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说人解事
依托人民网权威平台,发布最新人事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案说规纪法丨“编织”的人生 ·  16 小时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日开抢!成都新一轮消费券来了!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成都3大景点限时免费入园!这些人别错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说人解事

细数十八大后”打虎通报”三大变化 背后有何深意?

说人解事  · 公众号  ·  · 2018-04-05 20:57

正文

4月1日晚,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关注的一个重点便在于,国家监委组建并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后,体现在“打虎通报”上的重大变化。


细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打虎通报”,类似的变化并不鲜见,而与十八大以前相比则更为明显。变化背后,自有深意。


从“完成时”到“进行时”

——时机之变提升透明度公信力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党的十八大前,除陈希同、薄熙来等特例外,中管干部接受组织调查期间一般不发布消息,待调查完毕、作出党纪政纪处分后才予以公开披露。


以1998年到2008年这一时间段为例,十年间,除成克杰、陈良宇、田凤山等在组织调查期间以不同形式披露外,其他人均在组织调查完毕后方予通报,是“结果通报”而非“过程通报”,是“完成时”而非“进行时”。例如,2002年8月15日通报,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原董事长朱小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03年8月9日通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党的十八大后,“打虎”信息发布开启新模式。自“首虎”李春城开始,接受组织审查(组织调查)期间即发布消息,在审查完毕、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后再次予以通报。国家监委组建并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后,亦是及时发布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情况。


记者注意到,对李春城落马消息的发布,采用的是“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口吻。从2013年5月12日对刘铁男的通报开始,不再采用“证实”口吻,而是直接采用从中央纪委获悉的一句话新闻发布。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成为“打虎”信息发布主渠道后,主动发声的态度进一步彰显。


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一立案审查即公开,让外界及时了解纪律审查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惩治腐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拉近了纪检监察机关与民众的距离。


“这是自信的体现!”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告诉记者,通过及时公开,在为惩治腐败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体现了查办案件的审慎和自信,是提升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以反腐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生动实践。


从强调“纪法分开”到实现“纪法贯通”

——措辞之变适应形势发展体现规范化法治化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管干部落马信息发布在内容表述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


2015年9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与此前常见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表述相比,不再强调“违法”,实现了内容表述上的“纪法分开”。


2017年2月2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银成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自此,在“违纪”取代“违纪违法”的基础上,“组织审查”取代“组织调查”,成为国家监委成立前“打虎通报”的“模板语言”。


这两次调整,均突出纪言纪语、强调纪法分开,体现出纪委对职责定位的聚焦、对党章规定的回归,从中传递出把纪律挺在前面、以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的强烈信号。


第三次调整发生在国家监委成立后。以对王晓光的通报为例,除消息源变更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外,内容表述上亦有从“涉嫌严重违纪”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从“接受组织审查”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重大变化。措辞之变折射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既执纪又执法,肩负双重责任、履行双重职责;体现了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在杨伟东看来,无论是国家监委成立前的“纪法分开”,还是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的“纪法贯通”,都是更加严谨、专业的表述,是适应形势变化和体制创新、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是反腐败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的体现。


从“有规律”到“无规律”

——印象之变彰显惩治腐败坚定决心态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打虎”力度的不断加大,落马信息发布的时间点一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媒体和网友甚至总结出“深夜打虎”“周末打虎”“盛会不打虎”等“规律”。然而,随着时间推进、实践发展,“打虎”留给公众的印象,逐渐从“有规律”变成“无规律”,而节奏不变、力度不减成为共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