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推介中国个人信息/数据保护/隐私保护最新发展,包括法规速递、执法机关动态、行政执法、民事诉讼、中外执法交流、学术研究等。提供案例解析、理论介绍、律师实务操作指南,以及个人信息及数据保护评论和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港八大的王牌设计学博士,在香港理工 ·  17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谈丨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  2 天前  
康石石  ·  大一不参加竞赛,有些浪费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上海网信办通报10种APP常见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7-31 15:41

正文

为规范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合法权益,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法律法规,2024年4月至7月,上海市网信办对属地21款App开展了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检查,共发现80余项问题。经过通报和跟进指导, 截至目前,各App运营单位均已完成问题整改。

检查发现的常见10种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问题一 :隐私政策内容不完整。 例如,隐私政策未完整列举出收集个人信息业务功能,未准确列明收集个人信息的类型、目的、方式。

问题二 :强制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 例如,App提供了无需注册即可使用(如浏览、游客模式 )的业务模式,但若是用户不同意隐私政策,App拒绝提供任何业务功能。

问题三 :收集用户敏感信息未同步告知目的及必要性。 例如,App在收集个人敏感信息(如精准定位信息、通讯录、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时,未明确告知用户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

问题四 :未主动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 例如,App在展示隐私政策或服务协议时以默认接 受的方式呈现,这使得用户可能在不了解隐私政策细节的情况下被认为同意信息收集和使用规则,削弱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问题五 :收集与业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例如,App在用户未实际使用业务功能的情况下,提 前申请了与当前使用业务无关的电话、存储、定位等系统权限。

问题六 :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 例如,App在后台模式下(一般用户是无感知情况下),超越其合理功能范围,频繁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问题七 :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 例如,App首次运行、登录注册等界面均未展示包含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的隐私政策。

问题八 :注销机制无效。 例如,App无注销功能,或注销存在各种障碍,无法完成注销,或用户注销账号后,限制用户重新注册使用,App实际并未清除个人信息。

问题九 :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 例如,App首次运行时,在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并征得同意前,已经调用系统函数收集Android_id、MAC地址、蓝牙信息、应用列表等信息。

问题十 :超范围使用个人信息。 例如,App在某一功能点申请使用用户定位权限,但 实际在多个业务功能处都会使用定位信息,且未向用户明确告知。

上海市 网信办提醒广大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需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的原则,提供完整清晰透明、易于理解的隐私政策;收集个人信息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不过度、频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