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在5号和6号分别审议通过了将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和“良渚古
城遗址”
项目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二个项目也成为
中国第54和第55处世界遗产
。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去年5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处(去年36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去年13处)。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回溯良渚申遗之路,良渚考古始于1936年。
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
早在1961年,
良渚遗址
就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推荐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13年和2017年,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曾两次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参观良渚博物院,他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样板”,并提出“良渚水坝遗址极可能为世界最早水坝”。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良渚
古城考古探沟 (摄影:
潘劲草)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看到这个新闻,你想到什么了?
“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纪念币
”
的发行,
很多藏友预测泰山币会在今年9月之前发行,那本月泰山纪念币会不会有新消息呢?它
会给整个纪念币板块带来新的行情吗?特别是随着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让我们更有所期待了......
从200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一系列文化遗产题材纪念币,到2006年,一共发行了10枚,分别以
长城、兵马俑、故宫、孔林、苏州园林、周口店猿人、丽江古城、都江堰、龙门石窟、颐和园
等我国文化遗产为题材设计,制作十分精美。
▲一套10枚,材质为黄铜合金
文化遗产纪念币,使用的材质为
黄铜合金
,适合展现自然风光,这样一个套装就
非常具有观赏性
。缺点是较
容易氧化,保存不易
,加上时间较长品相好的就比较少了。世界文化遗产纪念币套装,内含10枚,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