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时守得心不乱
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难免就会忙碌一些。
因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太多太杂,总是没有时间休息,这是身体上的忙碌。
因为最近心态不是很稳定,总是胡思乱想无法平静,这是心灵上的忙碌。
身体上的忙碌只要好好睡一觉就能消除,而心灵上的忙碌则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对此,有一位弟子曾经询问王阳明:
“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也忙,何也?
”
这位学生一忙起来就会感到烦躁,有事情的时候心烦意乱做不好事,就算是没有事情也会被心灵上的忙碌闹得不得安宁。
对此, 他当然是非常苦恼的,希望得到王阳明的开释。
王阳明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给他举了个例子:
“令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
一个内心习惯了忙碌焦躁的人,就算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会感觉烦躁不安,食之无味。
心忙惯了,就收敛不住了。
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被忙碌绑架的心灵,无时无刻都难以安宁的人。
有人吃饭的时候难以专心吃饭,一边拿着勺子一边却在打电话,玩手机。
有人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虽然已经躺在了床上,但是心里还是无法平静。
有人走路的时候不好好走路,边走边低着头想事情,结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然而这些人也并不是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处理,只因为平时忙惯了,闲散的生活都没法让他们收敛心神。
这样的结果通常就是身心俱疲,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心灵也因此不堪重负。
对针对种现象,王阳明先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
“精一之功”
。
其中的“精一”一词,指的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一个人若能“精一”,就没有了担心和抱怨的闲工夫。
荀子在《劝学》中曾经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专一能让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成就一番事业,心乱则让实力过人的多面手寸步难行。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不一定全是天才,但一定都是有恒心,有耐力的人。
守得此心不乱,便能独自稳坐钓鱼台,任尔东西南北风
。
闲时修得心不空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在宁静的深夜里思考人生的价值。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中生活,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获得快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廉价。
于是,一部人就会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及时行乐,其实不然。
当忙碌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便很难享受高质量的清闲时光。
这就像《劝民歌》里所说的:
“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
人的身体需要锻炼才能变得强壮,心灵也是如此。
《菜根谭》里讲: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
心灵太闲了,反而会让我们开始胡思乱想加重劳累感。
倒不如送给自己一场修行,享受一下精神世界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