刻字,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成为整个展厅的精神基调。从自然中提炼天空蓝、岩石灰和自然律的色彩,打造一个沉浸自然、多彩贵州的空间风格。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传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大美黔境的空间基调。

多彩贵州展厅入口

大型剖面沙盘浮雕中国地形,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三大阶梯地形地貌,尤其对贵州所在的云贵高原,进行重点展示与解读。

剖面图及喀斯特地貌分布
大型多媒体投影互动沙盘,介绍贵州著名山川、江河湖泊的分布及基本情况。白模沙盘展现贵州地形地势全貌及山川河湖。通过多媒体投影及屏幕联动,进行声光的电动态展示。
万峰沙盘及黄果树瀑布介绍
此空间以开放式展廊呈现,是整个单元之精华集合,与辐射五大展廊构成“总——分”的逻辑关系。主要介绍“喀斯特成因”和“喀斯特类型”两块内容。展廊造型墙面通过图文喷绘、造型展板的形式,进行相关内容介绍。

阳明洞实景复原

王阳明坐像

“喀斯特王国”共有五部分内容,以互动展项为核心,形成一个散点辐射形式的空间布局,打造一个抽象的喀斯特溶洞感觉,观众步入展廊空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个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溶洞

“石之成”的空间设计复原了贵州特色地貌喀斯特钟乳石溶洞,营造一个置身于溶洞内参观展览的氛围。通过灯光照明设计,打造一个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溶洞世界。钟乳石造型的展台设计,展示岩石类观赏石标本。

织金洞复原场景

观众穿过一个小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贵州省世界级旅游资源。木质透光栏栅使空间混合了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形成一种自然之光的艺术氛围。格栅上方镶嵌大幅贵州省版图,标明了贵州省域内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区位。LED高清多媒体大屏,循环播放不同旅游景点的摄影图片。

藏字石——位于平塘国家地质公园,山顶坠落的一块巨石断面上,有一排凸出的“象形文字”。据专家考证,这是海绵、海百合茎、腕足类等生物化石堆积物,在断面上十分巧合地组成的字,浑然天成。

天生桥——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形成的拱桥状地貌,溶洞坍塌时顶部的幸存者,便成为天生桥。

利用空间高度,从展厅上空盘旋而下,与互动展台相连,拼接屏每一个小视窗,动态变换贵州旅游资源景点,将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观众仿佛自然之圣境。

贵州喀斯特景观——峡谷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通过图文展板进行展示。重要内容穿插图片灯箱展示,使展示形式更加富有张力。

赤水丹霞 北盘江大桥 梵净山大型油画及实物展示

“贵州的现代交通”部分,我们设计了大型壁挂式交互查询屏,观众可以查询省内及省外的交通网。智慧交互屏还可以根据观众的旅游诉求和出发地,规划给出推荐交通线路,为贵州旅游助力。

贵州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电子沙盘

富饶贵州

“富饶贵州”展厅,通过空间造型、色彩运用以及展墙、展柜造型的设计,用空间设计语言讲好故事。进入展厅,通过矿产造型的展墙设计,让观众宛如进入了神秘幽暗的“宝石蓝”的矿产世界。该区域主要以展柜的方式对“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三大类矿物标本进行展示,突出矿物标本的精美和重要性。

“富饶贵州”展厅入口

化学元素周期表高低错落的展柜造型墙,将25种储量居全国前三的贵州矿产资源标本对应展示出来,蔚为壮观。

贵州省矿产资源地图模型

突出介绍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三大岩类相互转换的地质学原理;揭示沉积矿产、热液矿产及其他矿产形成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等成矿原因。

地球内部结构、三大岩类转化

将煤、磷、铝、锰、金、锑、汞、重晶石、碳酸盐岩等九种优势矿产用独立展柜展示,排名前三位的优势矿产用通柜展示。展示方式简约,展示元素从中国画里抽离出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温情融化冰冷,努力达到既亲近又美观的展陈效果。

沿墙通柜,通过图文展板和实物标本,分别展示“岩石类观赏石”、“矿物类观赏石”等五大类观赏石。展厅中央,观众可通过标本裸展的形式,360度观看展品。

九大优势矿产与前三位优势矿产展示

矿产断面造型灯箱里,以每种矿石裸展的形式,更加直观地拉近观众与矿藏的距离。“黔矿之用”,延续了前两部分空间的设计风格。

“矿产之用”展品龛柜

万山曾是中国汞都,也是“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典范。

复原万山如今的生态系统模型沙盘,利用文献资料、当地采集出的独特标本,来展出汞矿对贵州乃至全国在建国后困难时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中国汞都——万山

矿产开采

背景墙复原成煤矿洞内墙,用液压支撑固定,打破传统的复原矿洞模式。煤都的对面复原一个二叠纪生物植物群生态系统,煤矿是由这些古生物堆积而成,观看前世今生的鲜明对比。

在这六大板块中,各有一个互动查询屏,展示查询各大矿区的形成原因、应用、特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等,让人更深层次的了解各个矿区的细节。

黔矿之用——江南煤都

奋进贵州

“奋进贵州”展厅共分四部分内容:“发展历程”、“重大历史事件”、“踏遍青山拓荒人”、“文化教育和科研成就”主题浮雕突显贵州地矿人、国土人、测绘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情景,上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炼的十六字贵州精神。

入口浮雕墙

步入展厅,左侧展墙以展板形式,展示了贵州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管理制度,以及未来土地利用管理的总体规划。右侧展墙以可开合的资料展柜,可让观众动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在重大历史事件展区,以厚重的展陈空间氛围、逼真的场景还原,直观再现汞矿之争与贵州建省、贵州之铀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等多个展示内容。

汞矿之争与贵州建省
民国时期在贵州被土匪杀害的“地质三英烈”雕像

展墙配合金矿勘察照片及黄金展品,突出表现贵州作为全国重点产金省在全国地位的重要地位。左侧踏遍青山拓荒人展墙,以电动灯箱结合多媒体屏幕表现李四光、丁文江等地质学家的精神和事迹。

李四光考察乌当冰川地质遗迹

地质队入黔和行业部门建立
何立贤、燕树檀、廖士范的雕像

展厅中的多屏连续投影展示了“六盘水”煤田勘探会战等新中国重点工程,以及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核工业的功勋单位等富有震撼力的视频内容。

州之铀与第一颗原子弹
测绘场景复原

地质学家简介及成就展区,介绍了新中国制图专业奠基人吴忠性,以及原副总理吴仪20岁时赴贵州寻“油”的先进事迹。以矿物宝石为造型的抽象雕塑,配合四周全息投影屏幕,展示科研成果及相关资料。

测绘技术发展、机构历史沿革

抗旱打井保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