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门正道(artman_design)独家文章,媒体转载需署名。
01
今天群里有人发了一份关于某个职业平台做的一份职业数据报告,非常亮眼的一个就是,在那么多行业里面,竞争得最激烈的是设计师行业,所谓的淘汰率,为143:1,也就是一个岗位有143人去应聘。
想想,是不是非常恐怖?
吓得我都以为自己马上失业了。
不过你冷静细想一下,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弄明白一个概念,就会发现这个淘汰率意义并不大。
一个小镇里面,有1000个服务员的岗位需求,100个店长岗位需求。
那么,每发布一个服务员的岗位,都会有100个人来应聘,而发布一个店长岗位,只有10个简历可以收到,那么,服务员的淘汰率就成了100:1了,店长的只是10:1,那么结论来了,服务员比店长的工作难找得多了,看看,100个人才要一个。
合符真相的逻辑吗?
明显是不合的。
再拿另一个真实例子说一下,
上2个月,tx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招一个岗位,拿到1000份简历,看的只有200份,最后选择30份去面试,最后备了3个,最后要了一个。嗯,那30个里面,大部分都是清华北大的。
那么,这个岗位的淘汰率就成了1000:1了。
那么这个是的的确确是千中选一了。
那么设计岗位成了1000:1的淘汰率?
所以说,样本的选择很重要,小公司连20个选1个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公司本身的吸引力决定了所谓的淘汰率。
所以,有一些数据,看看就算了。
更阴吹思婷的是,报告中竞争最弱的行业是仓储物流,饮料食品。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要鼓励大家去做仓管,或者去卖可乐,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02
那么,今年的工作是不是更加难找了?
并不是,
但是,
如意的工作,的确更加难找了。
为什么?
我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早几年的风投满大街找项目,到今天的项目到处找风投,世道变了。钱,少了。
不远,也就3年前左右,互联网金融行业,遍地开花,挖人那个狠,翻2倍的工资挖人都是属于见惯不怪,3倍的我也看到不少。
那么狠,钱不是钱吗?
钱还是钱,不是自己的钱而已。
风投的钱,要使劲花,只要抢得头筹,钱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
所以那些年,无论是开发,产品,前端,还是设计,只要你想,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一份比你现在待遇要高很多的工作。工作两三年的,拿15-20k的人,比比皆是,毫不夸张。
不过到今天,互联网金融因为国家政策和自身的原因,倒闭的以千位单位,而其它类型的创业公司,也开始收缩,烧钱再也不像当年烧纸一样的轻松了。
如果你钱不多了,只有2个选择,
1,缩小规模,也就是裁员。
2,精兵化作业,人只招最好的。
俗话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
很多公司,能用花2倍的钱,请一个可以顶3个普通人的精兵。
经过这几年的全员觉得钱很好赚,一下子变得钱并不是那么好赚,心态一下子很难回来。
03
由于早些年的好日子,导致了一些行业现象并不是那么好。
很多培训机构打折高薪就业,动辄月薪万元的小广告,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设计,什么是PS的乡镇小青年纷纷投入这个大军,以为经过这半年几个月的洗礼,就可以月薪上万,脱离苦海。
我只想说,如果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让一个电脑都不一定摸过的小白变成月薪过万,那么我们这些大学毕业,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不得三五万一个月才算是社会的平衡?
然而,世界并不是那么多的美好,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单是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架构,还需要艺术底蕴,需要足够的项目经验,流水线是无法出来优秀的设计师的,低端的培训只能让你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高端的培训,只是让你更加系统地掌握这门专业,但是绝对不可能培训完了就可以高薪就业,那些都是营销手段而已。但是这些真像让山区的娃娃直接放弃这个培训了。
当然,我是反对大规模地去培训0基础的小培养去学设计的,那样批量生产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更多是生产视觉垃圾的机器。尤其是某些培训机构的师资让人觉得可笑,甚至有一些就是他们自己的学生刚刚毕业就成了老师,这里就不点名的。
04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新兴,到需求急增,到平稳发展,再到饱和的。
新兴阶段,一般都是外行人去做这件事,就如网页设计,最早都是由代码狗一手包办的,不存在网页设计师。
到2000年后,中国的网页设计才有少许被“美工”过的感觉。那时候就单独出现了美工这个职位,还不算是什么设计师吧,起码我是这么认为。
后来,细分得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出品也越来越好了。
所以最早从事一个新行业的人,都是吃肉的,后来再是喝汤,再只吃点汤渣。
不过,任何一个阶段,在上层的那一波优秀的人,永远都是吃香的。
8年之前,腾讯还可以让中专生进入,只要你专业能力足够的优秀,而今天,你不是名校的优秀学生,都很难以毕业生的身份进去。一个是腾讯今天的足够强大能让它有选择更优秀的人才的资本,第二就是行业已经发展到非常平稳甚至趋向成熟,那些业余玩玩的人,是没有可能进入一个优秀的公司里面的了。
到最后,
有些人说这个行业已经饱和了,不要再加入了。
我想说,这个互联网设计行业并没有饱和,但是门槛越来越高,未来只要优秀的人才。
如果你不打算在这个行业好好深造,那么就请你提前离场。
而那些努力趋向优秀的人,他们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在抛离那些庸才,成为这个行业被选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