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蒙巴萨至首都内罗毕铁路(下称“蒙内铁路”)的首辆货运列车正式启程。
这条“世纪铁路”全长480公里、合同金额近38亿美元,将东非最大港口城市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连接在一起,它的开通成为肯尼亚全国乃至东部非洲的大事。
通车前一天,中国路桥与肯尼亚铁路公司在蒙巴萨为蒙内铁路签署了运营及维护合同。中国路桥母公司—中国交建称,蒙内铁路运维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海外中国铁路“走出去”从工程建设走向产业链上游,有助于带动中国铁路装备、产能全方位走出去。
蒙内铁路的开通庆典
中国基建商是全球海外基建的主要力量,2016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有65家中国企业,但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内部竞争和国际同行竞争,都在想办法创新投融资方式,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大行业优势,否则就可能会被淘汰。
金融机构助力海外大型基建项目
中国交建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彭大鹏介绍,蒙内铁路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
根据合同,中国路桥将为蒙内(标轨)铁路提供运营及维护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机车车辆调度安排、铁路及机车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同时为肯方提供技术转移、人员培训等服务。合同有效期为10年,采用“5+5”模式,即肯方将在第五年对中国路桥的服务进行绩效评估。
为把蒙内铁路运营好,中国交建整合了自己的全球资源,协调中国路桥和约翰·霍兰德公司开展合作,从而为蒙内铁路提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兼容性强、管理一流的运营和维护服务。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 是中国交建在2015年全资收购的澳大利亚建筑工程公司,在公路、铁路、隧道、供水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领域有极强的竞争力。
蒙内铁路有望带动肯尼亚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通车后将降低40%的物流成本,对完善东非铁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蒙内铁路带动了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发展。项目引入了机车、客车、货车、重型轨道车组、救援起重机、救援列车及通讯、电力设施等相关配套产品的近10家世界水平的优秀生产企业,它们参与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实施,还从13家优秀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各类工程机械服务约1.5亿美元。
蒙内铁路2014年12月开工建设,项目总工期60个月,提前两年半完成工期通车运营,这条东非地区第一条现代化标轨铁路被看做东非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项目。
蒙内铁路和2016年10月建成通车的另一条东非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下称“亚吉铁路”)都是中国基建企业2016年的年度重大项目,两个铁路项目的融资方都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其中,亚吉铁路吉布提段还使用了部分商业贷款。
亚吉铁路2016年通车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两大金融机构的确是中国海外基建承包商的有力支持者,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多数大型基建项目背后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2017年5月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交建在北京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为中交集团提供信贷支持、信息咨询、贸易金融、资金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提升服务力度和服务质量,为中国交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不仅链接了中国企业,还链接了具有基础设施需求的外国政府。中国进出口银行不仅支持蒙内铁路建设,也在以援外优惠贷款、买方信贷等多种不同的金融支持方式支持肯尼亚的发展。
2017年5月1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肯尼亚财政部签署内罗毕配电网改造(北部城区)和内罗毕配电网改造(西部城区)项目援外优惠贷款协议,项目将降低地区电网电力损耗,优化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有效改善地区电网基础设施状况。
中国是全球基建发展的“创变者”
“建设、建设、建设”,菲律宾公共建设部高级副部长亚布特(Rafael C.Yabut)在向上千位中国基建企业代表介绍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基建计划,这简单直白有力的口号显示出菲律宾这个拥有上千个岛屿的东南亚国家对于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求和决心。
亚布特介绍的“建建建”计划是杜特尔特上台以来实行的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建建建”计划的官方网站的首页上,刊登着杜特尔特本人戴着施工安全帽的大幅头像照片。
的确,杜特尔特和肯雅塔一样,都希望通过破解基础设施发展瓶颈,实现本国产业和经济发展,为本国人民带来福祉。很多时候,他们也希望中国等外国合作伙伴和中国企业能够成为他们实现竞选承诺、推动国家发展的支持力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中旬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正因此,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举办的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能够吸引来自全球的58位部长级官员,与中国承包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共同探讨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与挑战。
哈特威格·斯卡弗(Hartwig Schafer)是世界银行主管业务政策和国别服务的副行长,中国基建承包商是中标世界银行项目的很大的一个群体,中国和中国基建商是世界银行推动全球基建发展的重要伙伴,因此,他会争取多参加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这样的行业大会,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与趋势。
截至2016年底,该行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累计发放贷款1600亿美元,储备项目500多个,融资需求总量3500多亿美元,其中有不少是基础设施项目。
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项目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的重点,项目广泛覆盖公路、铁路、机场、航运、电力、水利、通讯等。
虽然由于南海问题,中国与菲律宾的合作在过去几年颇为缓慢,但杜特尔特上任以来,南海问题降温,中菲关系升温,双边合作加速。菲律宾这个“后来者”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了兴趣,并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
菲律宾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好于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能为巴基斯坦带来那么显著的经济增长成效,菲律宾如果参与“一带一路”的前景会更好。
诚如亚布特所观察到的,在“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带动下,巴基斯坦成为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第一大国别市场,新签合同额达115.8亿美元,占当年新签合同总额的4.7%。同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也跻身前十大市场。
全球基建投资缺口仍亟待解决
中国政府、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成为全球基建融资的主要提供方之一。但即使加上中国新增的融资,仍然无法满足全球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需求,需求和投资的缺口巨大。
根据亚开行2017年2月最新的报告,从2016年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总额将达到26万亿美元,其中每年至少要投入1.7万亿美元才能满足需求,这还不包括人口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增量。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指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期长,回报率的高低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好坏,这样风险就很大,所以民间资本不太愿意进入。
“要增加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必须由政府资金作为先导,再加上一些国际机构的资金作支持。但是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太大了,如果只是政府资金或多边机构的资金远远不够。”林毅夫认为。
可以将政府的资金与民间投资基金结合在一起,给民间投资基金减少一些风险,回报提供一定的保障。特别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项目选好,考虑项目的合理性,做项目的同时承接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为国家带来繁荣;二是给民间投资资金优先权,回报优先考虑民间资金。这样就可以动员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或者通过投资债券的方式提供资金。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具有金额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存在财政状态欠佳、长期负债、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偿付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国家债务危机。
同时,巨大的投资资金与较差的国家主权偿债能力,将会给外国参与者带来资金风险,导致海外建设者承建的项目无法按时收到工程款、收到款项遭遇兑换管制或遭遇汇率大幅贬值等状况,对资金周转和项目工期造成较大影响。
对此,上述报告呼吁深化各国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降低跨国企业的交易成本;希望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通过推动支付体系合作和普惠金融等途径,促进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和互联互通;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际基建领域,参与投资与运营。
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要加强融资模式创新,解决资金缺口。“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大力推动建设-运营-转让(BOT)和PPP模式发展,以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优化融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探讨灵活高效、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降低基础设施投资风险。”
融资实力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优势
中国基建商是全球海外基建的主要力量,2016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有65家中国企业,中国是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显示出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全球基建中的地位。
但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内部竞争和国际同行竞争,都在想办法创新投融资方式,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大行业优势,否则就可能会被淘汰。
2016年实际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中国企业达到了1056家。“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实现梯队发展。
其中,一些核心竞争力强、融资实力雄厚且商业模式转型较快的企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逐渐形成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第一梯队。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承包工程企业、窗口性公司和以业主现汇项目为主的公司,则面临着很大的发展瓶颈。不同梯队企业之间的发展态势,呈进一步分化趋势。可以说,能利用好融资,并将其转化为投资运营优势的中国基建企业,才能走得好,走得远。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下称“三峡集团”)是另一家发挥融资优势,在巴基斯坦和巴西大有作为的中国基建企业。
2015年4月,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的卡洛特水电站在中巴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约,三峡集团不仅作为承建方负责该大型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还作为股东之一,投资了卡洛特水电站,同时还吸引了丝路基金和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共同投资。
卡洛特水电站效果图
在巴西市场,三峡集团从2013年10月在圣保罗注册成立三峡集团巴西公司后,四年以来已拥有14座控股水电站、3座参股水电站和11座参股风电场,分布在巴西10个州,装机容量达827万千瓦,截至2017年1月总资产约508亿元人民币。
分析三峡集团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三峡集团副总经济师王禹认为,一个优势就是三峡集团能够快速筹资,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以及低成本融资的能力。
王禹以在2015年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运营水电站并购过程为例说,当时三峡集团为项目制定了政府基金与企业资金相结合、资本金融资与债务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案,得到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同时,三峡集团还邀请了巴西本地的银团机构进行融资。“快速融资,快速出境,并通过周密安排取得较好的换汇结果。”
来源:第一财经
想结识投融资大咖、出口信贷银行与政策性保险机构的专家领导?
想提高自己、拓展国际工程知识?
想与国内海外大型项目经理取经、探讨?
来这里
▼
点击阅读原文,微信端直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