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钢铁俱乐部
中泰证券钢铁研究团队行业信息分享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芯片股,暴涨!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汽车零部件公司“跨界”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占比上升!人民币大消息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稳外资!两部门重磅部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钢铁俱乐部

【中泰钢铁新材料|行业深度】环保限产专题 -采暖季限产启动

钢铁俱乐部  · 公众号  · 证券 证券  · 2017-10-16 22:53

正文

投资要点

前言: 随着重大会议召开在即以及采暖季的临近,环保限产的政策颁布和施行开始加速推进。不同于以往,此次针对2017年采暖季所进行的限产不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强度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势必会对行业供需面产生重大影响。近期市场预期在需求下滑和供给收缩之间来回摆动,库存变化造成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针对市场分歧,我们拟通过回顾对比过往环保限产案例,并结合最新限产政策方案来量化分析后续采暖季限产对行业供需层面的影响;


史无前例的限产: 此次采暖季环保限产与以往有三大不同:1、首次明确以高炉生产能力计,过往限产主要限制铁前系统,由于钢厂可以提前储备原材料存货,最终对产量实质影响有限;2、限产时间长,本次针对2017-2018年采暖季限产时间跨度为4个月(个别城市方案超过4个月),以往限产历时1-3周;3、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做了明确细致规定;


对产量影响: 分限产区域看,如果限产范围覆盖整个“2+26”城市区域,2017-18年采暖季期间生铁和粗钢产量将分别同比降低15.3%和12.9%,日均生铁和粗钢产量将分别减少29.6万吨和28.7万吨;如果限产区域仅限于目前已出具方案明确采暖季限产50%的10个城市,生铁和粗钢产量将分别同比降低12.1%和10.2%,日均生铁和粗钢产量将分别减少23.5万吨和22.7万吨。分产品看,2017-18年采暖季期间生铁产量同比降低区间为12.1%-15.3%,粗钢产量同比降低区间为10.2%-12.9%。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重大会议临近,出于会议前环保因素考虑,类似邯郸武安提前限产的情况可能会在其他城市出现,虽然还未看到钢企大规模提前限产的情况,但需要密切跟进;


对下游需求影响: 最严停工令的相继发布加剧市场对于环保限产背景下需求下滑的预期,从已经公布的北京、天津等城市政策来看,“一刀切”的倾向较为强烈,需求限产比例应该会大于供给,限产比例按照强度高低分别假定为70%和50%,以此粗略估算采暖季期间“2+26”城市下游需求将分别同比降低10.4%和7.4%;


限产对供给影响更为明显: 通过以上供需结构综合量化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假设宏观经济、钢材进出口持平,不同限产强度下,截至2017年年底,预计供需缺口将持续小幅收窄,“供需双杀”背景下,采暖季环保限产对供给影响略大于需求。高强度限产背景下,供需缺口收缩幅度更大,意味着相比低强度限产,供需关系更为强劲,钢价支撑力度更大。钢价前期超跌后存在反弹需求,而供给端的大幅收缩有望增加价格回升弹性;


投资策略: 今年经济整体走势偏平,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更多来自于预期造成的存货摆动。近期宏观预期重新摆向乐观,整体商品价格重新反弹。我们预计四季度经济受基建放缓影响较三季度小幅下滑,但程度可控,今年经济依然保持稳态走势,黑色商品前期超跌后有反弹需求。另一方面采暖季环保限产对于行业后续供需关系整体构成利好,部分地区已经提前至十月进行,供给端的大幅收缩有望增加价格回升弹性,钢铁板块反弹可期,可以关注标的如八一钢铁、*ST华菱、韶钢松山、新钢股份、南钢股份、马钢股份、宝钢股份、方大特钢以及柳钢股份等。


风险提示: 环保限产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环保限产强度日益增大

前言

随着重大会议召开在即以及采暖季的临近,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相关城市关于环保限产的政策颁布和施行开始加速推进。不同于之前针对重大会议或者重污染天气而进行的短时间紧急限产,此次针对2017-18年采暖季所进行的限产不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强度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势必会对行业供需面产生重大影响。近期市场预期在需求下滑和供给收缩之间来回摆动,库存变化造成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针对市场分歧,我们拟通过回顾对比过往环保限产案例,并结合最新限产政策方案来量化分析后续采暖季限产对行业供需层面的影响;


限产成效日渐显著: 钢铁行业的限产行动从2003年至今从未停滞,然而2003-2014年长达十余年的限产过程因为各种原因收效甚微。近几年从环保角度出台的“限产令”对钢企生产、钢价的影响愈加明显,落实到社会的影响就是公众对于“会议蓝”效果的认可和期待,反映出政府政策出发点及落实强度已经发生了质变。

环保限产执行力度趋严

2014年3月底,北京经历了当年PM10浓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空气里弥漫的沙尘尚未消散,一项严格的空气污染应对措施随之出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由于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加大了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严格的环保执法环境。在新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应急措施也进一步升级:扩大了工业企业停、限产措施的范围,将空气重污染停、限产企业数量由现行的141家重点企业,扩大到除保障城市运行外的全市大气污染排放主要工业企业。随着政府层面对于企业限产的监察处罚力度增大,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4-2016年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数由120降为113、1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83天升至203、213天;

环境治理加速推进: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尤其是针对京津冀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钢铁行业相关的重要环保政策,在重大会议召开、雾霾加剧等特殊时期对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实行紧急限产以保证空气质量。环保部门加大环保督查巡视力度,查封大批偷排污染企业以及失职地方政府,钢铁限产措施执行力度日趋严格,对行业供需及市场情绪开始产生实质性影响。

以史为鉴限产影响几何

限产限什么?如何限?

根据钢铁企业实地调研情况,我们了解到 此前环保限产主要是针对铁前系统 。所谓铁前系统,简单来讲,是冶金行业对包括矿山、烧结、球团、焦化、原料、炼铁生产运输系统的统称。环保限产的主要措施是限制烧结机生产和延长焦炉的出焦时间,从而在原材料供应环节达到限产目的。在重污染天气出现时,京津冀区域内相关地区政府根据污染级别,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预案响应级别包括红色预警限产、橙色预警限产等四个级别。根据公司调研情况来看, 红色预警期间钢铁企业限产50%,橙色预警限产30%。 此外,在重大会议召开前期及期间,相关地区也会采取限产措施,保障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

限产事件频发: 近年来,我国召开数次重大会议,会议召开期间及之前大都采取较为严厉的行政手段限制包括钢铁在内的重污染行业生产活动。从2014年北京APEC会议到2017年北京两会,重大会议期间行政干预的力量对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钢价的走势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近两年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相关地区政府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案》,采用临时限产的方式以缓解雾霾。

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限产政策对产量限制作用明显: 限产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对生产设备产能利用率的限定,即缩减钢铁产量。以唐山地区为例,在环保限产期间,可以观测到高炉产能利用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反映出环保限产对当地钢铁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限产同期空气质量状况的明显好转也间接印证了这一观点。为了更好的凸显限产效果,我们进一步将历次环保限产按照历时天数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在图中对应黑色,红色,黄色条状区域)。总体上来看,限产级别越高,高炉开工率下降幅度越大,钢材产量受限程度越高。当然也有例外,今年两会期间,唐山地区政府出台较为严格限产政策(包括延长出焦时间等),而当时的高炉开工率下降并不明显,同时AQI(空气质量指数)也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意味着大幅减产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我们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高盈利状态下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对环保达标企业较为宽松、钢企提前进行原材料备货等。下面我们以APEC、中东欧、G20峰会三个案例来详细解读:

APEC会议(2014.11.5-11): 会议期间,重点控制区域全程启动企业停产、限产和施工工地停工措施。我们以唐山作为切入点分析APEC会议限产政策给周边钢铁企业产能端造成的影响。选择唐山理由有两点:一、唐山钢产量占河北全省比例50%左右,同时唐山与北京的距离恰好在二类重点控制区域的边界上;二、河北粗钢产量占全部限产省份比例高达60%且位于环境保障核心区域。唐山建材产线约108条,其中直供产线为58条,调坯产线为50条。受会议影响,唐山本地建材调坯企业产线共50条,其中长期停产条数28条,正常生产的产线停产22条;

中国-中东欧国家地区领导人会议(2016.6.16-17): 本次会议是唐山世园会召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因此相应的空气保障措施也是较为严格的一次。假设地方政府对50%烧结机进行限产,实际减产规模30%,停产时间从6月14日至21日共计8天;


G20峰会(2016.8.22-9.6): 在G20峰会前后,对污染性企业采取“短期”的停产措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以保证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其中浙江省内8月22日起,高炉、转炉、轧钢各减产50%;8月30日起,烧结机全停,9月6日恢复生产。轧钢、烧结机直接影响钢材的生产,该指令意味着浙江省钢材停产50%状态维持5天(实际减产30%),停产100%(实际减产70%)维持10天。

对钢材需求的影响

限产除了对供给端产生影响外,还会压制下游需求。 钢铁行业下游限产主要集中在建材领域,限产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主要指的是对建筑工地的停产限产,后者通过实行交通管制,限制工地所需的钢材等原料的运输,达到限制工地开工的目的。当然,由于钢铁行业下游需求较为分散,且不像对生产端有明确的比例限定,因此量化判断难度较大;


APEC会议: 涉及区域广,停产时间集中。11月3日零时至11月11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停止一切施工作业(抢险抢修工程除外)。施工现场的渣土、砂石、水泥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严禁上路行驶。对渣土运输、货运车辆以及外埠进京车辆实施管控;河北省提出,会议期间,将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重点区域内的881处建筑施工工地也将停止作业;山东省在会议期间全省2534个各类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工地停止作业;天津市确保会议期间全市315家建筑工地、83家拆迁工地、38家市政工程和15家水利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和工程渣土运输;


中国-中东欧主要领导人会议: 涉及区域小,停产时间集中。会议期间对部分道路实施限制性交通管理措施。唐山市中心区范围内,对非营运小型客车、微型客车实施尾号轮换限行措施;活动会场周边区域内部道路禁止小型货车(含持有通行证)通行;唐安路禁止重型、中型货车通行。施工工地等行业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序的企业全部落实了停产、停工措施;


G20会议: 涉及区域广,停产时间长。浙江省官方确认的下游停工时间为8月26日-9月6日,但是在8月初开始实施水上交通管制,8月中旬开始实施货车运输管制。交通管制的提前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工地原料的运输,以会场为中心辐射区域8月中旬起开工率极低。经过测算杭州中心城区(50公里范围内)月度消费量大概在60万吨,杭州(100公里范围)月度消费量在100万吨,杭州中心城区至少停工1个月,预计影响杭州中心城区需求在60万吨。杭州以及周边(100公里范围)整体可能停工20天,由此测算杭州地区整体需求可能会减少86.5万吨。在一级管控时间内建筑施工停工范围可能扩展到300公里,以停工10天计算,影响主要区域主要包括宁波,预计影响消费量在10万吨。因此总计G20期间浙江地区建材消费量大致减少100万吨。

环保限产扰动钢价走势

会议前期钢价上涨: 我们以近几年主要的环保限产会议事件为例,来分析对钢价的影响。考虑到会议限产一般在会议前1-2周开始实施,我们划分会议前十天、期间、后十天三个阶段来解析钢价变化。出于行政环保压力,会议前期地方政府会发文限制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生产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叠加市场对供需面收紧预期,整体来看,会议前期钢铁价格会出现小幅上涨。随着会议召开市场预期释放完毕,会议期间价格整体平稳但有小幅回落。会议结束后,钢企复产,下游开工率回升,供需两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回归;


螺纹价格涨幅居前,期货高于现货: 从分产品角度来看,螺纹现货价格在会议前10天平均涨幅6.08%,高于其他钢材品种(介于4-5%)。同时,螺纹期货价格涨幅高于现货,反映出市场预期对于限产事件的反应更为强烈,受事件影响价格波动更为剧烈。

供给曲线陡峭放大价格弹性: 经历了长期行业景气度下行,2016年年初以来,随着基建和地产为代表的需求侧企稳反弹,钢价大幅上涨,行业盈利大幅度回升。同时过去几年行业熊市带来大量企业关停并转,产业集中度提升,使得供给曲线变得更为陡峭,从而加大钢价及盈利对于需求复苏的弹性,环保限产对行业的影响也被放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史无前例的限产

政策背景: 2017年3月,环保部联合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范围涉及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6个城市外加北京和天津2个直辖市,即“2+26”城市。针对钢铁行业明确提出,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基于该方案,8月21日环保部联合相关部门又发布了更为详细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随后至今部分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工作规划:


限产范围: 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滑县、长垣县、郑州航空港区);


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3 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与以往限产不同点: 1、首次明确以高炉生产能力计,过往限产主要限制铁前系统,由于钢厂可以提前储备原材料存货,最终对产量实质影响有限;2、限产时间长,本次针对2017-2018年采暖季限产时间跨度为4个月(个别城市方案超过4个月),以往限产历时1-3周;3、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做了明确细致规定。

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数据背景: 炼铁产能数据以2016年为基准,虽然2017年个别城市有去产能情况,但进展难以跟进暂不考虑,钢材产量数据取自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6”城市中有高炉炼铁产能的是17个,炼铁产能合计3.05亿吨。截至目前包含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四个重点城市在内共10个城市颁布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限产时间和比例,炼铁产能合计2.41亿吨。 其中唐山、邯郸下属县级市武安、安阳限产时间超出采暖季时间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邯郸武安从10月8日开始进行实质性限产,唐山和安阳颁布的只是预案,正式方案未下达之前限制的主要还是烧结环节。由于难以统计各城市的生铁产量, 以2016年唐山地区高炉产能利用率平均值85%来粗略估算,“2+26”城市和10城市2016年生铁产量分别为2.59亿吨和2.05亿吨;


计算方法: 2017-2018年采暖季期间钢厂统一按照限产50%比例满负荷生产,限产周期4个月(120天)。限产范围分为“2+26”城市、已经明确采暖季限产的10个城市以及四个重点城市。考虑到限产以高炉生产能力计算,基于2016年生铁产能核算生铁产量,2016年铁钢比约为0.95,2017年由于成本因素钢企添加废钢增多,铁钢比降低至0.9左右,以此为基准推导粗钢产量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