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有留言功能了,欢迎在文章下留言讨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日前,国务院发布
了第77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条例》规定了生态保护补偿可通过
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
等机制,可以采取
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
等多种补偿方式。
1.1 哪些主体可以获取补偿?
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以及其他应当获得补偿的单位和个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构建稳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
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相关机制,督促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工作。
包括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
国家通过
财政转移支付
等方式,对开展重要生态环境要素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依法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
-
分类补偿:
森林、
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水生生物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其他重要生态环境要素。
-
央
地划分:
在中央财政分类补偿的基础上,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分类补偿制度,对开展重要生态环境要素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加大补偿力度。
(中央转移支付之外,地方可加大力度)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要求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实施分类补偿或者由地方财政出资实施分类补偿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落实资金。
(地方的钱地方筹)
-
支付规
模:
中央财政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结合财力状况逐步增加转移支付规模。根据生态效益外溢性、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实施
差异化补偿
,
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支持力度。
-
管理办法:
国务院财政部门
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管理办法,明确转移支付的范
围和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式。
-
使用主体:
由地方人民政府统筹使用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应当优先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等。
国家鼓励、指导、推动
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
人民政府通过协商等方式建立生态保
护补偿机制,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根据生态保护实际需要,
上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协调下级人民政府之间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
-
开展区域:
(一)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所在区域;