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端宏斌
话说有位家长去学校参加家长会,校长跑来讲了一番话,这番话触动了很多家长的情绪,校长是这么说的: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焦虑,这位校长就建议你换个思路去想问题。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是学霸,这固然可喜,但将来他跑国外留学,或者跑北京上海工作,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只能靠电话和视频来联络,这样就真的好吗?
学渣孩子跑不了那么远,就老老实实呆在身边,也算是一种福气啊。当然了,学渣也可以跑很远,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有些孩子确实没有念书的天赋,这时候家长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呢?
家长们经常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似乎只要孩子念书好就行了,其他技能一概都不会也不是什么问题。但这样可能会出现悲剧。
比如北漂程序猿苏享茂,他绝对是个学霸,念完北邮的研究生,后来开发了一款通讯
APP
,赚到了数千万家产,结果全被毒妻骗走,自己小命也搭上了。因为他把所有点数都加在了写程序上面,其他方面几乎是白痴。
再比如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吴谢宇由于成绩优秀被北大提前录取。就是这么一个学霸,竟然把自己母亲给杀了。由于至今没有抓到他,所以我们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他的高智商,除了用在学习上,剩下就是用在潜逃上。现在到处遍布摄像头,在姓名照片完全公开的情况下,依然抓不到人,你想想吴有多聪明。
你再去看看各个城市的相亲角,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给子女相亲,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的女性,如果她学习不是那么好,说不定早早就嫁人了,但正因为她学习太好了,就再也找不到结婚对象了。当然了,你也可以争辩说一个人也可以很幸福,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你没有后代,就说明你的基因已经被淘汰了,因为你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等到你毕业进入社会,你会发现现实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学校里完全不同,学校里的考试,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在社会上,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利弊,你需要自己去权衡。
举一个例子。
假设你被招入了某家大集团的总部,但某一天,你竟然发现自己的上司贪污。这时候你该怎么做?
如果你就想当个普通人,那你就应该装作啥也没发现,明哲保身最重要。但如果你想要有所作为,是不是应该多多跪舔领导,让他贪的时候也分一点点残羹剩饭给你?但如果你跟着上司一起贪,万一东窗事发,你会不会变成牺牲品负责背黑锅?如果你正义感爆棚,偷偷收集上司的黑材料,准备将来去举报他,你会不会被发现,然后被打击报复?如果你脑子是一根筋,发现上司贪污之后,立马就站出来劝阻上司不要贪污,你会不会被大家当做傻子看待?
如果你想同流合污,那么你必须要表现出最大的忠诚度,对于领导来说,你能力强不强都没啥关系,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自己人,你会不会突然某一天跑出来反水。如果你忠诚可靠,分一点剩饭给你吃吃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想置身事外,某天上司突然给你一个机会小贪一笔,你敢不敢伸手?
你发现这么多可选的操作,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你该怎么做完全要随机应变。比如,一开始你人轻言微,只能装作不知道,保命要紧,然后你再偷偷收集证据,但不能被人发现,等到某个机会来临,你可以做出选择,是同流合污,还是置身事外。怎么选择,看的就是哪一种对自己更有利。但就算你每次选择都做对了,也不保险,指不定哪天上司就被抓了,所以说富贵险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