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衫磊落
一个有着多行业管理经验的人,一个喜欢看美剧和体育比赛的人,一个平静生活的人,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趣味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黔微普法  ·  贵州新闻联播丨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启 ... ·  4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我和“春风”有个约会…… ·  昨天  
看理想  ·  竟然觉得,人类还有救丨征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衫磊落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青衫磊落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6-16 10:39

正文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钟表,表上的时间指向了凌晨 1 23 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时间,每天都会有这个时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但是,在 1986 4 26 日凌晨 1 23 40 秒,在前苏联的乌克兰北部的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弗拉基米尔·列宁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永久地改变了乌克兰、甚至改变了苏联的历史走向。

HBO Sky 合拍了 5 Mini 剧《切尔诺贝利》( Chernobyl ),在 2019 4 月播映。此剧一经播映,好评如潮。本剧是根据 2015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 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改编,由乔韩瑞克( Johan Renck )执导,杰瑞德哈里斯( Jared Harris )饰演苏联科学家列加索夫( Valery Legasov )。



本剧详细记录了切尔诺贝利爆炸的始末,高度还原了历史真相,而且对于一些科学原理并未演绎出晦涩难懂,而是很好的深入浅出地普及给观众。

当天白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四号核电站在进行一次测验:想要观察核电站在失去冷却水供给之后,能不能顺利地使用备用冷却水供给装置继续供水。但是由于临近月末,周边企业要确保产量,不能停电,所以,要求电站晚上减少电力供应,电站的厂长阿基莫夫与总工程师福明、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一起讨论,迪亚特洛夫提出白天可以将发电机功率调小到一个很小的功率,维持十个小时,到晚上再测试,并主动请缨,晚上来主持测试。

按照常规要求,让核电站在很低的功率运行是违反操作手册的行为,测试应该立即停止,但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这个提议居然就被通过了。一方面,这样的测试应该在投产前就要进行检测,但是,当时的苏联当局对这个项目要确保工期,所以有些测试就放到开工之后来进行。

另一方面,三个人都想升官,一个比一个欲望强烈,厂长想去莫斯科更进一步,总工程师觊觎厂长的位置,渴望能够像他一样发号施令,测试负责人迪亚特洛夫则是渴望接任总工程师的位置。迪亚特洛夫则是上上下下人缘都不好,总工程师安排的接班人也不是他,为此他愿意不计后果去进行试验,因为他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很多 年了,已经呆够了。而此前在核电站违规建设中获得的荣誉和光辉,使得他们尝到了冒险带来的甜头。阶层流动的固化和计划经济刻板又张扬的指标,是这三个人铤而走险的最大动因。



测试开始了,参与测试的工作人员毫无经验,当发现反应堆温度异常,并开始急剧升高的时候,迪亚特洛夫才反应过来,下令紧急向反应堆输送冷却水。可是高温让进入核心的冷却水瞬间气化,在冷却管道内全是气体,根本起不到冷却的作用。



然后试图拔出反应棒,按下紧急停止键无效,又再插入反应棒,由于设计缺陷,反应堆越来越热,加热的水蒸气在核心内越积越多。最终气压达到了一个零界点,反应炉爆炸。核心顶部的隔离层直接飞出了天花板,使得放射性染料与反应核心的碎片直接暴露在大气中。



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灾难发生了。不明真相的群主跑出家围观,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消防员近距离地接触辐射,主要负责人试图封锁消息,拒绝疏散民众。在明斯克的核电科学家霍修克也发现了切尔诺贝利的爆炸。



当然,事情是瞒不住的。中央委员会成立调查组,由能源部部长鲍里斯谢比纳带领核电专家列加索夫赴现场调查,当他们乘坐专机飞临事故现场上空,近距离观察到高辐射的石墨在房顶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这个事故有多么的严重。



当调用空军投放硼和沙灭火之后,他们发现另外一个巨大隐患,反应堆正下方有着非常大量的积水。一旦积水与核燃料接触,瞬间出现的大量蒸汽会让反应堆发生二次爆炸。与此同时,蒸汽会携带大量的核尘埃进入大气,严重加剧核扩散程度。

最终三名志愿者挺身而出,来到反应堆的下面,打开了放水阀门,最终使得地下的水被抽干,避免了二次爆炸。他们可以说是拯救了欧洲的英雄。



由于欧洲其他国家,例如瑞典与德国都相继观测到了爆炸所产生的高辐射,苏联当局也隐瞒不了事实,居民开始疏散。

在解决完最初的危险后,奋战在切尔诺贝利的人们需要面对下一项更加复杂的任务,如何处理这个有着大量高辐射物的现场,最终的方案是在核设施外围建造一个巨型的密封装置,也就是 石棺 ,把核废料永久封印在装置内部。

但是,如果无法清理散落在房顶的核废料(石墨),也是无法施工的。第一个办法是用机器人来清理,他们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所有可用的遥控机器人,甚至还包括了宇航局贡献的用于登月的机器人。但是,在最顶层的屋顶,由于辐射量太高,机器人的线路板被烧毁,机器人也无法工作了。

不得不他们寻求国外的帮助,他们买来了西德的抗高辐射的机器人,但是,仅仅刚启动,这个机器人也不能工作了。原来苏联方面告知西德方面的辐射量远远低于现场的辐射量,所以西德是按照低辐射量而设计的,当然不能使用了。

最终这个清理任务交给了人来完成,共计 3828 名战士参与了此项工作,每人在屋顶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90 秒。这就是以血肉之躯去义无反顾地送死。何其悲壮。



最终,在数十万官兵的努力下,切尔诺贝利的石棺终于打造完成,这里成为了永久的无人禁区。


在进行现场工程的时候,列加索夫委托霍修克对当晚进行试验的人员进行调查问询,试图找到事故的根本原因,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除了操作失误之外,设计上的缺陷也是造成事故的重大问题。而这个缺陷在早先的报告中也有提及,但是被掩盖下来。



在庭审时,列加索夫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他由浅入深地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让大家明白了由于指挥不当所引发的事故,同时,他也鼓足勇气揭露了最早隐藏的设计问题,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可是,官方只想找一个明确的罪人,不愿承认以前所犯的错误,所以,列加索夫被剥夺了科研与管理的权利。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两年后,列加索夫留下了所有的调查录音后自杀。



在第五集中,除了列加索夫揭露事实真相令人动容之外,还有一个片段同样让人唏嘘不已。

审判的休庭时间,谢比纳因为咳血走出审判庭,列加索夫因为同病相怜,出于担心跟着走出来,两人坐在长凳上。

谢比纳:你了解切尔诺贝利这个地方吗?

列加索夫(摇头):不太了解。

谢比纳:大部分都是犹太人和波兰人,犹太人在大屠杀中被杀害,斯大林强迫波兰人离开这里,然后纳粹来了,把剩下的人都杀死了,但在二战后,人们还是搬来这里居住,他们知道脚下的土地浸满了鲜血,但他们不在乎,死去的是犹太人和波兰人,不是他们,没人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结果还是发生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