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夜航  ·  高速路突发!致12死11伤 ·  昨天  
新闻夜航  ·  痛惜!她于凌晨2点去世,年仅28岁 ·  昨天  
哈尔滨日报  ·  政务系统拥抱DeepSeek,会带来哪些改变? ·  2 天前  
新闻夜航  ·  一家四口先后患上同种癌,最小的才16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糖尿病患者腹痛 + 淀粉酶升高,诊断急性胰腺炎你就错了!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 公众号  ·  · 2025-02-06 19:59

正文





1 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介导的胰腺 ß 细胞破坏。该破坏过程由机体免疫调节机制所控制,结果是胰岛素的产生和分泌受限,甚至完全停止,因此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1]


由于 ß 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完全丧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成为 T1DM 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2] 。然而,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所接触的一名糖尿病患者病例,蕴含着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病例速递



个人信息: 31 岁男性,在职。


主诉: 口干、多饮 1 月,恶心及呕吐半天。


现病史: 患者缘于 1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无夜尿增多,当时未予以重视。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及呕吐,呕吐多次胃内容物,伴随有明显气促,腹痛。现患者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诊完善血气分析、腹部 CT 及开放静脉通道后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我科。此次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便正常,近期有体重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 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T 36.3℃,HR 125 次/分,BR 35 次/分,BP 126/91 mmHg。平车入院,呼吸急促且深大,急性病容,烦躁不安。


辅助检查 (图 1、2):


图 1. 血气分析: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乳酸升高,提示严重脱水,循环不足


图 2. 血生化,ß-羟基丁酸明显升高,结合血糖结果,考虑 DKA


腹部 CT(平扫):未见异常。


在予以 大量补液 后,次日复查胰岛功能(空腹):


图 3. 胰岛功能明显趋于衰竭


经过大量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期间复查结果提示:


图 4. 酸中毒指标下降,但淀粉酶升高


鉴于淀粉酶与胰腺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向消化内科提出了会诊请求。经对方科室评估后建议,维持 DKA 的治疗方案,并建议在适当时期进行复查。


鉴于高糖毒性对胰岛功能的抑制作用 [3] ,在高糖毒性得到缓解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应重新评估其胰岛功能,包括空腹状态及餐后 2 小时的胰岛素分泌情况:


图 5. 患者的胰岛功能仍处于无法被激发及衰竭状态


过去相关血糖波动指标:


图 6. 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提示过去血糖明显升高,控制不佳


图 7. 糖尿病抗体中的 GAD 和 ICA 抗体提示为阳性


在病情稳定后,采取了胰岛素皮下泵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方法以控制血糖水平(图 8),随后进行的血清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复查显示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表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 8. 1 型糖尿病属于脆性糖尿病,血糖波动极大



该患者的病例特点很鲜明:

1)年轻男性,发病前有明显糖尿病症状,发病时间偏短;

2)无糖尿病家族史;

3)明显高钾血症;

4)以重度 DKA 为首发表现就诊,酸中毒严重;

5)即使高糖毒性解除后胰岛功能依旧处于衰竭状态;

6)糖尿病抗体表现为阳性(轻微升高)。




实际上,对于该患者诊断为暴发性 1 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并非绝对。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笔者亦产生若干思考。




该患者为何考虑暴发性 1 型糖尿病?



暴发性 1 型糖尿病(FT1DM),为 1 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最初由日本学者 Imagawa 等人于 2000 年提出。


关于 FT1DM 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指出其可能与 HLA 基因、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该疾病在东亚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过程通常表现为急性和严重,且常有感染、药物性皮疹或妊娠等诱导因素。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酮症酸中毒,胰岛 ß 细胞在短时间内遭受彻底破坏,导致其功能难以恢复 [4]



相对于经典 T1DM 而言,FT1DM 具有这些特点 [5-10]

1)疾病的发病过程极为迅速,DKA 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2)当被诊断为糖尿病及 DKA 时,自身的 ß 细胞功能已经接近衰竭;

3)糖尿病抗体都表现为阴性;

4)90% 的患者可观察淀粉酶等指标升高;

5)确诊糖尿病之时,静脉血糖超过 16.0 mmol/L 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小于 8.5%;

6)发病起初电解质紊乱情况明显重于经典 1 型糖尿病,尤其是血清钾(高钾血症);

7)FT1DM 发病初期监测糖尿病抗体大多表现为阴性。但这并非绝对鉴别依据,特发性 1 型糖尿病抗体结果也可表现为阴性。

8)起病时空腹 C 肽 < 100 pmol/L(0.1 nmoL/L 或 0.3 ug/L)餐后 2 小时 C 肽 < 170 pmol/L(0.17 nmol/L 或 0.5 ug/L)


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患者很可能患有暴发性 1 型糖尿病,特别是其生化指标显示出更为严重的异常,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糖尿病相关抗体水平的升高并不显著,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抗体水平是在疾病进展之后才逐渐增加。在随后进行的胰岛功能评估中,无论是在空腹状态还是餐后,胰岛功能均表现为完全衰竭。




是否考虑胰源性糖尿病?



患者入院时表现出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及腹痛等。尽管入院时腹部 CT 未见异常,但随后的淀粉酶超出正常数值的 3 倍。



当前的胰腺炎诊断标准 [11]

1)上腹部持续性腹痛;

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高于正常上限值 3 倍;

3)腹部影像学显示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胰源性糖尿病(亦称 3C 糖尿病)通常继发于胰腺炎,与之存在直接的关联性 [12]


该患者既往无饮酒史,无胆道系统疾病史,亦无持续性腹痛表现, 腹部 CT 平扫未见异常, 综合消化内科专家意见,胰腺炎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笔者目前的分析视角出发,3C 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被显著排除。




既然不是胰腺炎,为何淀粉酶会升高?



尽管该病例未确诊为胰腺炎,但鉴于 ß 细胞在胰腺组织中的广泛分布,可以推测其可能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联。包括以下方面 [13-15]


  • 唾液中血清淀粉酶的分泌量呈现上升趋势;


  • 高糖及脱水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可能导致肾脏清除血清淀粉酶的能力出现下降;


  • 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调导致的腺泡漏出现象加剧;


  • ß 细胞原位分布于胰腺组织内,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及高血糖毒性可对胰腺中的 ß 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此过程导致淀粉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 DKA 患者通常伴有显著的脱水现象,此状况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对胰腺产生显著的低灌注效应,引起一过性的血清淀粉酶升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