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是正宫的格局。-20250206153725 ·  12 小时前  
财宝宝  ·  大家不要去用别人家的婆姨。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吴军:未来经济发展的唯一解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4-09-05 08:15

正文

封面图 | 《从21世纪安全撤离》剧照

为什么人类总是犯类似的错误?未来科技发展会拉大还是抹平贫富差异?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个人资产是什么?


今天分享一篇吴军老师的文章,他简明扼要地回答了上述问题,相信对大家理解变化、思考自身定位颇有助益。


作者:吴军

来源:中信书院摘编自《脉络》



1.为什么人类难以吸取教训?



有人曾经问我,人类从历史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我回答说,人类几乎没有吸取任何教训。 换句话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普遍存在。

有一本写得非常好的书就是约翰·戈登的《伟大的博弈》,它讲述了美国金融投资的历史。读完这本书之后大家会发现,整个西方金融史,就是一次次金融危机、一次次股灾和崩盘的历史。 虽然人类总试图在吸取教训,并且在制度上做了很多的改进,但是同样的错误还会一次次再犯,不断循环。

如果大家对比一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908年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流动性的危机。当然它们的背后都是对于金融体制信心的危机,而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要注入流动性。

唯一不同的是,100多年前是靠J.P.摩根个人的力量重塑信心,而100年后是靠美联储给大家重塑信心。

为什么人类如此难以吸取教训呢?原因很多,但是下面三个原因是主要的。

首先,历史的很多规律很难总结,即使总结出一些所谓的规律,在后来条件稍微有所改变后,也变得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了。这样得到的所谓的规律其实就是巧合而已。

其次,由于一些天生的弱点,人即使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会去做。

最后,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结果找错了原因。换句话说,用错误的规律指导自己,自然会南辕北辙。

因此,今天绝大部分做事成功的人,更倾向于用当下得到的信息,而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来指导行动,毕竟今天不可能完全重复历史。历史和当下虽然有联系,却是两回事。 活在当下,远比沉溺于历史重要得多。



2.坚持下去,做对的事



今天很多人爱说这样一句话,19世纪是英国的时代,20世纪是美国的时代,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我想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美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78年至今,中国人做对了事情。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做对了事情,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那么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各做对了什么事情呢?

答案就是托克维尔和柯立芝所说的:所倡导的事情,也就是让每一个民众靠自身的努力富裕起来,获得财富,然后通过拥有财富获得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比其他人更富裕,但是社会并不因此剥夺富人的财富,反而将他们树立成样板,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却不断创造出各种奇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后各种创新企业的出现。创新企业批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硅谷诞生之后。今天占全世界股市财富1/5的企业都诞生于那个长100千米、人口不足千万的峡谷地区。

过去的美国是这样,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中国很多人都认可保守主义的思想。在经过了2000多年不停地改朝换代之后,今天的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和风细雨般的改良,在经济上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经济地位,而不是一切依赖于社会。

与中国不同的是,21世纪的美国已经背离了这种做法。如果中国还能坚持下去做对事情,那么几十年下来,从结果上讲,未来的时代就是中国的时代。

今天,很多人呼吁社会公平和自由,这很好,但是如何做到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很多人其实是一头雾水。 对于这个问题,100多年前另一位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财产,而非良知,是自由的基础。」



3. 未来经济发展的唯一解:

为他人提供服务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服务业的GDP占比就越高。不仅如此,物质产品的生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体经济,增长将会极其缓慢。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非物质的虚拟经济支撑,人类的发展将停滞不前。

今天中国的制造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小商品方面,大得超过绝大部分人的想象力。比如袜子、扑克牌、电子表的芯片,浙江或者广东的一个家庭工厂,就能生产全世界每年用量的一半。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很少的劳动力就能制造出全世界所需的物质商品,其他的劳动力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为他人提供服务。

全世界所有的富裕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都特别高。

比如,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约80%。有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制造业衰落了,其实,美国单纯制造业的GDP为2.6万亿美元,并不算低,如果加上建筑业,大约有4万亿美元,接近德国的GDP。相比制造业,美国的服务业则非常发达,每年贡献的GDP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中国的GDP。相比之下,中国服务业的比例接近54%,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要想不像拉美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各种服务业,即各种看似「虚」的产业。

那么非实体经济包括什么呢?它们能有多大的规模呢?我们不妨看一下2023年美国GDP的构成:

最大的产业是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咨询等各种服务(不包括金融),它们创造了3.5万亿美元的GDP,占GDP总量的13%;

接下来分别是房地产租售和工业制造,各创造了3.3万亿美元和2.9万亿美元的GDP,占GDP总量的12%和11%;

随后是教育和医疗服务,产值是2.3万亿美元,GDP占比为9%;

金融服务和IT(信息技术)服务被单独统计,分别贡献了2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的GDP;

零售加批发,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一共提供了3.2万亿美元的GDP;

最后两个超过万亿美元的产业是文化娱乐业和建筑业,产值分别是1.2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文化娱乐市场比建筑业还大。

这些数字可能大家记不住,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结论就好。

如果中国的各个服务行业GDP的占比能够达到美国的比例,中国目前的GDP大约会翻一番,总的GDP就会超过美国;但是,如果服务业的GDP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减少),即便是制造业的产值翻一番,GDP依然无法超过美国。



4.影响未来的三大发明



近十年来,最重要并且将影响未来的发明有三个: 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 在讲述它们为什么重要、会对未来产生什么结果之前,我们先要讲清楚如何衡量一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不同的科技成果和发明就其重要性而言,是有数量级差异的。

有些是千年级的,也就是一千年才会出现几个,比如轮子和帆船,造纸术和印刷术;

有些是百年级的,比如蒸汽机、飞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有些则是十年级的,比如固定电话、搜索引擎、手机;

绝大部分是一年级的,比如CD和DVD、混合动力汽车、移动支付等。

在评估完技术发明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区块链和AI是两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十年级发明。相比之下,虽然VR (虚拟现实) 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形的产品,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三项技术将为我们共同构建出一个极其丰富和逼真的虚拟世界,以至我们将来可能会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拟的界线。

讲到虚拟世界,很多人会想到2021年爆火的「元宇宙」概念,在迅速冷却之后又被苹果第一款VR眼镜Apple Vision Pro燃起希望。和传统的VR眼镜不同,Apple Vision Pro是一台强大的、不需要依赖其他计算设备、可以独立工作的高性能计算机,而且结合了可穿戴式装备,可以接收人体给它输入反馈信息。

公平地讲,这是苹果公司自智能手机之后推出的最亮眼的产品。我在「硅谷来信」中讲,绝大多数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产品,都是「第三眼美女」。

「第一眼美女」是那些技术很好,但是还没做到位的产品,通常只有那些对技术特别喜爱的人会去使用它;

「第二眼美女」是像苹果手机这样的产品,它的功能已经非常齐备了,只是价格太高;

「第三眼美女」就是非常亲民的产品,大众都能用得起,因此能形成气候。

苹果的产品通常都是「第二眼美女」,AppleVisionPro也不例外,毕竟最低配置也要3500美元,不是大众能够承受的。但是,如果苹果公司能证明它的想法可行,会有其他企业以低得多的价格将同类产品普及。

如果从十几年前VR受关注算起,元宇宙技术这些年几经起伏,发展并不算迅猛,但是由于人类需要一个虚拟世界实现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想法,或者减少现实世界中很多活动的成本,未来这必然是技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趋势。

在10年内,虚拟办公、虚拟课堂、元宇宙音乐会、元宇宙电影、通过虚拟现实观看球赛的设想都会实现。 接下来,元宇宙的社区会慢慢建立和完善起来,人们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虚拟世界里生活,就如同今天人们总是捧着手机一样。



5.未来科技收益的人数

恐怕只有总人口的2%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科技精英的收入大约是每20年增加10倍,而普通民众的收入则是20年增加一倍。 可以讲,科技精英一个人创造了几百个普通人才能创造的财富,同时也贡献了上百倍的税收。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无疑是一种由技术引起的不平等。

今天,最热门的科技领域当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它们相关的企业,包括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都在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让很多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专业,转而为它们从事最低端的、只需要具备识字能力的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