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扑克投资家
触摸产业与金融的律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扑克投资家

从煤炭、粮食到原油、铁矿石:万字长文剖析辽宁港装卸格局

扑克投资家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10-14 18: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扑克投资家网站

文 | 中债资信交运行业研究团队

来源 | 中债资信 ,ID: CBR_2010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 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丹东、锦州、葫芦岛、盘锦等港口为辅,主要服务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辽宁省各港口货主码头较少,公共码头控制力强,各大港口集团占据了港口吞吐量的主要份额。因腹地东北三省为老工业基地、内蒙古为资源大省,故辽宁省沿海港口吞吐货种中以石油为主的液体散货和以煤炭、铁矿石、粮食为主的干散货占比较高。


辽宁省沿海港口腹地高度重合。各港口对应的腹地中,大连港直接腹地经济实力最强、且占据外贸集装箱腹地主要份额,营口港对应的混合腹地范围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在腹地经济下滑时抵御风险能力明显高于周边小港。二者内贸集装箱腹地重合度高,在货源减少状况下,内部竞争亦有所加剧。区域内小港口则因直接腹地经济实力弱、混合腹地竞争力差,在区域经济下行周期中经营压力将显著高于大连港及营口港。



辽宁省港口概况


、港口吞吐规模


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丹东、锦州、葫芦岛、盘锦等港口为辅,主要服务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016年辽宁省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91亿吨,同比增长4.03%,吞吐量排名全国第四(位列江苏省、广东省和山东省之后);集装箱吞吐量1,880万TEU,同比增长2.29%,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五(位列广东省、上海市、山东省和浙江省之后)。近年来随着腹地经济持续下滑,辽宁省港口吞吐量增速亦呈下滑趋势。




二、港口布局情况


辽宁省沿海港口自东向西分别为丹东港、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锦州港、葫芦岛港(见图5),除大连港外贸集装箱航线与天津港、青岛港存在一定的竞争、锦州港煤炭供应区域与秦皇岛港存在一定重叠,其余港口货种与津冀港口群、山东港口群直接竞争均较少。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规划以大连港为核心,构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锦州港、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的分层次布局。



三、 各港口运营主体


辽宁省港口主要运营商为大连港集团、营口港务集团、丹东港集团及锦州港股份。其中,锦州港股份为A股上市公司,其第一大股东大连港投控为大连港集团子公司,持股比例19.08%;盘锦港集团原为营口港务集团全资子公司,虽然2014年营口港务集团将其持有的盘锦港集团股份全部转让给营口市资产经营公司,但盘锦港仍归属营口港务集团统一管理运营;葫芦岛港包括柳条沟港区和绥中港区两个规模化港区,规模均很小,分别由葫芦岛港集团和绥中港集团运营,其中前者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宏运集团,后者为营口港务集团全资子公司;丹东港运营主体丹东港集团为中外合资企业,其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日林实业有限公司(香港)。



辽宁省各港口货主码头较少,公共码头控制力强,各大港口集团占据了港口吞吐量的主要份额。2016年辽宁省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0.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80万TEU,其中大连港、营口港等六大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64万TEU,分别占总货物吞吐量和总集装箱吞吐量的98.36%和99.15%;各大港口集团共完成货物吞吐量9.8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41万TEU,分别占总货物吞吐量和总集装箱吞吐量的89.84%和97.93%,远高于其他沿海省份港口集团占比份额。



四、港口货种结构


因腹地东北三省为老工业基地、内蒙古为资源大省,故辽宁省沿海港口吞吐货种中以石油为主的液体散货和以煤炭、铁矿石、粮食为主的干散货占比较高。从吞吐货种区域分布来看,辽宁沿海以大连、营口港为主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液化天然气、铁矿石、煤炭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相应布局锦州等港口;以大连港为主布局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布局营口、锦州、丹东等支线或喂给港口;以大连港为主布局陆岛滚装、旅客运输、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等设施。



腹地篇

港口在地区经济中扮演何种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腹地经济的产业结构。对于港口所处的区域,一般为港口的直接腹地或独占腹地,该区域绝大多数货物将通过此港口;而对于港口继续往内陆延伸的区域,一般有多个港口可供选择,该区域为港口的混合腹地或可竞争腹地。距离、集疏运条件、港口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等共同决定的港口供应能力是体现各港口对于混合腹地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直接腹地


一般港口直接腹地可辐射至港区后方的广阔区域,但因国内海岸线资源开发过度,港口密度很高且大港林立,故港口的直接腹地一般压缩至港口所处地市,而对于经营主体众多的港口来说,港口内各码头对于当地货源仍有一定的竞争,直接腹地的范围则进一步被压缩。直接腹地的货物对于当地港口需求较为刚性、竞争较少,故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港口的吞吐量。


辽宁省沿海各市基本为“一市一港一集团”,各港口港区集中且基本为港口集团公共码头,对于本地货物控制力较强。各港口直接腹地分别为其港区所在地大连市、营口市、锦州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和丹东市,其中葫芦岛港及盘锦港建设较晚、港口配套基础设施较差,故葫芦岛市和盘锦市仍将长期分别作为锦州港和营口港的直接腹地。


(一) 经济规模及增速


从各港口直接腹地经济规模来看,大连市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生产总值位于辽宁省省首位,营口市、锦州市和盘锦市经济规模相近,丹东市和葫芦岛市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处于省内较低水平。



从经济增速看,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和过剩产能淘汰影响,区域内经济下行压力大,除大连市外各直接经济腹地经济增速均下滑明显,2016年营口市、锦州市、盘锦市和丹东市经济均出现负增长,2017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有所企稳,辽宁省经济虽有所回升,但增速仍处全国较低水平,且部分主要城市经济仍为负增长。



(二) 产业结构及支柱产业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过剩产业去化影响,区域内支柱产业增加值不断下滑。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加速下滑导致第二产业占比已低于第三产业,但实际上各地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主要依靠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单一结构困局。



从各直接腹地支柱产业看,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贸易、工业、旅游城市,支柱产业类别较为丰富;营口、锦州、盘锦支柱产业相似,以冶金、石油石化等强周期行业为主,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丹东市和葫芦岛市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且支柱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亦在逐渐下滑。



整体看来,1)除大连市外,各直接腹地经济均下滑严重;2)各直接腹地内,大连市经济规模较大、对单一产业依赖度较低,抵御经济下行能力较高;营口、锦州、盘锦支柱产业中冶金、石油石化等强周期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更易受经济波动影响;丹东、葫芦岛本身经济实力较弱,在经济下行周期内,经济下行压力更大。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直接腹地经济结构及支柱产业难有实质性变化,预计短期内各地经济难有显著回升。


二、混合腹地


因环渤海地区强港林立,辽宁省各港口内陆辐射区域主要为附近的东三省及蒙东地区,周边其他区域难以扩张。辽宁省内部港口分布密度较大,港口间交通枢纽较为便利,港口对应的混合腹地重合度高。散杂货和集装箱混合腹地概念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散杂货价值较低,故对运费及装卸费敏感度高,港口距离成为其选择港口的主要考虑因素;集装箱运输则相对更加看重港口集运航线开辟情况,对于陆路运输距离考虑则相对较少。


(一) 散杂货港口对应腹地


我们首先依据各地市距各港口距离对港口混合腹地进行了划分:港口内各类散杂货装卸费率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相同货种装卸费率基本差别不大,从历史上港口间价格战经验看,若混合腹地对特定港口需求刚性不强,则5元/吨左右一般为货主对港口间散杂货费率差异的可接受值。以陆路运费最低的铁路测算,沈阳铁路局干散货运输费率约0.10~0.15元/吨公里,则混合腹地可选择港口运距差异范围一般为50公里左右。以各地与其最近港口之间的距离+50公里左右的范围作为港口对应混合腹地的初步判断标准。


根据混合腹地中的主要地市与辽宁省各港口的距离并结合实际情况,辽东地区距离营口港、丹东港和盘锦港较近而为以上三港的混合腹地;辽西地区距离锦州港、盘锦港及葫芦岛港较近而为以上三港的混合腹地;蒙东地区则主要为辽宁省西部港口的混合腹地;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为辽宁省所有港口的混合腹地。



从各混合腹地经济实力看,辽东地区内主要城市有鞍山、本溪、辽阳、抚顺等地市,其中,鞍山和本溪支柱产业均为钢铁冶炼加工,2016年钢铁冶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30%;辽阳、抚顺支柱产业以石油化工为主。辽西地区内主要城市有朝阳、阜新等地市,其中朝阳市以农业、钢铁加工产业为主;阜新市曾为国内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目前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目前产业结构以农业、能源工业为主。整体看来,辽东和辽西地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区域内化解过剩产能影响,经济均呈下滑态势。且辽西地区因地形多山区少平原、矿产资源匮乏、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其经济发展水平远弱于辽东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及锡林郭勒盟五个盟市,是我国最大的褐煤带。近年来受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口褐煤的冲击,区域内煤炭产业有一定下滑,经济增速亦呈下滑态势。黑龙江省近年来随着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农业仍为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支柱产业以汽车制造、石油石化、食品、冶金建材等为主。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省经济增速亦呈放缓趋势。


短期看来,宏观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呈现放缓态势,而上述区域内经济结构难有实质变化,随着高耗能产业去产能政策推进,预计区域内经济增速难有明显提升。



整体看来,1)各混合腹地经济同样均下滑严重;2)各混合腹地内,辽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弱;辽东地区支柱产业均以重工业为主,易受经济波动影响,故经济增速下滑明显;蒙东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黑龙江、吉林支柱产业较为丰富,近年来受经济疲软影响,以上三地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域内经济增速难有明显提升。


综上,散杂货以营口港对应的混合腹地范围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剩余港口对应腹地范围及经济实力相差不大。此外,大连港虽距离各混合腹地陆地较远而难以作为大宗干散货的主要出入海港,但因地理位置显著、水深条件优越、航线密集,仍在大宗散杂货中转方面占据辽宁省港口的主要位置。


二、集装箱港口对应腹地


集装箱港口腹地概念则略有其特殊性,外贸集装箱为节省成本而采取大船化,货源货主均分散,需多港挂靠,故国际班轮公司会选取地区经济发达、国际航线密集、国际航线交叉点港口作为集装箱中转港,辽宁省港口中仅大连港符合要求,故大连港基本垄断东北地区全部外贸集装箱(占比在95%以上),整个东北地区均为大连港外贸集装箱业务的独占腹地。大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与东三省进出口总额增速变化趋势相近。而内贸集装箱运输规模则较小,挂靠次数较少、直达航线较多,故班轮公司更偏好陆路运输距离最近、国内航线密集的港口,营口港和大连港均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其要求,二者共享东北地区腹地,近年来受腹地内贸下滑,货源争夺激烈,吞吐量增速呈现此消彼长态势。



综上,辽宁港口群对应腹地为东三省及蒙东地区,因周边大港林立,腹地难以拓展,腹地范围有限。东北地区支柱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区域内经济下滑严重。大连港直接腹地经济实力最强,且占据外贸集装箱腹地主要份额,营口港对应的混合腹地范围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在腹地经济下滑时抵御风险能力明显高于周边小港。二者内贸集装箱腹地重合度高,在货源减少状况下,内部竞争亦有所加剧。区域内小港口则因直接腹地经济实力弱、混合腹地竞争力差,在区域经济下行周期中经营压力将显著高于大连港及营口港。



港口货物吞吐的需求可分为进港(接卸)需求、出港(下水)需求及中转需求,其中进港(接卸)需求一般为原材料需求,包括炼厂对原油的需求、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以及火电厂对煤炭的需求等,出港(下水)需求则主要为产成品,包括成品油、钢材、纺织品、机械设备、汽车等,而中转需求则主要为泊位水深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中转港向周边港口中转货物的需求(或周边港向中转港喂给的需求)。故对于临港产业完善、腹地经济多元、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可得到进口原材料、出口产成品及货物中转等多方面的需求支持,而对于资源型港口,则仅有原材料下水需求支撑,更易受腹地产能调整及下游需求波动的影响。


主要货种吞吐情况概述


因腹地东北三省为老工业基地、内蒙古为资源大省,故辽宁省沿海港口吞吐货种中以石油为主的液体散货和以煤炭、铁矿石、粮食为主的干散货占比较高。从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对各港口功能规划中可看出(见表1),大连港不仅规划为集装箱干线港,同时也规划为散杂货的主要装卸港,其余港口则均为喂给港或辅助港。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辽宁省沿海五大港口运营主体披露的数据可看出(葫芦岛市建港较晚、规模很小,且缺乏公开资料,故下文不予以讨论),辽宁省各港口目前运输货种仍以油品(原油、成品油及天然气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煤炭、粮食等为主(见图1),各货种吞吐量在各港口内排名基本均位列前五名,其中油品在除丹东港外的各港口中吞吐量排名均为第一名,为辽宁省沿海港口目前最主要的货种(见表2)。而装卸格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大连港凭借其航线及产业优势,占据东北地区外贸集装箱及汽车滚装的绝大部分份额,但目前各港口干散货吞吐格局距离2009年的规划已有一定差异,营口港凭借陆路距离优势已超越大连港成为辽宁省干散货第一大港,丹东港与大连港亦相差不远。



为深入探究各货种的装卸需求,我们将研究对象细化到各货种对应的货主上。对于货主来说,物流环节实际仅考虑广义运输成本,陆路的超额成本可通过降低港口费率来弥补,若货主货量很大,则港口的话语权相对较弱,降低港口收费则成为各港口竞争货源的主要手段。而因海运规模效应显著,小货主对港口并无选择权及议价空间,故港口需求端研究标的主要为各货种的主要大货主,其生产经营状况在量价两方面均对港口有重要影响。


油品装卸格局


油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制品,其中以原油为主、成品油(90%为燃料油)次之,因国内整体成品油率不高且原油转运需求较大,故原油吞吐量实际占比远超成品油。港口成品油运输方向基本与原油相反,即主要的原油接卸港同时亦为主要的成品油下水港,故下文分析主要对原油装卸情况进行分析。原油装卸以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及盘锦港四个港口为主。以近年来各港口油品吞吐情况看(见图2),大连港持续排名油品吞吐量第一的位置,营口港紧随其后,且在2016年大幅的提升后与大连港的差距有所缩小,锦州港、盘锦港吞吐规模相对较小,盘锦港近年来增速很快,目前已接近锦州港的水平。整体看除锦州港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港口油品吞吐量均持续增长,其中大连港及营口港近两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规划》中明确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和锦州港为辅的接卸港布局,下文将具体分析此规划布局的原因、目前沿海原油运输的实际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原油供需格局


东北地区为我国主要原油产地及消费地之一,2015年其原油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国的26%和17%,其中黑龙江产油量长期排名全国第一,辽宁省原油消费量仅次于地炼企业众多的山东省排名全国第二。由图3~5可看出,近年来东北三省原油产量基本逐年下滑,目前产量维持在5,500万吨左右(其中黑龙江约4,000万吨),但原油消费量则基本保持上涨趋势,目前消费量约在9,500吨左右(其中辽宁约6,500万吨),供需缺口已扩大至4,000万吨。考虑到主要产油地黑龙江地区有一定比例的原油需输往东三省外的其他省市,故实际供需缺口更大,此部分缺口需要通过进口原油弥补。受益于此,辽宁省沿海各港口油品吞吐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起随着原油进口“双权”(进口权及使用权)放开,原油需求进一步增加,2016年港口油品吞吐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除辽宁省沿海港口外,东北三省还可通过中俄输油管道进口原油。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正式启用,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据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总量已达10,492万吨。目前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也即将贯通并将于2018年投产,加上之前的一线工程合计年输油量将达3,000万吨,预计将对辽宁省沿海港口原油进口量形成一定的挤压。


二、石化产业分布格局


东北地区产油地主要为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大庆油田、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油田及吉林省松原市的吉林油田,其中大庆油田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年产油量约3,500万吨,辽河油田及吉林油田年产油量分别约为1,000万吨和650万吨。东北地区的炼厂以中石油系为主、兵工集团系及地炼企业等为辅,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沿海地区(见表3)。


由表3可看出,1)吉林省原油产量及消费量规模均较小,基本依靠少部分大庆油即可维持供需平衡,不需对外进口原油;


2)黑龙江省围绕大庆油田有数家较大规模炼厂布局,但其原油加工量远低于大庆油田产量,故也不需对外进口原油,绝大部分大庆油连同进口的俄罗斯原油一同通过管道输往南方;


3)辽宁省炼厂众多,主要分布在大连、三锦(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地区及抚顺、辽阳等内陆地区,大庆油及俄罗斯进口原油一路南下供应抚顺石化、辽阳石化等后,可供应沿海炼厂的配额已较少,而沿海地区的辽河油田供应盘锦当地炼厂仍不足,故大连及三锦地区对海外进口原油需求很大。而成品油供需则基本和原油相反,黑龙江及吉林成品油产量基本与当地消费量对等,辽宁省则供大于求、外送需求较大。



三、进口原油接卸格局


辽宁省以沿海布局炼油产业,各港口直接腹地均有较大规模的炼厂,其中:


1)大连市因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水深条件好,地区炼厂产能最大,接卸的进口原油量也最多,地处大连市的大连石化及大连西太合计产能达3050万吨/年、年原油加工量约2,500万吨,基本全部依靠经大连港上岸的海上进口原油;


2)盘锦市以油兴城,地区炼化企业单体规模不大但分布密集,且区域内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地炼企业盘锦北燃,其在2015年原油“双权”放开后成为继东明石化国内第二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炼企业,每年原油进口及使用配额达700万吨,受益于此,周边港口2016年原油周转或吞吐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此外,兵工集团下属北方华锦目前在建原油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该项目为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重要项目,预计建成后周边港口油品吞吐量将得到较大提升;盘锦港建港时间较晚,且位于辽河出海口附近、淤泥堆积严重,自然水深条件较差,难以靠泊大船,故盘锦市石化企业目前仍主要依赖于营口港接卸原油,并主要通过大连港中转进口原油;


3)辽西地区(锦州、葫芦岛市)亦分布有中石油锦州石化、锦西石化两大炼厂,合计产能达1,400万吨/年,年原油加工量约1,100万吨,除加工部分大庆油外,主要依靠经锦州港上岸的进口原油;但锦州港因自然水深条件不足,难以靠泊接卸超过10万吨级的油轮(2017年3月曾靠泊载重14.85万吨的苏伊士船,但泊位基础设施未改进,实际接卸能力不稳定),两锦石化对10万吨及以上的进口原油轮仍主要采取大连港接卸再内贸过驳锦州港的方式;


4)近海内陆地区的石化企业如辽阳石化、抚顺石化仍对海上进口原油有一定需求,且在近年大庆油产量下滑、配额减少的情况下,海外进口需求进一步增加,进口来源以陆路距离最近的营口港及进口量最大的大连港为主。


从目前来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辽宁省沿海港口实际形成进口原油中转以大连港为主、国内原油中转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为辅,原油接卸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锦州港、盘锦港为辅的格局。近年来因东北三省原油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各港口原油吞吐量基本均呈上升态势。随着盘锦港的进一步建设完善及北方华锦炼化项目的投产,盘锦港及营口港接卸的原油及大连港中转的进口原油将有所增加,但整体原油运输格局仍将保持稳定。


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国内乘用车保有量仍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原油需求量仍较大,考虑到欧佩克减产执行到位率低叠加美国页岩油复产导致国际油价上行压力较大,故短期内海上进口原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东北规模较大的地炼企业较少,短期内难有新增的地炼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及使用权,故预计未来几年辽宁省港口原油吞吐量增量将主要来自北方华锦1,500万吨/年加工能力炼化项目的投产。


铁矿石及钢铁装卸格局


与原油、成品油逻辑相同,港口铁矿石运输方向也与钢铁相反,即主要的铁矿石接卸港同时亦为主要的钢铁下水港,故下文主要对铁矿石装卸情况进行分析。铁矿石及钢铁装卸以营口港、大连港和丹东港为主,锦州港及盘锦港规模相对较小。以近年来各港口铁矿石及钢铁吞吐情况看(见图6~7),营口港远超其余港口,各港口铁矿石吞吐量每年呈涨跌互现、总吞吐量呈震荡态势,钢铁吞吐量近三年则基本保持下滑。《规划》中明确沿海铁矿石运输形成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的接卸港布局,但目前实际情况与规划存在一定出入,下文将对当前辽宁省沿海港口铁矿石及钢铁运输格局形成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一、铁矿石供需格局


东北三省钢铁产业主要集中于辽宁省。辽宁省为我国铁矿石及钢材的主产地之一,其铁矿石产量仅次于河北省和四川省排名全国第三位,钢材产量仅次于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及天津市排名全国第五位。辽宁省内的鞍本铁矿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鞍钢集团(含攀钢)、本钢集团2016年粗钢产量分列全国第四、第十位。我们对辽宁省铁矿石供需情况做了大致测算(见表4),虽然辽宁省铁矿石原矿产量较高,但因其品味仅约25%左右,故实际仍远无法满足省内钢厂的需求;且考虑到混矿需求,实际供需缺口远大于测算数,省内钢厂对巴西、澳洲等地的高品位矿石进口需求较大。需要注意的是,表4中辽宁省省内铁矿石原矿产量数据与省内最大钢铁企业鞍山钢铁集团披露的数据口径有较大差异,故以此测算出的进口铁矿石量及变动趋势与沿海港口铁矿石吞吐量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



二、进口铁矿石需求分布


辽宁省钢铁产业主要分布在鞍本铁矿、朝阳铁矿周边及部分沿海地区。其中鞍本铁矿周边分布有鞍山钢铁集团鞍山基地、本钢集团等钢铁企业,为辽宁省最主要的钢铁产区,也是铁矿石需求最大的地区;营口市拥有鞍山钢铁集团鲅鱼圈基地及五矿营板两家大型钢铁企业,产量仅次于鞍本地区,因周边无铁矿,故所需铁矿石基本全部来自于海外进口;朝阳铁矿周边主要分布有鞍山钢铁集团朝阳基地及凌钢集团,但因整体产能不大、铁矿石自给率高、国内采购量较大,故每年进口的铁矿石量相对较少。



三、进口铁矿石接卸格局


不同于石化产业主要布局于各港口的直接腹地,钢铁产业主要分布在各港口的混合腹地,且进口铁矿石主要需求地鞍本地区对应的港口较多,互相之间竞争较为激烈。表6中我们测算了辽宁省主要钢铁生产基地与各港口距离,可以看出在对主要的生产基地中,营口港在距离上占据明显优势,大连港距离均较远。


具体到各钢厂所需进口铁矿石经各港口上水情况,我们首先做出如下说明及假设:


1)鞍山钢铁集团朝阳基地及凌钢集团所需进口铁矿石量较小,且主要经锦州港和葫芦岛港上水,与其他港口竞争不大,此处不予分析;


2)假设各钢厂就近利用资源,若周边铁矿石可满足需求则不依赖进口,不考虑各钢厂对省内低品位铁矿石和进口高品位铁矿石进行混配的情况;


3)依据表6测算,对于距离不同的港口,我们根据具体距离差距给出铁矿石上水量相应权重;


4)一般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为分散风险往往会多点布局铁矿石上水港口,且除距离外,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也为钢企选择港口的重要因素;


5)大连港与混合腹地距离较远,但其地理位置优越、外贸航线较多,自然水深条件好、可靠泊超大型矿砂船,且大连港可为四大矿山提供保税及混矿服务,故对各生产基地均相应调高其权重。



由上表测算可看出,营口港因距离优势而在铁矿石接卸方面远超大连港及丹东港,丹东港则主要接卸本钢集团所进口的铁矿石,大连港则因其综合优势也占据一定的铁矿石上水及中转份额。实际情况与我们测算的结果大致相符。此外,黑龙江及吉林的大型钢铁企业如通钢集团对大连港、丹东港接卸的铁矿石需求也较大;中小钢企铁矿石自给率低,对进口铁矿石依赖较大,仍主要依赖以上三个港口。考虑到钢铁未来数年难有新增产能,目前产能分布基本稳定,未来辽宁省沿海铁矿石接卸格局仍将以营口港为主,大连港、丹东港为辅。


从近年来辽宁省内钢企实际经营情况来看,省内主要两家钢铁企业鞍山钢铁集团、本钢集团2012~2015年粗钢产量增速基本呈现震荡态势,生产压力较大,且二者一直以来均承担企业办社会职能,社会负担较重,近年来整体呈现大幅亏损状态。因省内钢企集中度很高、话语权较强,港口装卸受其经营状况影响很大。虽然港口装卸费仅占钢企成本的很小一部分,但因主要钢企持续处于薄利或亏损状态,其对于港口装卸费的敏感性有所提升,辽宁省部分港口近年来为争夺货源而在装卸费上对主要钢企有一定让利。



2016年以来,因钢价持续上涨,钢铁行业盈利明显好转。随着钢铁去产能的推进、焦炭价格的上涨,钢企对于进口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占比有所增长,带动主要铁矿石接卸港口吞吐量有所提升。但考虑到辽宁省港口接卸的铁矿石主要为货主矿、贸易矿较少,而省内主要钢企铁矿石自给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且长期来看钢铁需求面难有显著改善,辽宁省沿海港口铁矿石接卸仍将维持震荡态势。


煤炭装卸格局


港口装卸的煤炭中动力煤占据绝大部分,炼焦煤次之,无烟煤则相对较少。煤炭运输呈现出很强的单向性,下水港和接卸港划分明确,且不同于原油和铁矿石,煤炭主要用于一次消耗,很少有副产品通过港口反向运输。目前辽宁省各港口煤炭吞吐量差距不大,各港口均承担较多的煤炭下水或装卸任务(见图1)。其中以营口港吞吐规模最大,但同时近年下滑量也最大;锦州港煤炭吞吐量从第二跌至第四,下滑幅度很大;大连港和丹东港则一减一增,但变动幅度均不大。整体看辽宁省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呈持续下滑趋势,且其降幅远超其他货种。装卸格局方面,《规划》中明确煤炭运输系统以锦州港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下水港,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等港口为煤炭接卸港,主要为沿海电厂等企业服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的格局与当初规划仍较为相符。下文将从辽宁省煤炭运输格局角度来分析近年来辽宁省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持续下滑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煤炭供需格局


东北地区煤炭产量及消费量均排名国内中游水平,近年来产量及消费量基本均呈现负增长。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鸡西、鹤岗、双鸭山地区和辽宁省阜新地区,曾一度是我国煤炭主产区之一,但因开采年限均已有数十年或一百多年,目前煤炭资源已处于较低水平、剩余开采难度已较大,未来产量仍将进一步下滑。而东北三省为老工业基地,火电、钢铁、化工等产业煤炭消耗量均较大,且气候寒冷,全年供暖期长达六个月,燃煤供暖消耗量同样较大。近年来因煤炭产量下滑严重,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缺口呈持续扩大趋势,但随着地区经济下滑,供需缺口增速有所放缓(见图2~4)。辽宁省因经济最为发达,煤炭供需缺口最大,目前约在9,000万吨左右;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则约在4,000万吨左右。整体看来,东北三省煤炭自给率较低,对外部煤炭需求较大。



二、煤炭装卸格局及趋势


东北三省外部煤炭主要来自三个方向,其一也是最主要的为东三省西部的蒙东地区,其二为俄罗斯、朝鲜地区进口的煤炭,其三为华北地区通过铁路或海运发送的煤炭。其中俄罗斯地区进口煤炭铁路运输成本较高、进口量不大;朝鲜的无烟煤为国内无烟煤进口的主要来源,一般经大连港中转后发往国内各地,但今年2月起国内已禁止自朝鲜进口煤铁等产品。蒙东地区煤炭资源除铁路运往东北三省外,仍有部分煤炭通过沿海港口下水运至南方电厂,故实际上辽宁省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需求主要来自于蒙东地区,而煤炭接卸需求主要则来自于地区的电厂、钢厂等,下文将分别做出分析。


(一) 港口煤炭下水格局


蒙东地区煤炭下水港主要为距离较近的锦州港、葫芦岛港、盘锦港和营口港,其中锦州港为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承担其煤炭资源下水的主要任务,营口港则距离次之,亦分担部分下水任务。蒙东地区自北向南分别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则在蒙东西部,不与东北三省接壤。蒙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褐煤带,探明煤炭储量约900亿吨,分布有十余个大型褐煤田以及大量的中小褐煤田,2016年蒙东地区煤炭产量超过2.2亿吨。因褐煤不易储存和运输,存在一定的销售区域局限性,故蒙东地区坑口电站发展较早,但因对外电力输出通道不畅,长期存在较为严重的“窝电”问题,外送煤炭比例仍然较高。我们大致测算了2015年蒙东煤炭外送量与东北三省煤炭缺口对比情况(见表1),可看出蒙东地区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在扣除火电、化工等就地转化的煤炭后,可供外送的原煤仅约1亿吨,远无法满足东北三省需求。故从物流成本及褐煤不易长距离运输的角度考虑,蒙东的煤炭主要均送往东北三省,通过沿海港口或铁路专线南下的煤炭量较少,难以支撑辽宁省沿海港口成为煤炭下水大港。



竞争方面,蒙东的褐煤与印尼、越南等地进口的褐煤品质接近,但到岸价并无优势,近年来华南及华东地区沿海电厂对进口褐煤偏好有所增加。我们对比了蒙东主要对外输煤的锡林郭勒盟地区近年来原煤产量及国内褐煤进口量(见图5),可看出2012年起锡盟原煤产量持续下滑,而进口褐煤则基本保持较高的增速,2016年全国褐煤进口量已基本接近锡盟全盟煤炭产量。进口褐煤的增长对蒙东褐煤外送形成较大的冲击,相应主要下水港锦州港及营口港煤炭下水量也持续大幅下降。虽然2017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煤炭进口管理措施,包括禁止国家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但从数据显示,2017年1~7月,国内进口褐煤仍同比增长27%至4,255万吨。考虑到国内煤炭产能仍将长期受去产能政策限制、国内煤价持续处于高位,故未来南方电厂仍对进口褐煤有较大的需求,蒙东褐煤外送将持续承压。



此外,蒙东地区主要煤电企业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近年来欲打造“白音华煤田—赤大白铁路线—锦州港煤炭专用码头”煤炭运输全产业链,但其与锦州港合建的煤炭专用码头的环评报告于2014年被环保部否决,目前仍未投产运营,对锦州港的亿吨码头计划以及中电投仿造中国神华打造煤电运输产业链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整体看来,蒙东地区煤炭外送量远无法弥补东北三省用煤缺口,且主产褐煤品质较差、不易储存和长途运输,故通过港口下水外送的量较少,锦州港等辽宁省港口难以成为煤炭下水大港。而锦州港、营口港作为蒙东煤炭主要下水港,受进口褐煤冲击、上游煤田减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下水煤炭量下滑较为严重。考虑到国内优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沿海沿江电厂为降低成本对褐煤配烧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随着蒙东地区煤化工项目陆续上马、特高压线路陆续修建和投产,地区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进一步提升,且进口褐煤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蒙东外送的煤炭将进一步减少。


(二)、港口煤炭接卸格局


由表1可知,黑龙江、吉林主要依靠呼伦贝尔及通辽的煤炭及部分铁路调入的煤炭基本可保持供需平衡,对海运煤炭需求较大的仍为辽宁省。而因津冀港口群距离辽宁省港口群过近,实际上海运并未显著降低运输成本,且海运运输时间较长、装卸较为耗时,故港口接卸煤炭主要服务于沿海电厂;但因东北地区铁路网与主网络相对脱离,客货均需通过京沈、京承—锦承、京通三条铁路线出关,运能相对有限,故港口接卸煤炭同时为内陆铁路运输的补充。辽宁省距内陆最近的规模化港口为营口港,故营口港不仅负责接卸沿海电厂所需的煤炭,也承担接卸部分内陆电厂所需的煤炭。


由图6可看出,除大连市外,辽宁省各沿海地市近年来发电量增长缓慢,相应沿海电厂对港口煤炭接卸需求也较为疲软,而大连市发电量高增速带来的接卸煤炭增长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朝鲜及俄罗斯进口煤炭中转需求的下降。而由图7可知,辽宁省因经济持续下滑,全省火电发电量增速缓慢,内陆地区对沿海煤炭接卸需求也有所下滑。此外,炼焦煤及焦炭运输逻辑与铁矿石类似,近年来其接卸量亦受省内钢铁企业经营影响而承压。



综上可得,辽宁省以锦州港、营口港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下水港,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等港口为煤炭接卸港,主要为沿海电厂等企业服务。因蒙东地区煤炭主要用于就地转化及供应东北地区,南下的煤炭相对较少,且近年来受进口褐煤的冲击,外送港口下水量大幅减少;而直接腹地及间接腹地经济均持续下滑、发电量增长缓慢,港口煤炭接卸量同样持续承压。未来随着蒙东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进口褐煤持续高位、朝鲜及俄罗斯进口煤中转减少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叠加,预计辽宁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将进一步下滑。


粮食装卸格局


港口装卸的粮食主要种类为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其中玉米为东北地区贸易及港口吞吐的主要品种。粮食装卸以营口港、锦州港、大连港及丹东港为主,由图8可看出,近年来辽宁省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有所波动,各港口涨跌趋势基本一致。《规划》中明确散粮运输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锦州港为辅的粮食装船港布局,但目前营口港及锦州港实际上已成为粮食运输的主要港口。下文将从东北地区粮食供需情况、全国粮食运输通道来分析辽宁省沿海港口粮食运输格局未来发展趋势。



一、 玉米供需格局及运输情况


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2016年总产量0.96亿吨,占全国产量的44%。由图9可看出,除辽宁外,2015年前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地玉米产量基本均保持增长,2016年产量则有所下滑。考虑到玉米消费主要集中于养殖行业,而国内养殖行业主要分布在南方,故东北地区仍将长期作为国内主要玉米外送地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粮食自给率位于95%的基本自给线以上,但区域间供需失衡严重,东北(含内蒙古)、华北(含山东)和西北为主要产区,华北、华东和华南为主要需求地区,故国内粮食运输整体呈现出“北粮南运”的格局。其中,华北地区基本可以自给,外运主要通过公路及铁路运往华东地区,少部分通过秦皇岛港、青岛港等港口下水;西北地区主要通过铁路及公路外运西南地区;华东及华南的粮食缺口主要靠东北地区弥补,东北粮食外运主要采用铁海联运方式,在锦州港、营口港等港口下水。港口吞吐量反映需求情况,其变动提前于产量变化,故2015年锦州港、营口港粮食吞吐量大幅下降,相应2016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有所下滑。


二、玉米需求变化情况及未来趋势


自200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临时收储政策,2008~201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持续增长,相应锦州港、营口港作为国内玉米主要下水港,2015年之前玉米下水量保持稳定增长。但临储政策施行多年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库存消费比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首次下调,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农户惜售导致贸易量有所下降,锦州港、营口港、大连港粮食吞吐量均显著下滑;2016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消,国家积极推进玉米市场去库存,各港口玉米下水量相应有所回升。


未来趋势方面,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目前玉米种植面积已有所减少(见图10)。而玉米下游养殖行业景气度也持续下滑,近年来生猪存栏水平持续走低,玉米饲用需求依旧低迷,且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呈持续下滑的趋势,短期内生猪存栏不会有明显提升,玉米饲用需求难现拐点(见图11)。玉米市场去库存带动的港口玉米下水量提升难以持续,未来辽宁省沿海港口玉米吞吐量仍将继续下滑。




整体看来,东北地区作为玉米主产区,玉米外送的需求仍较大,距离玉米产地较近的锦州港及营口港承担了玉米下水的主要份额。但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而下游养殖行业短期内需求难有提升,故预计未来辽宁省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仍将继续下滑。


其他货种装卸情况


各港口占比较大而其他港口相对较少的主要为:1)大连港:外贸集装箱、滚装汽车;2)营口港:内贸集装箱;3)丹东港:矿建材料。其中内外贸集装箱对应货种较多,实际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但目前阶段国内外经济短期内均难有显著好转,故内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将持续承压。


东北三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2016年地区汽车产量合计占同期全国的近12%,区域内分布有一汽集团、华晨集团、东风日产、辽宁曙光等众多汽车生产厂商。大连港作为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的主要汽车滚装码头,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汽车滚装口岸之一。2016年大连港汽车吞吐量57万辆,占东北地区汽车吞吐量90%以上,主要为内贸吞吐量(见图12)。


大连港汽车装卸需求主要来自华晨集团及一汽集团,装卸的主要产品为华晨宝马和一汽大众。其中,1)华晨宝马定位为国产高端车,销售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的江浙沪地区和华南地区,考虑到华东及华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消费能力较强,乘用车保有量维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大连港汽车吞吐量提供稳定的需求来源。2)一汽集团总部位于长春,2016年集团下属子公司一汽物流参股大连港汽车码头(持股比例20%),今后其汽车将全部经由大连港下水。未来集团新建的青岛和天津厂区投产后,将对总部地区在华北、华东销售形成一定的分流,对大连港下水量有一定影响。整体看来,大连港滚装码头东北地区的主要客户稳定性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目前国内乘用车保有量仍保持稳定增长,且消费升级带动替换需求增加,预计未来大连港滚装码头吞吐量将保持稳定增长(见图13)。




丹东港矿建材料吞吐量排名辽宁省沿海港口第一位,2016年高达5,165万吨,占其总吞吐量的近33%。丹东港吞吐的矿建材料主要为砂石,其来源于丹东港集团对鸭绿江航道清理以及航道治理过程中所得,砂石通过丹东港上岸后再销售给丹东以及周边地区的基础建设单位及房地产开发单位。故丹东港砂石装卸实际上为丹东港集团砂石销售过程中的一个物流节点,负责砂石装卸的码头与货主码头的概念类似,并不在本文公共码头的讨论范围之内。


综合上文分析,辽宁省沿海港口各主要货种吞吐量均面临增长放缓或下降的风险。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各港口通过扩大货源地及货种而对主要货种吞吐量下滑有一定弥补,但整体吞吐量增速仍呈现放缓趋势,且腹地产业景气度下行也导致港口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经营压力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大宗·金融知识库

点击查阅

大宗业务: 套期保值 | 套利 | 套利心得 | 商品定价 | 贸易融资 | 融资方式 | 仓储 | 航运第一季 | 航运第二季 | 航运第三季 | 航运衍生品 | 油轮 | 商品风暴 | 钢贸 | 石油贸易 | 衍生品 | 公司研究


品种系列: 玻璃 | 黄金 | 菜粕 | 玉米 | 甲醇 | 甲醇第二季 | 塑料 | 钢铁 | | | 螺纹 | PTA | 橡胶 | 大豆 | 小麦 | | 煤炭 | 石油 | | 棕榈油 | 棉花 | ETF期权 | 铁合金 | 原油 | 铁矿石 | 茶油 | 沥青 | | 天然气 | 咖啡 | 棉纱 | 白银 | | 饲料 | 鸡蛋


公司产业: 伊藤忠 | 住友 | 丸红 | 三井物产 | 亚洲粮商 | 油脂油料 | ABCD | 油脂巨头 | 中粮 | 益海嘉里 | 巨头年报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大宗寡头 | 国内粮油 | 必和必拓 | 淡水河谷 | 孟山都 | 中储粮 | 鲁花 | 中纺集团 | 嘉吉 | ADM | 邦吉 | 路易达孚 | 嘉能可 | 贡沃 | 粮油争霸 | 埃克森美孚 蒂森克虏伯 | 巴斯夫 | 化工第一季 | 化工第二季 | 化工第三季


宏观系列: 金融危机 | 资产配置 | 投资时钟 | 非农 | 楼市 | 中国经济 | 矿产资源 | OPEC | 货币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政策 | 中国金融史 | 地缘政治 | 一带一路 | 中国历史 | 中国经济 | 脱欧


金融系列: CTA基金 | 桥水基金 | 金融女郎 | 高频量化 | 对冲基金 | 资管 | 泽熙 | 股票 | 债券 | 外汇 | 期权 | 主权基金


交易系列: 德州扑克 | 交易员 | 交易理论 | 交易系统 | 风险控制 | 技术分析 | 交易心理 | 个人修炼 | 交易书单 | 交易故事 | 均线 | 金融女郎


大宗地理:

美国 | 阿根廷 | 新加坡 | 俄罗斯 | 瑞士 | 日本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巴西 | 巴拿马 | 土耳其 | 伊拉克


人物系列: 石油大亨 | 沈文荣 | 宁高宁 | 索罗斯 | 利佛摩尔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至 扑克投资家(puoke.com)

获取 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