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来了,这些兴趣班第一批倒闭!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西贝99元到手7件!直接薅!门店爆款美食,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12岁男孩害怕被责罚将6岁女孩打死:孩子犯错后,父母到底该怎么做?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7-31 14:00

正文

细思极恐!


这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说宁夏一个6岁的女孩在和亲戚家12岁的男孩玩耍时,从木架跌落下来昏迷不醒。 男孩竟然害怕被父母责罚,用木板将女孩打死!


视频来源: 新京报


小女孩才6岁,还是一起玩的妹妹,怎么忍心下得去手? 这种凶残的做法 让人无比愤怒的同时又有些心寒。


是什么让一个12岁的男孩,觉得犯错后被责罚比打死人还严重?

父母的惩罚在这个幼小的孩子心中究竟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孩子犯错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


01


很多父母信奉孩子该打就得打,不打不成器,尤其对于男孩,犯错后更是异常严厉的惩罚。


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未必理解到底错在哪里。

有位网友说,不管犯什么错,等待他的都是鞭打和责骂。 他从不敢承认错误,因为真的很害怕很害怕,那种害怕是骨子里的,感觉比天塌下来还要可怕。

更糟的是,孩子犯错后为了避免惩罚而选择撒谎或是用更严重的行为来掩盖错误。

电视剧《木兰妈妈》中,有个小片段。



小男孩去河边玩,腿上、鞋子上都是水和泥。

妈妈发现后,逮着要逃跑的他,大声斥责: 是不是去河边玩了?

男孩生气地回了句: 没有。

听见儿子对自己撒谎,妈妈更生气了,也不管周围有没有其他人,抡起巴掌到孩子屁股上就是一顿狂打。

边打边说: 我是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到河边玩。 万一掉到冰窟里,可怎么办?

妈妈打儿子的背后,其实是满满的关爱和担心。

可是,孩子能接收到这份爱吗? 他记住的恐怕是妈妈生气的面孔和被羞辱的感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写到,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去做。


02


生活中,还有一类父母,无论孩子犯什么错,都觉得孩子还小没什么。

大街上,环卫工人多次劝说撕了纸就扔在地上的小男孩: 小朋友,你看我刚扫了,别扔了。


小男孩没有任何收敛,还理直气壮地说: 我就扔。

男孩的妈妈不仅没有责备自己的儿子,还怒怼道:

他扔你扫不就行了吗? 你不就是扫垃圾的吗? 你这么大岁数,跟孩子一般见识。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还被妈妈偏袒和纵容,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知道还会做出什么事?

安静的书店,一男孩大声朗读英语,工作人员善意提醒,却被指着鼻子大骂: 就你管我,信不信我抽你? 男孩的妈妈没有丝毫歉意,只是在强调他还是个孩子。


图片来源: 微博


31岁的大老爷们因为伪造驾驶证,被处罚和行政拘留。 他的父母生气地质问警察: 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 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图片来源:微博


无视规则和公共秩序,这样的包庇只会让孩子从不会反思,不懂得自我负责。

妈妈不明是非的爱,其实是夺走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了他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利。

从不知道自己有错,从没为犯错负过责,这对孩子不是爱,而是隐形的伤害。


03


孩子犯错,不是无关紧要,更不是洪水猛兽。 面对犯错,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做。

1⃣️对事不对人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就火冒三丈,甚至还会随口说出 “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不要你了

这种情绪的发泄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他并不能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问题。

有个小男孩,在学校跟同学打架,摔碎了玻璃,老师要求赔偿。 他一点都不惊慌,反而淡定地告诉了爸爸事情的来龙去脉。

因为爸爸一直教育他,不许先动手,不许欺负别人,但是有人欺负自己也不要怂,不要怕,任何时候生命和身体安全远比钱重要。


后来两个家长协商,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男孩的爸爸没钱、没文化,但却成了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最安全的心理依靠。

对于孩子,犯错后被父母抛弃的痛苦,会把他们吞没,根本无法承受。


2⃣️为犯错付出代价


实体验过犯错的代价,孩子才能学会承担,才不会屡次犯同样的错误。

贵州8岁的男孩,特别皮,经常惹事,一盒铅笔只能用两天。

妈妈多次说教,都不见效果。

这次,他不但弄坏了自己班级的班牌,还弄坏了其他班级的,老师让他赔钱。

妈妈让他捡垃圾来赔,他背着个绿色大口袋,在垃圾桶里找可乐瓶、饮料瓶等卖钱的垃圾。


体验到赚钱的辛苦,累的腿酸的小男孩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破坏东西了。

只有吃到犯错带来的苦,孩子才能长记性,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3⃣️进行爱的“唠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认为,真是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也就是有话的。

孩子小时,每一次换尿布时的轻言细语,以及充满爱的清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