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建立汉语学界的古典学学术园地,促进汉语学界对中西方经典和其他传统经典的再认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昨天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学研究

年度致敬 || 《海南大学学报》“启示与理性”专栏

古典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0-01-05 09:00

正文


编者按: 为充分利用海南大学人文学科的思想资源,进一步提高《海南大学学报》的学术品质,2012年暑期,学报主编 孙绍先 教授邀请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张志扬 教授主持开设“启示与理性”栏目。 该栏目每年3期,分为“中西方古典学”与“现代欧陆哲学”两大题域。 截至2019年底,“启示与理性”栏目已办22期,刊发古典学论文(含导语)共计83篇。 为感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对中国古典学事业的全力支持, “古典学研究”公号特制作“启示与理性”专栏总回顾,以示我们的敬意


“启示与理性“专栏主持人:张志扬教授



2012 年第 5

张志扬 (海南大学) :知白守黑者不同而和[发刊词]

林志猛 (浙江大学) :诗人的“神学”——柏拉图《法义》的诗学批评

罗 峰 (中国人民大学) :狄俄尼索斯的肆心——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开场绎读

王承教 (中山大学)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冥府结构

张 缨 (华东师范大学) :何来迷途,如何指津——略论作为教育者的迈蒙尼德

凌 曦 (中山大学) :尼采论神话与希腊品格


2013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归根复命——古典学的民族文化种性[导语]

贾冬阳 (中山大学) :哲人、洞穴与“灵魂立法”——柏拉图“洞穴比喻”的临界启示

张轩辞 (中国人民大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快乐的讨论

彭 磊 (中国人民大学)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中的罗马共和

刘 振 (中山大学) :尼采《偶像的黄昏》与形而上学问题


2013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顺受其正[导语]

柯小刚 (同济大学) :治气与教化——《五帝本纪》读解

张 毅 (中国人民大学) :《左传》中的释言句式与乱世君子

朱 赢 (南开大学) :樗下的彷徨——庄子“逍遥义”散论

黄汉林 (中山大学) :《诗经·风雨》诗旨辨析


2013 年第 5

萌萌逝世七周年纪念专题

张志扬 (海南大学) :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导语]

朱 赢 (南开大学) :“中国”人的德性──有感于“人是可能死于羞愧的”

郑文龙 (西南政法大学) :从《创世纪》看犹太教的羞愧感与神法的关系

郭熙明 (海南大学) :如何“拯救复仇”?——一次亲近萌萌的尝试

王凌云 (云南大学) :温暖的现象学——一个以萌萌思想为线索的考察


2014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古希腊古典学的两种阅读取向[导语]

刘小枫 (重庆大学) :城邦卫士与性情净化——亚里士多德《论诗术》中的肃剧定义试解

梁中和 (四川大学) :苏格拉底会爱一个人吗——论柏拉图式的爱与“个人”的关系及其展示出的哲人处境

李向利 (中国人民大学) :剌达曼堤斯的审判——《高尔吉亚》灵魂审判神话中的哲学与政治

王江涛 (中山大学) :试论古典政治哲学中的勇敢美德


2014 年第 2

张志扬 (海南大学) :施特劳斯从雅典回到耶路撒冷——“我们为什么仍然还是犹太人”[导语]

刘小枫 (重庆大学) :双重写作与启蒙——施特劳斯与托兰德问题

赵雪纲 (中国政法大学) :施特劳斯论洛克

徐 戬 (中山大学) :谋杀启蒙——施特劳斯笔下的雅可比之“相”

刘 振 (扬州大学) :哲人与僭政——施特劳斯与科耶夫关于《论僭政》的争论


2015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开端·元典·经学[导语]

柯小刚 (同济大学) :坤德与政教——《诗经·葛覃》大义发微

李 旭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君子之道的仁义抱负与文教起点——试论介于质教与文教之间的儒家诗教

刘 珂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卮言句式析解下的“以弱胜强”——《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兵法思想解读

汪韶军 (海南大学) :《老子》“见小曰明”释论


2015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以身正史,以史正论[导语]

朱振宇 (浙江大学) :《神曲》中的“水”与“土”

贾冬阳 (海南大学) :城邦中的三种爱智生活——苏格拉底的“临界之思”初探

许 欢 (山东大学) :美诺悖论的两种消解方式——论柏拉图和伊壁鸠鲁在研究起点上的差异


2015 年第 5

张志扬 (海南大学) :古典学——历史考证之界限[导语]

王江涛 (华东政法大学) :“美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开场绎读

唐 敏 (中山大学) :柏拉图托名对话《阿克西俄科斯》初探

黄增喜 (中国人民大学) :为什么是眼睛——从视觉优先性看俄狄浦斯的悲剧


2016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中国学术:“以用代体”,还是“以体制用”?——试谈“中国学术的研究范式”的背景与前提

刘小枫 (中国人民大学) :约阿希姆的“属灵理智”与“历史终结”论


2016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西方“人论”三则——“自然理性”的算计与遮蔽[导语]

戴志恒 (中山大学) :斯威夫特的返归——论《格列佛游记》和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自然与理性


2016 年第 5

张志扬 (海南大学) :人算命算,不如天算——“自然理性”的算计与被算计[导语]

曾维术 (山西农业大学) :人种志遮盖下的政治哲学——《日耳曼尼亚志》的结构与意图分析

陈 坎 (南开大学) :对话与练习死亡——苏格拉底死亡观的政治与哲学意蕴


2017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苦难现场与心理疗愈[导语]

董 波 (中山大学) :亚里士多德与权利概念

樊 黎 (同济大学) :发现自然的视野——《斐德若》论美

肖有志 (上海大学) :政治与生命感觉——索福克勒斯悲剧主题研究


2017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学问与问题[导语]

林志猛 (浙江大学) :柏拉图《会饮》论喜剧诗人的爱欲观

章 勇 (重庆大学) :自然与正义——论阿那克西曼德对自然的探究

方 旭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战争的现代转向——卡尔·施米特论战争的概念

龙卓婷 (中国人民大学) :科学与德性相容吗?——卢梭《论科学与文艺》中的修辞策略


2017 年第 5

张志扬 (海南大学) :“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为什么总是存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导语]

颜清辉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显隐之间——论老子的身份结构与《道德经》的语境

张文涛 (重庆大学) :柏拉图笔下的“自然状态”问题

曹 聪 (扬州大学) :尼采的表面与核心——以施特劳斯《尼采〈善恶的彼岸〉讲疏》为中心


2018 年第 1

张志扬 (海南大学) :问题意识——逆向夜行[导语]

程志敏 (海南大学)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顾丽玲 (浙江工商大学) :哲人因何赴死——以斯东的《苏格拉底的审判》为视角

黄俊松 (中山大学) :试论希罗多德《历史》开篇


2018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知白守黑需要思想叙事[导语]

张 毅 (中国人民大学) :晋文公的“德教”与“权谋”——《左传·城濮之战》解读

陈斯一 (北京大学) :从需要到分享——亚里士多德论友爱的谱系

肖训能 (重庆大学) :从强力到德性——《法义》中克勒尼阿斯的立法观念及其转向


2018 年第 5

刘小枫 (中国人民大学) :重审西方大传统[导语]

于 璐 (重庆大学) :西塞罗《论共和国》中罗马改制的理想与现实

童群霖 (中国人民大学) :意志、自然法与人的类型——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式伦理学的改造

娄 林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与民主时代的危险——《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索上舞者”的政治哲学意蕴


2019 年第 1

李长春 (中山大学) :重建古典研究的整全视野[导语]

黄 铭 (重庆大学) :略论董仲舒春秋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远近内外”为中心

谷继明 (同济大学) :张惠言《易》学与晚清今文学

马永康 (中山大学) :显微镜、望远镜与康有为的悟道


2019 年第 3

张志扬 (海南大学) :高山仰止 以观沧海[导语]

贺晴川 (中国人民大学) :灵知主义与天下时代

陈 辉 (同济大学) :灵知之镜——对汉斯·约纳斯灵知主义研究的重构

周 洁 (海南大学) :沃格林的三个战场


2019 年第 5

程志敏 (海南大学) :无问西东的可能性[导语]

叶 然 (中山大学) :悲剧王座的竞赛——从尼采的重述回归阿里斯托芬的原版

罗 峰 (华东师范大学) :《哈姆雷特》中的血气与政治

方 旭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紧急状态与魏玛共和——以《魏玛宪法》第48条为中心



《海南大学学报》书影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启示与理性”栏目约稿信



诸位学界同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以下简称《学报》) 为双月刊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 1983 年, 1999 年被评为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0 年被评为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2001 年获《 CAJ - CD 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6 年进入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简称CSSCI,是海南省迄今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 2018年获 “海南省政府期刊奖” ,2019年获 “全国社科学报精品期刊” 称号。


为了充分利用海南大学人文学科的思想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品质,《学报》与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