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妙法佛音
【南无阿弥陀佛】 弘传佛陀教诲,倡导智慧生活,感悟佛语,聆听法音,平息烦恼,安顿身心。早证佛果,自在解脱;愿世间正法久住,清净和平!投稿及转载请联系QQ:11664076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妙法佛音

【法师开示】信任的力量和勇气

妙法佛音  · 公众号  · 佛学  · 2017-05-28 06: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有的人疑心,是因为胆怯,因为受的伤害很多,不敢相信人,失去了信任人家的力量和勇气,内心很胆怯,遇到任何事都要左调查右考虑,非常紧张。 当然,慎重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说慎重是负面的。

另外,有的人疑心,是傲慢心的作用,只有自己是可信的,人家不可信。总是高标准、高规格地要求对方很多,就不容易相信人家,“好像这事非要我自己抓了方向盘、握在我的手中才可以”,但天下的事也不可能你一个人抓在手里呀,这就很麻烦。

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如果这一点你都没有感受,就是佛法方面的素养太薄弱了。

负面情绪生起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心是染污的、存有阴影、不舒服,会紧张,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这样,就会让大众远离,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化,情绪、环境气氛都不好。

我们在世间做事,一定是有判断的,这种判断一定是通过审虑,到最后的断定。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有起疑,要判断,比如说晚上走路看到前面有个黑影,这到底是个人还是个树桩呢?这种怀疑谈不上正面负面,这是客观的判断,这是正常的。

这种正常,有几个特点:第一,不是事先认定,或者不倾向于认定说“他就是不好,这样不行”,没有这样的倾向,很客观。

第二,慎于求证。比如说某件工程,人家做一百块,他做要一百五,有差别是正常的。“这家伙肯定是赚我五十块”,这样的话,就很负面。要想到说“这个五十块是什么原因?肯定有它的原因”,就要去求证。一个慎重的人,会慎于去求证。

第三,没有情绪化,平心静气。我觉得没有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没有起情绪,对方是知道的,自己当然更知道。

如果平心静气的话,那就是客观理性的,事情处理得就会很得当、很得体。判断错了,会马上承认,“这个我错了”。

如果事先就怀疑人家,甚至不好意思取证。就像怀疑邻居偷了斧子,事先有这样的心态,怎么好去取证?“万一不是这样,我不是冤枉人家吗?”不好取证啊。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心态,那怎么不好取证?“张三,那天我俩在一块儿,我斧子放在那里,现在不见了,你有没有看见?”不是可以很正常地问他吗?你心里是光明的、坦荡的。如果认为“是他偷了我的斧子”,这就是事先认定,这就是负面的,就没有勇气去求证。

——摘自净宗法师《念佛的生活》




南◎无◎阿◎弥◎陀◎佛

妙法佛音




微信号:miaofafoyin52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