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X-MOL资讯
“X-MOL资讯”关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坚持“原创、专业、深度、生动”,发文频率和质量广受好评。公众号菜单提供“期刊浏览、职位查询、物性数据”等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深得用户喜爱,入选“2016 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意铺子  ·  79 元 2 ... ·  15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一天被问三次!这瓶花香调好闻到爆!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不带轱辘,能调节高度自适应的儿童椅真好用!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厨房断舍离Top1!这口锅承包煎炒炖炸,不黏 ...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日本16岁高中生妈妈,每天只睡3小时,既当学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X-MOL资讯

开学专栏 | JACS提醒:试剂生殖毒性不容忽视!

X-MOL资讯  · 公众号  ·  · 2024-09-13 08:09

正文


编者按

又是一年入学季,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X-MOL团队从过去发表的诸多文章中,精选一些作为“开学专栏”。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将来少碰一些钉子,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这篇文章首发于2021年。化学品生殖毒性关乎到“人类高质量下一代”的问题,绝对不容忽视。


“男不用吡啶,女不用呋喃”( 反过来的版本似乎也有…… ),这句话在化学实验室之间流传多年,可能很多同学都听说过。为什么有这说法呢?大多数人都说这两类物质会分别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虽然出处和可靠度未知,但也足见大家对化学品生殖毒性的关注一直都在,毕竟,这可是关乎到“人类高质量下一代”的问题。

抱着娃参加博士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仪式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要是严谨地细究一下,到底哪些常见试剂有生殖毒性?一天接触多少剂量会产生毒性?这个接触是经口、经鼻、经皮肤还是经粘膜?毒性数据是否发表在权威期刊或行业规范上?……一时间又没人说得清楚。前不久,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的Timothy F. Jamison等人在 J. Am. Chem. Soc. 上发表文章“A Call for Increased Focus on Reproductive Health within Lab Safety Culture”,呼吁大家关注实验室试剂的生殖毒性,这也是实验室安全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有化学从业者在接受安全培训时都应该知道“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MSDS)这个文件,在里面会列出化学品的潜在危害,X-MOL以往的文章也不止一次介绍过。本君随手查了一下吡啶和四氢呋喃的MSDS,很遗憾没有查到有关生殖毒性的信息。Timothy F. Jamison等人对一些大学的“化学卫生计划(Chemical Hygiene Plans)”进行了调研,比较了其主要信息来源的MSDS、NIOSH袖珍指南(NIOSH Pocket Guide)和65号提案(Proposition 65 list)的内容。令人惊讶的是,在众多化学品当中分别只有63、26和67种物质在这三个数据库中被标识为具有生殖毒性风险。

图片来源: J. Am. Chem. Soc.

在他们调查的大学化学卫生计划当中,最常被提示生殖毒性的物质包括铅、二硫化碳、甲苯、苯、环氧乙烷、氯乙烯等,如下表所示。

图片来源: J. Am. Chem. Soc.

另外需要引起各位重视的是,作者提示我们 同一个化学品不同公司提供的MSDS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别既包括了数据的详细程度,也体现在危险等级分类 ,比如亚硝基二甲胺、2,4-二氯苯氧乙酸和六氟丙酮水合物(见下图)。

图片来源: J. Am. Chem. Soc.

这一点非常非常刷新本君的认知。我也曾比较过不同公司的MSDS,也发现一些大品牌公司MSDS给的信息更多更全,但是同一个东西,甲说有这个危害,乙那就没标出来,这让我信谁的呢?主成分都一样,难道乙公司的含量不够引起毒性的,还是试剂里加了别的?细思极后怕啊~~~

文中呼吁备孕期人员和哺乳期人员一定要格外注意试剂的生殖毒性,特殊时期尽量少用,非用不可要仔细防护。说一千道一万,实验终究要做,日子还是要过。 不要心存侥幸和懈怠,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切实加强个人防护 ,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甚至帽子都能防止试剂粉尘颗粒通过直接接触或静电吸附沾染在身上并带入生活当中 。那些天天和金属催化剂打交道的同学,由于个人不规范防护带到生活中的重金属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食物水质重金属残留。所以说,那些在实验室不戴手套取用药品的,戴了手套摸脸挠头揉眼睛玩手机的,可能短期无碍,但可不是没有长期危害哦。

各位同学不妨也说说你身边同学的不规范操作,大家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安全实验。最后放一张最近饱受热议的某艺人网照 (为什么这些外行都这么喜欢在化学实验室里弄些花花绿绿的溶液……) ,留个课后习题吧,请指出下图中的不规范操作。也真得感谢这些艺人为我们提供那么多的实验安全教学素材。如果烧杯里面的东西真的是上面表格中的氯仿、甲苯、二硫化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全实验才是yyd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