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来源 | CFC农产品研究
本文作者 | 陈家谊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6月2日
本周美棉主力07合约前半周震荡运行随后大幅下跌将上周涨幅全部回吐,收于76.15美分/磅,重新跌破80美分位置,郑棉主力2409合约跟随下行,周五夜盘收于15136.46元/吨。国内棉纺市场本身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虽然短期看供应压力不大,但下游需求不振基本形成市场共识,整体交易心态较谨慎。郑棉下跌在时间点上来看,主要是跟随外盘下探。
从基差的角度来看,CF2409合约自上市初期最高时升水1700元/吨,后逐渐下降至700元/吨附近。最近期货盘面价格大幅下跌,相对来说现货跟跌相对较少,部分贸易商调整现货基差,期现基差走高至1300元/吨附近,处于近5年的偏高位置,或体现现货市场对现实的偏乐观情绪,期货盘面提前交易偏空预期。
随着时间进入5月下旬,北半球新年度棉花种植逐渐进入后半段,对于种植期天气的交易空间越来越小。具体来看美棉种植,就USDA本周五发布的美国旱情监测地图显示,截至5月28日仅约5%的美国棉花产区受到干旱影响,与上周比低1个百分点,该数据同样处于历史低位,对美棉生长较为有利。
具体看美国棉花主产区德州降水和土壤湿度都处于较有利于棉花生长的水平,近期美国主要产区迎来降雨,实际植棉面积或比意向面积更大,后期USDA有继续调高美棉产量的可能。虽然本年度7-8月份有可能受到高温侵袭,或对棉花生长有一定影响,按以往经验或提高美棉弃耕率,但至少到目前时间点来看,并未出现大的天气扰动。
截止5月27日,美棉15个棉花主要种植州棉花种植率为59%,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在57%,较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整体棉花种植较为顺利。
USDA周五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5月23日止当周,美国当前市场年度棉花出口销售净增22.26万包,较之前一周增加10%,较前四周均值增加25%。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净增19.19万包。当年度美棉销售累计量中,中国采购占比较高接近50%,短期对美棉价格形成支撑。但若中国减少购买,美棉的超预期供应又由谁来接盘?这也同样引起了市场的担忧。我国本年度的进口需求一方面是内外棉价差刺激所致,但更大的原因或许是储备棉收储需求支撑,而这一需求在未来是否可持续是存疑的。因此,再结合美棉种植顺利带来的增产预期以及以巴西为主的南半球产棉国逐渐收获棉花上市销售,供应充足背景下的美棉下跌就不难理解了。
具体来看国内下游市场方面,纯棉纱厂及全棉坯布开机率随着棉纺传统淡季的到来逐渐走低,较去年同期水平偏低,并且注意到终端坯布开机负荷有进一步加速下滑的趋势,从笔者跟业内朋友交流来看,终端市场确实较疲软,尤其对于小厂来说,新增订单较少,大厂总体尚可,但普遍对后市预期不看好,因此在原料库存备货方面随用随买,不主动囤货。
具体从数据上来看,下游原料库存保持在较正常水平,但成品库存方面有进一步走高趋势,这一点后期需要进一步关注,或进一步降低对原料端的需求。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