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办公室经验
在这里,阅社会人生,读职场百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千万网红留几手带货翻车,惨不忍睹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铁路12306崩了?马蜂窝发布国内首个省级旅 ...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春节网购狂欢背后的隐忧 ...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直播带货又“翻车”!辛巴公司被罚175万元 ... ·  2 天前  
你的Sneaker  ·  发售|2.6 线下线下发售信息!(AJ 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办公室经验

到处都缺写材料的人!看看写材料的人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办公室经验  · 公众号  ·  · 2024-05-24 12:42

正文



















来源 :文来文往那点事微信号,文/张英俊

第一,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或者叫研究问题比研究材料更重要。


文章是为工作服务的,工作就是为解决问题的。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中说,“我们有些文章写得不好,不是词汇不够多、句子不够美,而是动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毛病,在鼓捣字儿上花得时间太多,在研究事儿上下得功夫太少。”


我们经常讲“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而要当好“领导”,就必须经常想着领导关注的问题、思考领导想着的工作,做到与领导思路对接、同频共振,而不是游离于领导之外,置身于工作的边缘,为文章而文章,为材料而材料。而要符合领导的口味,领会领导的思路,不仅仅是揣摩领导的喜好,研究领导的性情脾气和言语习惯,更重要的是研究领导所担负的工作。


研究工作,就要经常想着工作进展得怎么样,我能为领导决策做些什么?如果我是领导,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我希望下边怎么干?向上级汇报,就要想着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上级领导想听些什么,怎样汇报才能更出彩。


对于写材料来说,你对问题思考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材料的高度和深度;你对工作的关注度、融入度,决定了材料的适用度。 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必须围绕工作,围绕问题,特别是中心工作、主要问题、重大问题来进行构思和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大局,站位全局,才能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示出来,写出的材料才能切合实际,解决问题。


支局长在2011年7月半年工作会上有个总结报告,这个总结报告讲了四个大问题、12个如何;今年1月总局的工作会上,梅克保副局长在会上就如何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的精神又讲了“四个如何”。这么多的“问题”“如何”,说的不都是问题吗?写材料不就是围绕工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吗? 所以,写材料的,要始终牢记,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研究问题比研究文字更重要。



第二,做人比作文更重要。有句话叫文如其人。


反过来说,就是人如其文,也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 据我了解, 现在到处都缺写材料的人,其实不是缺能写的人,而是缺真正用心的人、缺出类拔萃的人。选人之所以难选,难在文笔、人品、性情三者兼优上。一个善于做人的人,写出来的材料、讲出来的话就会是真话、实话、掏心窝子话,而不会是昏话、废话、假话,甚至不说人话。


一个缺乏爱心、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没有激情的人,不可能写出真诚感人、温暖人心的文章。内心狠毒,文字必定阴冷;正在谈恋爱,文字就灿烂。谦虚的人,必定好学;有教养的人,材料必定雅致;乐观的人,材料必定生动;宽容的人,材料必定大气;认真的人,就不会错字连篇。人实在文笔才能实。 点此加群


郭沫若说,文章是人写的,首先是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来的材料才能立场坚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符合实际。所以: 态度决定前程,文品就是人品,文风就是作风,文章就是形象。人与文章融为一体,才是最高境界。




第三,研究规律比研究技巧更重要。


世上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学习有学习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规律。 文字材料也是一样,只要在平时具体写作实践中勤研究,多琢磨,多摸索规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阶段性工作会无非是现在啥情况、存在啥问题、下步怎么办;比如一个调研报告,无非是调研经过、经验做法,然后是几点体会、几点建议。其他文章也莫不如此。


只要认真研究,都有规律可循。有人说,这不是党八股吗?我认为这不是八股,而是规律。比如一个人,五官长在什么地方,那是固定的东西,你说鼻子长到嘴下边、长到肚子上行不行?肯定不行。 写文章也一样,那就是要尊重规律、研究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我们提倡创新,但创新也不能违背规律。即使创新,也有规律。许多工作可能性质不同,但规律是一样的。所以,研究规律比研究技巧重要。


去年我在《写作》杂志上发了一个文章,叫《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三”》,是对“无三不成文”的一些思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内容,也是对写作规律的一些探讨。


一是说三句话是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句型、句式。 这种句型句式,高度概括,精准凝炼,富于哲理,简洁有力。譬如“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三个自信”“三严三实”。三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与: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些都是十八大报告中的话。还有,人生有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礼仪。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等等。这种排比句式,或并列、或递进,说理精辟、表意精准,很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说就写作本身而言,“三”是布局谋篇之道,具有规律性,是种方法论。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叫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我们写的公文材料大多属于议论文范畴,而议论文讲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其中论证方法就是运用三段论,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用“三”来布局谋篇和构思讲话,有很多可以借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