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全国首个!AI政务助手“深小i”来啦 ·  23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免费!延长至15天!深圳明确了→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明星都来了!TA们眼中的深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石器时代的霸主,可曾听见铁器的锵鸣?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9-08-12 21:07

正文



世界目前两大经济强权,是中国和美国,对同样是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来说


看中美是和是分,又该如何应对或选边,则至关重要,重要到直接关乎国运


日本夹在中美两强间,对美国俯首帖耳,对中国又百般提防


我倒觉得日本提防中国,总比对中国俯首帖耳好


因为你不知道他此刻的口蜜腹剑,背地里什么时候又给你一刀



不过正因为日本的“特殊位置”,他才能站在一个较为冷静的第三方角度,去权衡利弊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这个与双方利益都相关的第三者,反而能把局势看得更清晰


上周日本内阁府发布了《2018年度世界经济潮流报告》


报告的核心重点,聚焦的是中国崛起,以及世界贸易格局的转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日本比任何国家都紧盯中美动向


日本关注了中国出口位面的改变


《2018经济潮流报告指出》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和零部件的出口基地



所谓高附加值产品,其实很好理解


二十年前,中国生产阳伞袜子,那就是低附加值产品

二十年后,中国生产汽车发动机,那就是高附加值产品


奔驰发动机北京生产,宝马发动机辽宁生产,大众在上海,成都,大连等多地都建了发动机工厂


绝大多数知名汽车品牌的发动机,其实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厂


在中国生产的发动机,不光用在国内,还出口海外


这种出口,就是高附加值商品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尤其是机电产品,半导体产品,手机产品



根据日本统计资料, 从2000年到2016年


中国“中间财”的出口比例达到41.1%


“资本财”的出口比例也提升到历史新高的31.2%


“中间财”,指还需要加工成商品售卖的东西


像芯片,用户不可能直接用芯片,芯片需要加入手机或者电脑,才能成为最终的产品,进行使用和贩售


像芯片就是“中间财”,手机就是“资本财”


而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消费财,却在持续降低



消费财,一般指雨伞,运动鞋,牛仔裤这类 附加值不高 ,直接买来就能用的商品


中国在2000年,有一半的出口品,是这类低附加值商品


到了2016年,消费财出口从50%,降低到27%



16年间

消费财下滑

中间财上升

尤其是资本财的上升


因为“资本财”出口,指的是直接生产设备


它能够决定设备的品质和规格,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商品附加值的东西


这种出口格局的变化,代表了


——中国,正在快速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基地


再来看下图



这是2000年-2018年,中美日三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


中国是淡蓝色线的,87.1%

美国是灰色线的,86.7%

而日本是深蓝色线的,79.4%


中美日三国都属于高附加值出口国,但从这18年来的趋势来看,日本的高附加值出口, 从原先的90%,一路下滑到去年的79%


这不可能不引起日本人的危机感


那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出口结构

是如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高附加值产业的


图上清楚显示,2003年以前,中国出口最多的是玩具和纺织品,像衣服牛仔裤袜子之类


但从2003年以后,电气设备和通用机械,快速成长


尤其是电气设备,从2000年的不到15%的占比,到今天超过了25%


那我们来看下美国


美国通用机械的出口,一直比较稳定

相反的, 在电器设备上大幅下滑


从2000年的29%,下滑到2016年的14%


而且和中国很大不同的一点是,美国,正成为一个能源输出大国


尤其是天然气,石油还有煤炭等等能源出口,美国在这十几年来可谓是爆发性增长


我也多次写过,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国


他不光不再依赖中东石油,还将和中东石油,抢生意


另外再从三类基本货物出口比重来看


中国 消费财一路下滑

中间财和资本财逐步上升


中间财出口,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出口商品给其他国家,来进行消费品的加工


这代表着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最下面的原材料出口也是逐年下滑,趋近于零


我们再来看美国


美国的三类基本货物出口比重,可谓是非常的“两极化”


美国的“中间财”出口,占到出口比重的接近70%


而且美国这个“中间财”出口,也就是零部件卖给其他国家,再加工成商品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 核心“中间财”


像我们吃过亏的中兴芯片事件,芯片就是美国的“核心中间财”


他不是最终商品,但却是你那个要卖的商品中,最关键的零部件


美国在这方面非常强,从出口比重也能看出,美国并不想生产完整的产品


他只需要抓住一个商品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即可影响整条产业链


这里讲一个我们容易犯的误区


即,美国没有制造业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制造业,而是美国造的东西,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它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美国的制造业非常强,只是它并不强在消费财,和资本财,而是强在中间财


所以我们走在街上,看不到什么MADE IN USA的东西


因为美国制造的东西,是用来“制造东西”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楚认识


我们再从出口品的所得弹性来分析



“所得弹性”是个陌生的名词,它指的是你收入涨了多少,你会增加的消费量


讲个大白话


本来你月工资20000,下个月涨工资了,涨10%

现在你月工资22000


那么你涨工资后,会对手机消费增加多少,会对汽车消费增加多少,会对食品消费增加多少


当你涨工资后,你会考虑换个新手机吧,或者换个新车吧,或者吃更多的饭?


但不同的商品,其所得弹性是不同的


越低端的商品,其所得弹性越低

越高端的商品,其所得弹性越高


这也很好理解,你工资涨10%考虑换手机,你工资涨100%,那就考虑换车了嘛



这张图是美国出口品的“所得弹性”


可以看到十几年以来,美国出口品的所得弹性,是一路下滑的


也就是说,美国出口的商品,不是大家涨工资后会去买的东西


即便是IPHONE,美国品牌, 也算作中国出口


但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所得弹性,却非常高


简单想一下,当中国人变得有钱了,他想去买的是进口车,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奢侈品


那法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其实所得弹性是很高的


但如果将视角放到全世界来看,当世界各国人民都一个个有钱后


当德国人多赚了钱,非洲人多赚了钱,印度人多赚了钱


他们会跑去买的是中国商品,而不是去买美国商品


中国出口商品所得弹性越来越高,代表着什么?


代表者中国出口的东西,附加值越来越高


如果是低附加值的便宜的东西,你根本不用变得更有钱,就可以买到


所得弹性,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图上另一条指标,价格弹性呢?


价格弹性其实也很好理解


所得弹性是,收入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

你多赚10%,会多买的商品比重


价格弹性是,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

商品价格涨价10%,消费者会多买的比重


比如华为手机,涨价10%,原价3000,现价3300

那这个涨价,对于华为手机的销售会减少多少


价格弹性,讲的是这个


像必需品,粮食,他的价格弹性就很低,因为不管粮食涨多高,你总要吃啊,不管你吃大米,小米还是面粉



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弹性曲线,是这样的,03年后上升,08年后下滑


这代表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不断提高,但其需求却没有因为价格升高而减少


这也体现了为什么这些年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外用中国产的商品,而且其商品从原先的廉价品,慢慢像中高档商品转变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中国商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所致


上图是在美国卖的商品中,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比重


美国人买的所有商品里,每个国家的附加值占比是多少呢?


最顶部的白色点状,是“其他”

中国是红色网格


欧盟浅绿色,韩国深绿色

日本白色网格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到

从2005年-2015年这十年间


美国销售的商品里,日本的附加价值萎缩最多

韩国几乎不变


欧盟也小幅萎缩


而中国是不断扩张


红色网格的面积变大,说明美国消费的商品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于中国的附加价值


看了美国,那我们再来看中国

中国国内卖的商品,这十年来哪国的附加价值最高呢?



图上,一目了然的最大区块,是最顶部的白色点状网格,那是其他,不用看


我们先来看日本(灰 色网格)


中国消费的商品中,属于日本的附加价值, 十年间快速萎缩,代表着日本附加价值在中国消费品中,越来越不重要


欧盟(绿色横线),小幅成长



而成长最大的,正是美国(蓝色网格),美国之所以成长快速和美国文化对于中国的渗透不无关系,你像好莱坞电影等服务商品,也属于重要的附加价值来源


那种商品,是无形的


综合这两张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就是中美两国的商品,互为依赖,相互需要的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在美国附加值扩张最快

美国在中国附加值也同样扩张最大



中美两国相互附加价值的扩张,则势必造成了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被排挤


欧盟还好,被排挤最严重的,图上也一目了然的,就是日本


其实整份《2018年度世界经济潮流报告》,虽然着重在讲中美,但你能深深感受到,日本人的危机感


因为当中国崛起成为世界一强,和美国距离越来越近时


日本,是受伤最大的那个


最后,这份报告中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即


按照全球附加价值和贸易的关系,整个世界越来越走向平坦化



图上是全球出口总额与附加价值比重


可以看到,从1990年起至今,各国出口的商品中,它的附加价值比重是越来越高的


换句话说,没有什么国家会自己完全搞定一件高附加值产品


你像手机,电脑,汽车,机床这种商品,哪个国家每个零部件都自己造,然后再自己组装了,自己卖的?


现在世界上不存在这种国家,因为他即不符合科技进步,更不符合市场规律


你让美国做个手机,从螺丝帽到芯片全都他自己做,他会吗?


他当然不会,他又不傻



中国也一样,中国虽然被称为世界工厂,但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这样太傻了


目前从一国出口或进口的商品与服务中, 不仅包含了这个国家的附加价值,更包括了其他国家的附加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