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近期有网友爆料曾跟随某知名演员学习表演,三周课程花了十五万,这则未经确认的说法,和看上去有些夸张的报价,一时间引发舆论哗然,也揭开了演员行业一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
表演课究竟有什么内容,真的能够提升演技吗,圈内人都去哪里上课,得花多少钱?值吗?记者 | 夏杰艺
玉杰是一个总在短剧里演反派的女孩,她今年28岁,眉毛上挑,眼睛深邃,看上去不太好惹,是那种“酷酷”的长相。大学时候她原本学的是广告专业,但经常参加话剧社团的演出,舞台上的成就感让她萌生了当演员的想法,毕业后签了知名的MCN公司,开始做剧情类的自媒体。“当时的剧情号有点像古早版的短剧。你需要在15秒的时间内抓住对方,然后不断地反转。所以在这种剧情里,需要特别外放的表演,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都要特别夸张,是一种快节奏、模板化的演技。”玉杰饰演过产后妈妈、女总裁、外卖员、学生,在平台上积累了110多万粉丝,但却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无聊,“人物都非常脸谱化,表情单一,不需要思考”。辞职后她来到北京,想要做一名真正的演员,但一次拍横屏广告的经历中,仅仅是简单几分钟的镜头,导演都对她不太满意,评价她“台词不好,哭戏太拼命,显得很假。”
短剧《闪婚后我成了大佬的掌中之物》剧照
这时候,玉杰才第一次认真观察镜头前的自己,一颦一笑似乎都有些不自然,“五官乱飞”,说话的语速过快,让人听不清,每次到句尾还会像演话剧那样拖腔,“和专业演员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去上一个系统的表演培训班。
在三十年前,大部分演艺圈的机会被中戏、上戏、北电三家顶级艺术院校的学生垄断,影视拍摄权被国有电影厂制片把持,普通人很难有机会进入。但随着国家对电影拍摄权的开放、媒介的多元化发展,涌现了微电影、网剧、短剧等新形式,让不少未经科班训练的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影视行业。这些演艺圈新人往往是像玉杰这样“半路出家”,当过网红、模特或主持人,拍过广告和短剧,想要进一步深入演艺圈发展,但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如何在镜头前表演一无所知。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剧照
24岁时,模特林子煊曾经接到过一部院线电影的主角,对于只拍过广告的她来说,这本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她却没接住——当时的她要扮演一个为妹妹复仇的三十岁女人,没有上过表演课的她,“完全找不到人物的感觉和情绪”,站在镜头前不知所措。制作团队一度想把她换掉,出于成本考虑才作罢。在后来上映的成片里,她的脸部特写不多,林子煊猜想,是为了保证戏的完成度,自己的镜头被剪掉了。她决定推掉两三个月的工作,沉下心去进修。表演培训班的出现,正好为她这样涌入影视行业的新人群,提供了一个入门学习的台阶。
在汪洁看来,上表演培训班与其说是为了提升演技,不如说是给履历镀金。进入影视行业之后,汪洁一直在打杂,做过场记、服化道副导演、演员,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的她,对“中戏”的光环十分向往,于是报名参加了知名经纪公司英皇创办的“中戏英皇表演培训班”。其实汪洁并不那么在乎课程的内容设计,她反复强调课程只有一个月,包括形体课、台词课和表演课,一个班有二十多个人,划分到每个人身上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汪洁更在乎的是,培训班的上课地点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校园内,授课老师均来自中戏,这样能让她沉浸式感受学校氛围,毕业以后,她能将这段经历写进个人资料里,“至少能说一句‘我是中戏毕业的’”。
小红书上搜索表演培训有3000万+浏览量
另一方面,小演员们也有现实的考虑。多位接受本刊采访的演员说,在上课之前自己也曾想过,接触这些在行业内扎根已久的演员和老师,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如果长得足够漂亮,或许一下就被看中了,能被推荐给知名的剧组。”以周迅、陈坤开办的山下学堂为例,其第一期新人班的学员在经过一年的培训后,几乎都签约了经纪公司。
市面上的表演培训班很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有一类“比较雷人”,大多是小型经纪公司依托影视基地开办的速成培训班,这类培训班在横店尤其盛行,网罗从天南海北来跑龙套的普通人,时间一般在7到14天,还会承诺学员“包上戏机会”。一位演员告诉本刊,这类短期课程就是简单教教基本的形体和台词,一个班能塞下四五十个人,几乎不太可能学到东西,而合同里承诺的所谓“上戏机会”,实际就是横店随处可见的群演招募,其实并不需要培训班牵线介绍,自己就可以找到,而如果通过培训机构上戏,反而可能会被侵吞劳务费。“更过分的一种是,告诉你某个剧组招募演员,让你去试戏,到了那里之后说,必须先交钱上他们的培训班,才能有试戏机会。这类包装成培训班的剧组骗局,在圈里非常常见。”
但也有口碑不错的表演班课程,通常是依托演艺圈名人开办的,比如周迅、陈坤等人创办的“山下学堂”、刘天池创办的“天池表演工坊”、郝蕾创办的“观照工作室”等等。由于创办者较强的人脉资源,这些课程通常能请到来自中戏、上戏、北电三大院校的老师,甚至邀请经验丰富的演员来上课,课程时长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这类培训班往往会对报名者进行比较严格的筛选,从上千人中选出十余名组成小班,课程费用大部分在三万元左右,有不少知名艺人都曾去进修。比如演员吴谨言就曾在进组《墨雨云间》的三个月前,去上了郝蕾开办的表演课,而此前曾在多部影视剧中被观众批评口型夸张的她,在这部剧中的表情自然了不少,被归为表演课的功劳。除此之外,陈都灵、纪凌尘、杨超越、张婧仪等明星都曾参加过以上提到的表演课。
《墨雨云间》剧照
玉杰曾报名参加山下学堂的表演班,她回忆,当时自己参加的是面向非职业演员的新人班,想上课的学员很多,自己也是投递了资料后经过多次筛选和面试,才进入到最终20个人的小班。课程时间持续一个月,一周六天,每天的课程约六小时,内容很丰富——首先是最基础的台词课,老师会带着学员朗读剧本,纠正语气和发音,还会组队编排演出的内容;其次是身体感知训练,类似于形体课,会引导学员体会不同场景下身体状态,“比如当你在一场战斗中的时候,身体应该是像一张紧绷的弓,双手应该是紧握的,当你走进了森林,应该是自由和放松的”;还有戏剧理论课,介绍戏剧类型、角色类型,如何为人物制造阻力和冲突,教大家分析经典电影中的表演;在角色塑造课上,老师会教学员拿到剧本后如何进行分析,“比如你拿到一个老太太的角色,老师会教你从服装、声音、体态等方面入手,去靠近人物的状态,然后教你做一些模仿训练”。
“培训班的课程只有一个月,是极度浓缩的,肯定无法和别人四年的学习相比,但是我确实了解了一些角色创作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去感受、模仿,怎么通过语气和重音的变化传递自己的情绪,还有对拍摄场景的认知、角色的定位,这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是可以通用的。”总体而言,玉杰对自己的课程是比较满意的。
她回忆,自己从山下学堂毕业后,因为表现不错,学堂的老师还主动帮她推荐了几次剧场表演的机会,而自己去试戏的时候,对方的态度也有一些变化,“有的导演看到我的履历会说,‘哦,从山下出来的,那应该还不错’。”
刘天池表演工坊(以下简称表演工坊)是国内最早开办针对演员的表演培训课程的机构之一。作为联合创始人的李梅介绍,表演工坊成立于2016年,正是影视行业大量流行“小鲜肉”的时候,“当时我们注意到,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人气很高、颜值很高,但演绎角色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的演员。最开始创办这类课程,就是希望帮助这些已经入行的年轻演员提升自己。课程时间都设置在两三个月左右,因为太长的话很少有人能做到脱产学习。”
李梅在刘天池表演工坊为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在课程的设计上,表演工坊除了传统的台词课、理论课,还加入了大量的“实战课”,“我们会教授视听语言基础和拍摄现场知识,比如摄影、灯光、调度,什么是画左、画右、景别。因为很多业余出身的演员完全不了解拍摄现场是如何运作的,要帮助他在纷纷扰扰的情境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听懂简单的行话,调动表演状态。”李梅介绍,许多院校课程是以戏剧为主,这和镜头前的表演差距很大,因此在表演工坊,几乎每次上课时都会有拍摄,都会打灯,“很多演员通过这样反复的镜头训练,才会了解如何在镜头前表现,他以为自己的戏已经给得很足了,但其实在镜头下会有明显的衰减。”
《喜人奇妙夜》剧照
“两个月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你的演技不会一下子突飞猛进,有的学生会反复来上一年的时间,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角色增加一对一的进组指导。我们的期待是,等到课程结束的时候,你至少在镜头前完成一次完整的人物塑造,达到70分的水准。以后你拿到剧本,能独立做一些角色分析,自己学会构想和设计。”李梅回忆,有不少演员都曾来过表演工坊进修,包括脱口秀演员刘旸、音乐剧演员阿云嘎,还有最近走红的何与、杨仕泽等等,其中有一部分完全是从零开始,但现在已经有了受观众认可、被记住的角色。
对于大部分小演员来说,最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表演课学到了什么,而是学到的东西是否有机会实践。玉杰说,从表演班毕业之后,她依然只能接到一些短剧的戏份,角色大多都是女二号女三号,“脸谱化的反派”。“我其实还是很努力地在区分这些角色,比如这个是刁蛮千金,这个是霸道总裁,那个是温柔心机女。”玉杰回忆,有一次她和经常合作的女主角讨论角色,跟对方兴致勃勃地说,“你能用一句话区分三个角色吗?我能!”她再次向记者还原了这个场景,通过语气、腔调和重音的微妙变化,展示了三个反派角色在说“你给我等着”这句话时的不同状态,惟妙惟肖。
“你知道吗?当时我演完之后,那个女演员的反应很冷淡,她说‘所以呢,这有什么用?’”玉杰自嘲地笑了笑,她也不得不承认,在快节奏、模板化的短剧里,似乎并不需要多么细腻的演技,也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小设计。在拍摄现场时她观察到,有的对手演员甚至都不背台本,有的导演对于表演也完全没有要求,“只要把台词念完就好了”。
向进是刘天池表演工坊的老师之一,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主要负责进组指导的工作,他担任表演指导的作品包括《花千骨》《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2》,也是《新喜剧大会》《演员请就位》等演技类综艺节目的常驻指导。在他看来,最好的表演课堂其实还是在剧组里,一个好的班底中,导演、灯光、道具、场景和表演指导的共同配合,能帮助演员找到表演的感觉。
谈到《封神1》剧组中的角色塑造,他回忆,当时导演从全球一万多名青年中选出了最后的二十多名演员,要求提前8个月进组开始做准备,并聘请了刘天池工作坊的四五位老师作为表演指导。在这段时间里,演员们要学习武术、古琴、马术等课程,还会根据角色去设计针对性的训练。以妲己为例,她需要学习鼓乐、舞蹈,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狐狸的模仿训练。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娜然饰演的苏妲己
“很多演员的模仿可能就到形态这一步,但娜然的模仿训练是由浅入深的,起初是狐狸的姿势、步调,然后是模仿狐狸的一整天会做些什么;接下来是狐狸的情绪表达方式,它的喜怒哀乐,要用狐狸的语言去交流;到最后一步,你要学会用狐狸的眼光看世界,它看猎物是什么样,看人是什么样。我记得当时娜然反复去动物园,还阅读狐狸的书籍,研究狐狸在不同动作时候的肌肉形态,俨然变成狐狸的动物学专家。”向进介绍,在拍摄现场的表演课,是帮助演员分析剧本,理解导演的设想,然后把这个设想细化落地。
落地的办法,一方面是从动作上做设计,另一方面是挖掘演员和角色相似的地方,让演员从心理上同频,“狐狸的世界是更低的,它误入人类的乱世,想要从中活下来,所以始终带着一种危机和不安的感觉,而娜然也是刚来到中国,两者不谋而合。所以我当时也会给娜然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她去找到这种不安和脆弱的感觉,比如独自站在异国的站台上,身边没有认识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向进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剧组会雇佣表演指导,在开机前一段时间帮助演员做准备,也有不少演员愿意拿出片酬的一部分,让表演老师跟组指导,随时帮助自己调整状态。“在现场的表演课其实更具实战性,我们会充当导演的翻译、演员的镜子、语文老师和舞台导演的角色。在高度发达的欧美影视工业中,表演指导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常见岗位,但在中国还处于刚刚萌芽的状态,大部分年轻演员都没有机会在现场上这样的表演课。”
《后来的我们》剧照
表演强调的是“真听真看真感觉”,从表演班毕业后,每当遇到不太理解的剧情,林子煊经常想起老师说的话:“你在生活里会这样吗?你在生活里会这样说话吗?”有一次,林子煊演竖屏短剧的女主角,生了五胞胎,“你说这可信度高吗,合理吗?”她跟导演小小地反抗了一下,但导演坚持,现在五胞胎的剧情比较火。最后,林子煊妥协了,这是她为数不多可以接到的戏。她没有公司和经纪人,大多数时间里,只是一个人不断地跑剧组递资料,参与选角、试戏、定妆,然后回到出租屋等待还未到来的回音。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